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央视《生活》专题 > 正文

塑料桶先装桐油后装食用油 218名工人同时中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2:32 央视《生活》
塑料桶先装桐油后装食用油218名工人同时中毒

工人们就餐的食堂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塑料桶先装桐油后装食用油218名工人同时中毒

油桶反复使用


  央视《生活》12月8日播出节目《218人桐油中毒》,以下为节目内容。

  2006年11月10日下午3时,广州市218人同时食物中毒。

  广东省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 谢东梅:整个调了七家医院去,总共出了十二趟车次。

  广州中山医院黄埔院区急诊科护士长 李婉玲:我们就赶快开出一个诊室,通知我们的其他人员来抢救。

  广州遭遇了近几年来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这么多人到底因为什么而中毒,中的又是什么毒,他们能否安全脱险呢?

  218人同时中毒

  218名食物中毒的患者都来自广州黄埔区的一家制衣厂,食物中毒发生后,一个小时之内,这218名中毒工人先后被送进了广州市的八家

医院

  广州中山医院黄埔院区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阮惠芬:病人主要就是胃肠道的刺激反应比较明显,腹痛腹泻还有拉肚子、呕吐,基本上都是这种症状。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也是广州市化学中毒救援中心。11月10日下午,他们也接诊了大约25名中毒的工人,根据病人的症状,医生初步怀疑工人们是桐油中毒。

  下午四点多,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过对病人的呕吐物进行采样化验,最终确认,这218名工人确实是桐油中毒!

  值得庆幸的是,进一步检测后,疾控人员发现,中毒工人体内的桐油含量并不太高。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何洁仪:最高浓度只有两克,一人大概就吃了两克,平均来说。

  由于桐油浓度比较低,所以中毒的工人基本上只是腹痛和呕吐,没有出现更加严重身体损伤。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何洁仪:采取一些对症治疗,在毒物的稀释排泄方面,医院在治疗上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对真正的病人,如果结束了治疗以后,再吸收到肝肾里面,(几率)是很少很少的,医院里面的化验结果,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检验全是正常的。

  因为救治及时,一天以后,218名工人的中毒症状全都解除,大部分已经完全恢复健康,上班工作了。

  桐油中毒,大家对这个结论可能都会感到惊讶。桐油是一种工业用油,是用来刷家具或木制品的。比如以前有一种大大的雨伞叫油纸伞,它的表面就是用桐油刷过的。工业用的桐油怎么会跑到工人们的饭菜里呢?

  油桶重复使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广州市至少二十年没有出现过桐油中毒的事件了。这次桐油中毒是怎么引起的呢?广州市疾控中心在对制衣厂食堂剩下的食用油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让专家感到有些特别。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何洁仪:炉旁边有一盆,装了油,方便厨师直接加的,那一盆里我们做了,含量只有百分之九点三八,我们在桶里也采了一个样,十八点多,大概晚上十一点的时候,再采一个是百分之三十二点多。

  同样的食用油,检测出了不一样的桐油含量。从油碗到油桶,桐油含量不断加深。疾控人员推测,食堂使用的整桶食用油都已经被桐油污染。

  疾控人员判断,由于桐油比重比食用油大,如果桐油混入食用油中,桐油会往油桶底部沉淀。所以,油桶下部的食用油中桐油含量较高,而碗中的油是从油桶上面盛出来的,桐油含量低些。

  调查人员进一步了解到,制衣厂食堂使用的油是从农贸市场上购买的散装油,油就是装在这样的塑料桶中。卫生监督人员认为,这样的油不能放心食用。

  广州市黄埔区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散装食品,散装油必须要有规定明确的生产日期、使用期,以及包装的时候,究竟是从哪个店里面包装的,地址等等,它这里没有。

