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哈尔滨市三年拆迁改造四百万平方米危棚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08:53 黑龙江日报

  王晓磊 记者 董云平

  本报讯错落有致的楼房、兴盛整洁的商铺、平坦光洁的路面、休闲惬意的广场,以及一张张洋溢着喜气的脸,真使人难以相信,这曾经是哈尔滨市道外区一片破败陈旧、飘然欲坠的危房棚户区,数千户居民曾在这里度过了他们苦不堪言的十几载乃至数十载的光阴。

  “要是没有政府对危棚房的改造,我这个老头子可能一辈子就得住在那间小破房里了”,刚刚组织参加完社区合唱队的70岁的佟旭光老人,拎着二胡精神矍铄地领着我们走向他的家———道外太古新天地207栋六单元302。楼道里挂满了佟旭光老人写的书法作品,老人说,有了像样的生活,就有兴致重拾过去的爱好了。

  走进房间,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这是一间不大但很规整温馨的房子,30多平方米,两屋一厨。佟旭光和老伴住一间,女儿住一间。地上铺着地板,橱柜、壁柜是进户时新打的,电视、洗衣机、冰箱三大件也都是新添置的,老人说,进户时连装修带买东西花了3万多元钱呢,可谓倾其所有了。恰巧,佟旭光的老伴也遛狗回来了。搬进新家的她喜上眉梢,忙不迭地说:“现在可真是好了,安了浴霸和热水器,在家都可以洗澡了;洗东西随时都能用上热水;老头子也有心情唱唱歌、拉拉二胡、写写书法、侍弄花草了。”

  老两口一脸的兴奋和喜气,谁又能想到在2003年这片危房棚户区改造之前,两位老人住在太古街501号大院的一间13平方米的小土房里,一住就是20年。那时的501号大院住着30多户人,房子多是简易的土木、砖木结构,十分破旧,大多十几或二十几平方米,有的几辈人或者兄弟几家同住在一起。房子里没有燃气、没有上下水,更谈不上集中供热。大院的人家共用一个旱厕、一个下水道,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由于管线老化而经常断水,粉尘污染严重。每逢下雨,雨水倒灌,居住条件简直不堪回首。

  佟旭光老人道:“更让人担心的是火灾隐患。”那时老化的电线拉得到处都是,再加上生活用煤,火灾隐患让他们时时揪着心。虽然很是小心了,但就在动迁前的一年,大院里还是发生了火灾,由此一连串烧了七八家,很是凄惨。

  2003年,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对道外南五道街———南七道街、太古街———南巡街———丰润街———靖宇街围合的12万平方米的危房棚户区(改造后命名为太古新天地)进行改造,消息传来,该棚户区5000多户居民高兴得奔走相告。包括佟旭光老人一家在内的2000多户居民立即决定回迁购房。政府也对这些居民给予了优惠的购房政策,使这些居民没有因为房价问题而住不起新房。

  近日,更让小区居民高兴的是,不久小区内将配上健身器材。不止居住条件改善了,休闲娱乐设施将日益齐全,小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将更丰富了。

  背景链接

  按照《哈尔滨市危房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的部署和安排,近三年来,哈尔滨市危棚房改造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共拆迁改造危棚房400余万平方米、9万余户。其中2003年完成拆迁改造179万平方米,2004年完成拆迁改造120万平方米,2005年完成拆迁改造80万平方米,今年完成拆迁改造50万平方米。在危房改造区域新建住宅488万平方米,新建10万平方米以上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大型住宅小区13个,使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另外,根据哈尔滨2006~2010年城市建设规划,哈市未来五年内规划危棚房改造重点为道外、道里、香坊区,将注重改善居住环境,绿地率不低于30%。

  

哈尔滨市三年拆迁改造四百万平方米危棚房

  危房改造后道外区新建的小区。本报记者 高明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