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央视《讲述》专题 > 正文

央视《讲述》:金丝猴的项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7:20 央视《讲述》

  央视《讲述》播出节目《金丝猴的项圈》,以下为节目内容。

  蒋书

  2004年10月22日早晨,滇金丝猴研究者龙勇城正在火车上。随着时针指向8点,他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因为他一路都在惦记,今天项圈已脱落一天了,老张还没有信号过来。
这天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老张的信息对龙勇城和他的团队来说至关重要。

  一、深 山 觅 猴 踪

  一年前的2003年,经过努力向国际大自然保护协会申请下一笔研究经费的云南动物研究所的龙勇城,把目光落在了自己一直关注的滇金丝猴身上。至此,他和同事们关注的滇金丝猴的食、住、行,好像都没什么问题,只是金丝猴们在觅食或在居住地,或在行走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经常受到生命安全的威胁。

  原来,在滇西北一带的少数民族中,从祖上沿承下来的狩猎习惯,对金丝猴的生存构成了极大威胁:即便是如今有90%或99%的人不打猎了,那1%的打猎者就足以杀灭所有的滇金丝猴了。而今天,滇金丝猴在整个地球上只剩下2000只左右,是世界上最濒危的动物之一。

  一百多年前的1890年,云南

丽江西北的白马雪山深处,一场特殊的狩猎正在进行。当时的一声枪响,标志着一个灵长类物种的被发现:组织这次狩猎的法国传教士皮尔斯的名字,将会因他的猎物而载入史册。7年后,这些黑白相间的有着长长尾巴的猴子,被命名为云南漾涕猴,又名滇金丝猴。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关注金丝猴生存现状的龙勇城忧心如焚,他想对滇金丝猴的生活习性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以便能更有力地保护它们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眼下,十几万美元的资金和保护金丝猴的课题就在眼前,龙勇城想到了以前曾合作过的另一位对滇金丝猴有深入的观察,又有野外经验科学家。

  这位叫任保平的科学家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博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滇金丝猴的跟踪和研究,其时,他正为研究经费的短缺而苦恼地考虑着:究竟是接着做滇金丝猴的研究呢,还是转到做

大熊猫的研究,或转行做其他的研究时,就有了龙勇城的这个项目。这让任保平非常高兴:自己这样有经验的人选干这事,比其他人合适。

  龙勇城恰在此时的邀请,无异于给任保平提供了一个平台,两个科学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一个神秘的地方。整个丽江若是有金丝猴,只应该出现在一个地方:这就是老君山,它位于云南名城丽江的玉龙县,是著名的生态景区。据考察,那里生活着180只到200只左右的金丝猴,若能捕捉到它们的行踪,对滇金丝猴的研究将有突破性的进展。

  滇金丝猴是个指示物种,它指示着大片的原始温性针叶林,没有这大片的原始森林,它就不可能生存。为了解金丝猴的习性,给滇金丝猴戴上GPS全球定位系统项圈是当务之急。此项圈将通过金丝猴的活动记录下各种信息:会使原来龙勇城他们的一些猜测和推断,变成实实在在的资料;还可以准确地测出金丝猴活动地域的具体数据和它们每天的活动路线有多长等等资料。

  二、猴 子 戴 项 圈

  老君山一带山高林密,要想在那里的环境接近金丝猴并给它带上项圈谈何容易。此时,龙勇城和任保平的脑子里,都闪现出一个傈僳族男人的影子,他就是张志明。他正是丽江老君山一带的傈僳族人,若把他请来作向导再合适不过了。在那一带,像老张这样优秀的人选,也就是他这么一个人了。龙勇城、任保平两人的意见不谋而合,于是问张志明:是否愿意和他们一起搞这样的实验?张志明知道此事艰苦,且责任重大,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答应了。就这样,一个铁三角诞生了。