  卫生监督人员怀疑,这种散装食用油的油桶以前装过桐油,在灌装食用油以前油桶没有清洗干净,导致油内残存的桐油混入食用油当中,引发了这次218人的中毒事件。

  制衣厂食堂的食用油是从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文船路246号的华诚食油直销批发部批发来的。218人中毒事件后,有关部门了解到,这家店销售的散装食用油,油桶都是重复使用的。而且,它这样销售食用油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中毒事件发生,这个销售点才被工商部门查封。

  桐油中毒事件发生后,在广州市黄埔区内的一家大型农贸市场里,记者发现不少油品批发商销售的散装食用油,油桶依旧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上面没有任何包装标签。

  承包商违规转包

  218名工人中毒的原因找到了:食堂购买的散装食用油,油桶是装过工业桐油的塑料桶,桶中的桐油残留混入了食用油中。但是,卫生监督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这家制衣厂的就餐环境还有一些不安全的隐患。

  广州市黄埔区信华路83号是一栋居民楼,发生桐油中毒的制衣厂的员工食堂就设在这栋居民楼内。一套打通的住房,再加上平台上搭起的简易房屋,近三百名员工就是在这里就餐。工人的碗筷就是放在这些落满灰尘已经发黑的

橱柜里。餐桌中间,这两张大床赫然屹立。

  广州市黄埔区卫生监督所所长 张文东:首先环境卫生比较差,看这些柜子,这是员工的餐具柜,比较脏,第二就是整体的这些食物,没地方存放,到处放,外面有米,这里有一些马铃薯之类的,另外整个厨房空间分布不明,初加工间、烹调间、配餐间都混在一起,这不符合要求。

  在现场,广州市卫生监督人员指出,这家所谓的食堂根本就没有取得卫生许可证,食堂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健康证,目前不符合开业条件。

  广州市黄埔区卫生监督所所长 张文东:据当时我们的调查,食堂工人是没有健康证,这个食堂也没有卫生许可证,按道理是绝对不允许开的。

  一家不合法的食堂,怎么会有制衣厂的职工在这里吃饭呢?

  原来,这家食堂是制衣厂在今年9月委托广东东莞利诚饮食服务有限公司承包管理的。在利诚公司的宣传材料上,公司证照齐全,还明确指出确保食堂卫生和饮食安全,特别强调公司有统一的粮油蔬菜配送制度。

  然而,眼前的情形根本无法和宣传材料联系在一起。承包食堂的利诚公司为什么会这样口心不一呢?记者拨通了利诚公司经理彭柏年的电话。

  彭柏年:本来我们跟他也就是委托,承包过来以后我们就转包给厨房那些人了。

  原来,广东东莞利诚饮食服务有限公司承包食堂后,又转包给了别人,对于这样的做法,利诚公司经理似乎已经习惯了。

  彭柏年:有一些厂,比较偏远的或者是人少的,我干脆给你那个主管,我每个月抽多少钱回扣,投入一点点,有利润回来就可以了嘛。

  利诚公司的做法是,利用自己的手续齐全,去承包企业的食堂,一旦获得企业委托,便立即将承包下来的食堂二次转包,从中获利。至于说下一家承包人是否可以经营食堂,他并不关心。

  对于这次的桐油中毒事件,作为承包食堂的彭柏年,态度也非常明确。

  彭柏年:那我现在一无所有,你叫我承担责任的话,我只有命一条,最多也是说,我说得很白一点,你抓我去坐几年。

  食堂的违规开办,承包商的违规转包,散装油的违规销售,就是这一次次违规,让218名工人付出了健康的代价。

  这次桐油中毒事件是广州市近几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一起公共卫生事件,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218人全部化险为夷。怎样在源头上消除公共卫生安全的隐患,是我们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毕竟,只有从源头入手,类似这样的食物中毒事件才会越来越少。

  播出时间:

  ·首播CCTV-2 周一至周五18:45

  重播次日16:15

  线索征集:

  ·移动、联通、

小灵通用户发短信到9999619(每条0.3元)

  ·热线电话:010-68579889转315

  ·e-mail:315cctv2@vip.sina.com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