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省会裕东小区第一社区“一楼嫂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10:34 河北日报

  人们认识“一楼嫂子”,多是从那个每天早晨头缠毛巾、身套罩衣、手拿扫帚的“清洁工”开始的。自1998年初退休后,当时47岁的姚效琴就把楼前楼后的公共空间划成了自己的“卫生区”,一干就是9年。一位新搬来不久的小伙子见她每天扫得那么认真,忍不住问她:“阿姨,你扫得这么干净,一个月挣多少钱?”姚效琴听了先是一愣,然后风趣地回答:“600元。”小伙子说:“还真不少!”岂不知,600元是“一楼嫂子”每个月的退休工资。

  楼里有个女孩要出嫁,“一楼嫂子”天刚亮就开始忙活开了,扫院子,扫楼道,连楼梯扶手都擦得干干净净。早起的邻居奇怪地问:“不过年不过节的,怎么这么早就把活儿干完了?”“一楼嫂子”笑眯眯地说:“咱楼里有喜事,不能让迎亲送亲的蹭脏了衣服不是?”办喜事的人家听说了,感动地拉着她的手说:“嫂子,谢谢你这份‘大礼’!”

  在很多人眼里,“一楼嫂子”是个“大闲人”,因为每次见面或打电话找她,人们问一句:“嫂子,你忙什么呢?”她总是回答:“没事儿,闲呆着呢。”其实,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姚效琴家庭负担不轻,她先后赡养了三位病重卧床的老人,而爱人患有糖尿病,自己的血压高起来天旋地转。她这么说,是怕别人有事不好意思开口。

  “一楼嫂子”的中门邻居住着一家三口,妻子来自云南,丈夫来自四川,小两口在小区门口的裕东市场做小本生意维持生计。2004年底,不满周岁的儿子突然上吐下泻,他们在石家庄举目无亲,情急之下找到了“一楼嫂子”。姚效琴马上从家里拿上800元钱,帮他们把孩子送到医院,还不分昼夜地陪护了一个星期。孩子的病好了,小两口的生意一天也没耽误。同病房的人对孩子的父母说:“你这个嫂子可真好。”小两口的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别人哪里看得出来,这么好的“嫂子”竟然是个不沾亲不带故的邻居!

  小区里的孤寡老人、残疾人、老病号,哪个没吃过“一楼嫂子”包的饺子、没盖过她拆洗的被褥?小区有个80多岁的老太太,经常在大门口卖卫生纸,有一次,老人两三天没出摊,“不会出什么事吧?”姚效琴赶到她家,原来老太太挂蚊帐的时候摔伤了。因为孤身一人,也没人知道。老人见到姚效琴就抹起了眼泪。“大娘别哭,您就把我当闺女吧。”从此,姚效琴天天买菜送饭,直到老人康复;同一个单元的安大爷儿女不在身边,姚效琴三天两头去他家,帮他买煤、买粮、料理家务,后来老人在儿女的安排下到养老院怡养天年,姚效琴知道后,叫上几个邻居一起去看望他,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社区居民谷玉兰只有50多岁,可是半身不遂已经十几年了,平时衣服破了、被褥脏了,都是“一楼嫂子”给她缝补拆洗,就连她治疗糖尿病用的偏方“干豆渣”,也是“一楼嫂子”一铲一铲炒好焙干给她送去。

  在“一楼嫂子”的感召下,社区居民也纷纷主动加入到为社区奉献的行动中来。楼道里的小广告清理起来很费劲,“一楼嫂子”就自己买来涂料,想把楼道粉刷一遍。邻居们看见了,你喊我,我叫他,连几个在这里租房准备考试的大学生也放下书本,大家齐动手,一会儿工夫就把整个楼道粉刷一新。楼前的法国梧桐有的树枝太低,骑车路过不注意就碰头,“一楼嫂子”就搬来了梯子,想爬上去把树枝砍掉,路过的邻居小伙儿看见了,急忙爬上去,几下子就把树枝砍了下来……

  本报记者 张艳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