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中华鲟携“电子身份证”回家背后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08:44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杨麟 通讯员谭凤英)15日上午,宜昌市樱桃园码头人潮簇拥。在人们期盼的目光中,两尾长约3米的中华鲟亲鱼缓缓向长江深处游去。

  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刘灯红兴奋地对记者说,这两尾中华鲟可不简单!它们搭载了微电子标签(也叫“电子身份证”)回家。今后,无论在哪里被发现,人们都能轻易获取它们的信息,从而更好的研究保护中华鲟。

  近年来,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取得了重大突破,至今为止,中华鲟研究所已累计放流中华鲟约465万余尾。刘灯红告诉记者,“是现代科技拯救了‘水中大熊猫’———中华鲟!”科技救“鱼”“当你杀一条中华鲟取卵的时候,心都会颤抖,那么大一条鱼,300多公斤,它的卵子会占它身体重量的20%———30%,取出这么多的卵子,基本上肚子都得拉开,鱼是死定了。”刘灯红这样描述他杀鱼取卵时的心情。

  采取杀鱼取卵方式后的中华鲟无法成活,这减少了本就稀少的中华鲟野生种群资源。为此,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攻关。2003年,“中华鲟活体无创伤采卵”技术获重大突破,改“杀鱼取卵”为“活体无创伤采卵”,从此,现代科技让悲剧不再重演!

  据刘灯红介绍,根据国家渔政管理部门审批计划,中华鲟研究所2006年中华鲟繁殖指标仅4尾,为历年最少,且亲鲟体质明显下降。如何保证产后中华鲟亲鱼的康复和成活,成了一道难题。

  对此,我们根据亲鱼体质差、水温变化大等不利因素,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加科学的康复培育方案。目前4尾中华鲟经过康复培育,顺利度过了危险期,亲鱼体质及运动已基本恢复正常。特别是有一尾受伤严重且参与繁殖的雌鱼,经康复培育处理,顺利存活,身体状况已经好转。本次放流的便是其中的一雄一雌两尾产后康复中华鲟亲鱼。为了监测放流后的亲鱼状态,这两尾中华鲟亲鱼还被首次注入了微电子标签,携带“电子身份证”回家。24年人鱼情中华鲟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水生野生一级保护动物,属世界27种鲟鱼之冠。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一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是中华国宝。

  葛洲坝工程的兴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阻断了中华鲟亿万年来洄游产卵的自然通道。为防止中华鲟灭绝,1982年3月,我国在宜昌建立了人工繁殖、蓄养、放流中华鲟的科研机构———中华鲟研究所。

  20多年来,中华鲟研究所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保护工作。从最初的网捕中华鲟过坝自然繁殖、葛洲坝坝下中华鲟性腺发育调查到人工繁殖试验性研究。仅用两年时间就成功繁殖出中华鲟幼苗,并于1984年首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6000尾。至今为止,已累计放流不同规格的中华鲟约465万余尾,为中华鲟资源的保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鱼的“幸”与“不幸”13日,历时39天的“2006长江淡水豚类中外联合考察”结束。六国联合科考队对宜昌至上海江段进行了往返两遍搜寻,总行程达3400公里,没有发现白豚踪迹。专家断言,白豚正迅速走向消亡。“相比之下,中华鲟则幸运得多。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科研的时候,野生中华鲟数量还不少,又有固定的产卵区,捕获、研究相对容易。”刘灯红欣慰的说。

  让科研者保持“谨慎乐观”的是,一旦子二代人工繁殖成功,中华鲟就能够全人工繁殖,这个物种在人工条件下就保存下来了。刘灯红说,“这些研究已经有了好几年的基础,就差捅破一层窗户纸了。”

  但是人工繁养容易导致近亲繁殖,后代畸形率高,种群质量下降。衡量一个物种稳定与否,最重要的是看野生种群的状态。“野生的中华鲟明显少了,繁殖规模小,受精卵的质量也比以前差。”提起野生中华鲟的保护,刘灯红则显得忧心忡忡。

  中华鲟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水生一级保护动物,属世界27种鲟鱼之冠。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一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是中华国宝,请看———(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