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助学孤女10年 成才不忘资助贫困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10:31 扬子晚报 | |||||||||
从弃婴到苏州大学学生,继而成为上海市一名人民教师,这是陈燕25年生命走过的历程。她虽然是一名孤儿,却并不孤单。“老叔”就是她的亲人。 “老叔”其实不老,今年36岁,叫姬彪,是名警察,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泉山分局夹河派出所巡逻处警中队队长。他和陈燕非亲非故,十年间,如父如兄,为这个不幸的女孩撑起一方成长的天空。
昨天,工作一年的陈燕向本报记者再三强调,她的幸运不仅仅在得到“老叔”的资助,“老叔”的乐观、不求回报更对她影响深远,没有“老叔”,她不可能成长为自食其力、乐于助人的有用之人。 孤苦女孩失养无助 大义警察承担重任 1981年10月,家住徐州市白云山面粉厂宿舍的杨启蓉大娘从菜市场捡回一个被丢弃的女婴。杨大娘只有一个女儿,她便把这孩子作为女儿的养女收留下来,取名陈燕,想着这孩子能像燕子一样活泼可爱地成长。然而好景不常,1989年,杨大娘的老伴和女儿在同一天因病去世,祖孙两人每月只剩下100多元钱的生活费…… 1996年的春天,徐州市公安局巡警支队成立巡区,姬彪任鼓楼大队十九巡区的巡长。因为巡区刚成立,要到辖区寻找办公用房,姬彪就去找办事处的林思恒书记求援。在林书记的办公桌上,他看到了一份为杨启蓉老人申请困难补助的报告。姬彪听得坐不住了,当晚就来到杨大娘的家。 屋里的陈设让姬彪心痛。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个蒙着灰尘的吊扇,一只25瓦的灯泡,便是这个家庭的全部电器。83岁的杨启蓉老人颤巍巍地站起来迎接客人,从她那布满皱褶的脸上,姬彪读懂了这个家庭所承受的全部艰辛。 从那以后,姬彪的生活多了一份牵挂,一份责任。每个月,他都要送上百十元的生活费,巡区的队友们知道了陈燕的家境,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后来,姬彪独自承担起了资助陈燕的重任。陈燕上学,他为她购买学习用品;杨大娘年老多病,他为老人求医问药。一天夜里,杨大娘突发高烧,陈燕哭着给姬叔叔打电话,姬彪只说了句“别急,我就来”,不多会就赶来将杨大娘送到医院救治。黑夜中姬彪抱着奶奶下楼的情景深深地定格在陈燕的心里。有叔叔在,陈燕再也不害怕。 艰辛成长不屈不挠 老叔永是坚强支柱 从中专升到大专再考入本科,这对一个没有任何生活经济来源的孤儿来说,几乎是难以想象的。陈燕几欲放弃,想早点参加工作,而姬彪坚决支持她继续升学。在陈燕心里,叔叔不仅给了她最坚强的物质支持,更是她最可信赖的精神依靠。 1998年7月25日,陈燕拿到了徐州师范学校五年制大专班的录取通知书。本该激动兴奋的陈燕,脸上却挂满愁云。第一学期要缴的各种费用近8000元。姬彪也没想到需要这么多钱。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也不够。姬彪急了,趁着还没开学,他一趟趟往学校跑,校方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决定只收取6270元非学校收取的费用,其它费用免收。 2003年上半年,陈燕即将大专毕业,两条道路摆在陈燕面前,或是就此毕业参加工作,或是参加专升本考试,继续求学。陈燕非常想读大学,但一想到学习费用,她退缩了。姬彪却毫不犹豫地说:“只要能考上,继续上!”结果,当年夏天,陈燕以优异的成绩被苏州大学小教系录取。姬彪又一次性为她缴纳学费4000多元。 十年来,姬彪为陈燕提供了无私的资助,他从未计算过一共拿出了多少钱。姬彪和妻子都是靠工资吃饭的人,父亲去世得早,他还有一个经常拿不全退休金的母亲和一个女儿。他本可以和千万个普通的家庭一样过着量入为出、节俭而温馨的生活,但他却把自己有限的收入分给了和他毫无关系的陈燕和杨大娘——1996年开始资助陈燕的时候,他的女儿还不到一岁。 帮助陈燕,成了姬彪的一种习惯,一种义务。他默默地做着这一切,以至于他现在的同事们很少有人知道。而在陈燕眼里,叔叔一直就是最信赖的人,每当有了困难,有了心事,叔叔总是她第一个诉说的人。 发愤努力终于成才 不忘回报乐于助人 2005年夏,陈燕大学毕业。由于小教专业在高等教育中还不多见,且成绩优异,毕业后她被上海一家小学选中,终于实现了当一名教师的梦想。如今的陈燕不再是当年那个沉默寡言、内向胆怯的小女孩,而是一个思想成熟、谈吐自如、健康快乐的知识青年。 早在徐州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16岁的陈燕就开始打工。在少儿艺校当辅导员,给别人当家教,甚至还摆过地摊。有一年她在徐州市一家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当教师,每个周末的早上4点钟她就起床,揣上一块面饼就上了公交车,坚持了三个多月,拿到一千多元钱,她赶快存在银行里。她知道节省一分钱,姬叔叔就可以少负担一分钱。进苏大上学后,她更是通过各种兼职挣来了足够的学费和生活费——大二时陈燕被学校评为“自立自强标兵”,得到了1500元的奖励,这是陈燕最引以为荣的一笔钱。 在成长的过程中,姬彪的善良无私和不图回报对陈燕产生了很大影响。陈燕在通过打工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之后,没有忘记帮助其它需要帮助的人。大学一年级,陈燕取得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了国家一等奖学金6000元。根据规定,可以享受免除8000元学费的待遇。于是她把6000元奖学金全部捐助给班里几位家庭困难的同学。这件事通过媒体报道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陈燕高票当选当年“感动苏大”人物。 陈燕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虽然要叔叔操心的事越来越少了,和叔叔之间的感情却越来越深。她亲昵地改称姬彪为“老叔”。她说自己早已定下人生目标,一个是做一名好教师,另一个就是要尽可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回报社会,回报老叔。 为了省钱,陈燕已经好久没见老叔。她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一定回徐州看望老叔。 通讯员 沈宫轩 张爱华 本报记者 刘 璞 朱昕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