  给野生的滇金丝猴戴上可以每天定时纪录猴群的地理空间数据的项圈,对这项研究至关重要。为此,他们特意请了傈僳族的捕猴高手。很快,在老君山他们抓到了四只金丝猴,其有只四岁左右的小猴,两只成年的公猴。公猴个头大、力气大,身体重,给它戴上一个项圈对其活动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不大不小的两个公猴刚适合戴他们的那个项圈GPS,一个戴371天,一个戴731天,到时间自动脱落。两个项圈似乎是个双保险,因为几乎所有的重要数据,都随着猴子的移动,储存在这个脱落型的项圈中,要想最终获得这些数据,必须等到一年之后。那个项圈脱落的时间是2004年10月22日,371天这个GPS定位的项圈一定要收回,这在研究历史上是空前的:做好金丝猴的保护,必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而生活习性的掌控,又全在那一只高科技的项圈中。

  对三个男人来说,这种等待多少有些冒险,若是项圈脱落的那天没人在现场,就不知道那天猴子到底在什么地方,那搜寻的面积就大大地增加,三人先把所有的问题都尽量考虑周全。为预防万一,他们还是决定用上点笨方法:在人力上再加一把劲。此事自然落在了张志明身上。这任务很重:要监视项圈的工作状态,也要知道猴子在什么方向,在它戴上项圈的这三百多天里,一是注意它的行走路线,二是注意它吃什么。该想的办法都想到了,它再出问题那就是天意了。

  一切似乎都在按照预想进行,张志明在老君山一带的原始森林中跟踪猴子的时候,任保平和龙勇城也在不同的地方,沉浸在各自的准备工作中。就在他们共同等待着项圈脱落那一刻的到来时,外面的世界已是斗转星移。时间到了2004年的8月7日,就在项圈脱落的前两个月,一件令人猝不及防的事情发生了。

  不顺利的事发生在第一个项圈要脱落的时候,突然收不到它的信息了。2004年8月7日那天,那个项圈上的接收机停止了发射信号,原来是GPS项圈中联络摇杆的电池坏了。那些资料是自动存储在项圈里,只有把项圈拿回来才有数据,拿不回项圈这个项目就完了。任保平有些绝望了:这个研究项目是他一年来的精神寄托啊!

  三、项 圈 出 故 障

  为此,把保护滇金丝猴的事业几乎看成是自己生命中一部分的科学家任保平,从北京跑到大山深处,与当地的村民同吃同住。他当时向龙勇城汇报了有一个项圈收不到信号的事。接到消息的龙勇城异常震惊:这是个巨额投入的项目,历时一年的跟踪,若项圈找不到意味着功亏一篑。

  张志明和两位科学家一起陷入了紧张和焦灼之中:若此项目失败,一是耗资巨大,二是有负多年的朋友龙老师对自己怕信任。若是不能很好地完成这次实验,那就前功尽弃了。项圈收不到信号了,张志明是最着急的一个:他一直把这个项目当作他生命中的一个关口,似乎项目的成功,意味着他生命的一个转型。

  当地人都知道:20年前,张志明是个金丝猴的捕猎者。那时他人年轻体力好,打枪也准,只要见到金丝猴,就逃不出他的枪口,以至他对金丝猴相当敏感。后来生活稍宽裕了,捕捉金丝猴就成了张志明的一种惯性的生活方式,直到有一天,他被捕猎的金丝猴的惨状所震撼。那次,张志明把一只金丝猴的下巴打断了,可这只身体、四肢皆没负伤,体力非常充沛的金丝猴,在下巴被打断后,还忍着疼痛死命挣扎。张志明好不容易和另一个同伴一起把这只猴子绑在了树上,那猴子整整哀嚎了两天,那声音让人听了心里直发怵。从此,他对打金丝猴就再也不感兴趣了。

  就在张志明常常为此心里很乱时,他结识了从昆明来的动物学家龙勇城。当时龙勇城想在那地方找之前他听有人说丽江有的滇金丝猴,于是到了丽江,又到了县林业局。林业局的老高说:丽江若是有金丝猴,只应该出现在一个地方。老高说的那个地方,就是张志明所居住的丽江老君山一带。龙勇城即经过几天的颠簸,来到了风景如画的老君山,找到了张志明。张志明说:整个地球上,只我们云南滇西北这边有金丝猴,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这种动物。这是一种非常珍稀的动物。

  从此,醒过味来的张志明,跟随着龙勇城在老君山穿山越岭地跟踪猴群,成了远近闻名的金丝猴的保护神,直到这个项目的落实。他一直有个心愿:凭着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做一件对金丝猴有利的大事情。如今机遇来了,又有可能失去,他心里当然比谁都急。

  那晚,睡不着觉的张志明脑海里,突然闪出了一个主意:在最后将近70天的时间里,盯住那个猴群,等待项圈脱落的那一刻。他想用自己的感觉多跟踪猴子,多观察一些它的行走方向和生活习惯以及作息时间。这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也是个唯一的办法,而这唯一的办法,只能靠有着丰富跟踪猴群经验的张志明来完成。

  四、寻 回 了 项 圈

  在项圈从猴子身上脱落的前十天,张志明每天都跟着它,猴子在上面走,他就在下面走。早晨6时起来做饭,7时出发,晚上必须在18:30前返回,否则19时后天黑了啥也看不见。谁都知道,跟踪猴群非常辛苦,但选择了此的张志明相信:凭着近20年与金丝猴打交道的经验,他可以完成这个任务。金丝猴最怕烟味,若是没烟味,他在猴子下边暗暗跟踪它,十多天后它就不怕跟踪者了。由于一直在接近此猴群,张志明跟踪起它们来并不是十分费力,那个戴项圈的公猴一直在张志明的视野中。

  张志明每天步行跟踪着这只戴项圈的猴子,钻树林、翻山梁,时间长了还能估计出它每天朝何处去。那几天对这只戴项圈的公猴进行24小时的跟踪,情况了解得非常精细。时间悄然而逝,只剩下最后的十天、五天,到了最后的一天时,把有关事都安排好了的张志明,一直牢牢盯着猴群跟踪着。可新的困难又来了:在一片茂密的竹林里,猴子们从竹梢上越过了下面的一个深水潭,张志明却不能一下子过去,眼看猴子失去了踪影。后来他想了个办法,才在项圈脱落的前两天,于10月21日又跟踪上了这只戴项圈的猴子,到了一个空间很大,但树木竹子稀少的山谷。

  2004年10月22日8时,这只公猴所戴的项圈自动脱落。张志明在它头天晚上睡觉处及第二天早晨醒来后的觅食处,带着有关人员像大海捞针似的在那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区域里一点点地寻找着。猴子一般是在树上攀跳着行走,会折断掉下一些树枝,人们即跟着那些树枝寻找。那天早上,那只猴子就在一个二百平方米左右的针叶林较少、大树较多的区域里活动,张志明带着大家反复在此处寻找着从猴子身上脱落的项圈:大家像梳头一样,每隔一米一个人,并排着在石缝和落叶中慢慢搜寻。时间一点点地过去,项圈毫无踪影。张志明的心情非常紧张:这如同大海捞针的寻找,希望非常渺茫。第一天,那只戴项圈的猴子走过的地方他们全找遍了,也没找到;第二天、第三天接着找。

  一连几天,龙勇城始终没收到老张给他发来的找到了项圈的信号。猴子项圈脱落的第四天,从清晨起,正去开会途中龙勇城,心已提到了嗓子眼,一路上他都惦记着关于项圈的事:不知老张何时才能发信号告诉我找到了项圈的消息?

  这是一个事先没有任何预兆的傍晚,山林尽处已是夕阳西下,有个寻找者终于在林子里找到那个从猴子身上自动脱落的无比珍贵的项圈。张志明即向火车上的龙勇城报告:老龙,我找到了项圈,你交待的任务完成了!找到项圈,龙勇城的这个项目就成功了一半。随即,一个多少年来困惑着滇金丝猴研究者们的关于滇金丝猴的生态密码被破译出来。据此,一个大规模的保护滇金丝猴及当地生态环境的工程拉开了序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