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讲述》:水漫大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14:35 央视《讲述》 | |||||||||
央视《讲述》12月20日播出节目《水漫大圩》,以下为节目内容。 蒋书 2006年6月14日,桂林市灵川县消防中队教导员黄钦华,突然接到电话报警:24公里外的大圩镇突涨洪水,不仅淹没了田地,还围困了村庄,更危险的是该镇党村的一对父子,
一、洪水即将吞没他俩 到达现场后,黄钦华通过群众了解到:被困在树上的那对父子都不会游泳,且他们所在位置的水势凶猛,但对岸有座桥,离被困者只有20米,从那里采取营救行动应是最佳方案。可凶猛的洪水把整个村庄都围困了起来,村里的人出不来,村外的人也进不去,要想要到达那个位置救出被困者,只能泅渡过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此时,救援人员所在的位置,距那棵树约150米左右。黄钦华命令三名队员立即下水泅渡过去。不料下到水中后,三个队员倾刻间就被湍急的洪流卷入水底,幸好有绳子拴着,他们才没发生意外,被拉上岸来。如此湍急的水势,只能用冲锋舟才能安全地接近被困者。黄钦华即向抗洪指挥部求援,对方答应立即将冲锋舟运至现场。 但黄钦华并不乐观:冲锋舟从市里运到现场,起码得一个小时,其间,已被洪水困在树上5个多小时的父子俩,会发生什么意外谁也无法预料。被困的时间越长,被困者的心理承受力就越小。故每隔一段时间,救援者们就要考虑考虑二个被困者的心理承受力和体力:他们还能坚持多久?无论如何,必须尽快把二人救出。考虑到这被困父子俩的心理承受能力,黄钦华决定找一个熟悉水性且与父子俩认识的村民,用竹筏尽量靠近他们喊话,以稳定其二人情绪。 黄钦华把自己的救生衣让给了那个村民。那村民穿上黄钦华的救生衣后,慢慢将竹筏向二个被困者划去,大家都希望他的喊话能为对方起到鼓励作用。没想到竹筏没划多远,很快就被浪打偏了方向。就在大家赶紧把划竹筏的村民拉回来时,谁也没想到急中生乱,河南岸那边的村民传来消息说:那边有七八人正迫不急待地准备用绳子拴着,从水里游过去营救那被困在树上的父子俩,说二人被洪水困在树上六七个小时了,若再不去救他们,等水一涨上来,已经又冷又饿有些支持不住了的父子俩,有可能就会被冲走。 原来,南岸的村民们报警后,见一直无人去营救,眼看被洪水困在树上的父子俩已支撑不住,于是他们准备自己行动。此举让黄钦华等救援人员吓出了一身冷汗:对岸虽离被困父子稍近,但那儿的水流更急,若村民们盲目下水,那面临危险的就不只是被困在树上的两个人,很有可能会增加到一群人。这边的黄钦华赶紧打手机制止他们:千万不要轻易下水,这边的冲锋舟一到即展开营救。 二、教导员身陷涵洞 那边的村民们接到电话后,答应暂时不下水,但他们反馈过来一个让大家更加提心吊胆的信息:那被困在树上的父子俩,已到了千钧一发之际。他们本可以继续爬高,却疲惫无力。此让救援小组也更加感到:情况紧急,时间不等人!黄钦华提议用竹排绑上轮胎游过去试试。在村民的帮助下,轮胎很快与竹筏绑好,不料此刚被大家抬下水,市抗洪指挥部的冲锋舟也到了。冲锋舟提前运到直接下水,大家无比兴奋。黄钦华即将此用手机告诉了河对岸的村民。 冲锋舟上的螺旋桨必须在水里安装,大家把它放在岸边漫了水的小桥上。因桥下是个涵洞,于是水流通过涵洞时,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为防止意外,救援者们在此四周拉上了警戒线,黄钦华命令4名消防战士和相关人员整装待发:只要冲锋舟一发动,几分钟就可以把被困在树上数小时的父子俩救下来。但谁也没想到,此时却潜伏着一个巨大的危险。 就在大家把绳子拴上冲锋舟,一个战士刚刚一脚踏上冲锋舟时,只听扑通、扑通地什么落水了,接着又听到一阵大喊:教导员、教导员……人们转过头发现:有几人相继跳进水中。原来一个群众冲出警戒线,不慎跌入桥下的漩涡中,教导员黄钦华为了救他,随即跟着跳了下去。那个落水群众被黄钦华推了上来,但黄钦华却不见浮上水面,他被巨大的漩涡卷走了。这一幕被4位消防战士和村长黄元保看在眼里,他们纷纷跳进水中寻找。大家纷纷喊道:教导员、教导员…… 可下水寻找的战士,没有一个人摸到黄钦华。村长黄元保却喊道:涵洞里有人在抓我,他抓住我的脚了,他在我脚下面。岸上的人道:快拉他上来,那是教导员。已上了岸的班长王光玉,赶紧又跳了下去。此刻,2名队员抓到了身体被吸入涵洞里的黄钦华扒在涵洞边的手指,但不仅拉不上来黄钦华,连他们自己也被紧紧吸了进去,涵洞的吸力实在太大。就在大家只得把队员们往岸上拉时,班长王光玉又觉到有人在抓他,忙喊:教导员又抓住我的腿了。可再次冲向涵洞的队员们,还是抓不上来黄钦华,只得到涵洞的另一头拦截。 然而,涵洞的这头并没有黄钦华。岸上、水中的人急成一团:难道人还在涵洞里没有出来?难道涵洞里有鱼网,黄钦华被网在了里面?人们忙拿来一根长竹竿往涵洞里捅,看里面究竟有何物:涵洞挺大,竹竿没碰到任何东西。黄钦华被冲到哪去了呢?为什么没浮上来?他一向水性不错啊!不好!战士们这才想起教导员20分钟前,把救生衣让给了那个喊话的村民。这下大伙儿心情一下沉重、恐慌起来:没穿救生衣的教导员到底被水冲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若被眼前的杂草缠住,还有生还的可能,可若被冲到主河流,希望将很渺茫。队员们赶紧加大搜索范围,另又打电话叫120救护车前来。 三、指导员昏迷不醒 而此时,在桂林市区,还有两个人也在寻找黄钦华:那就是黄钦华的妻子樊忠兰和儿子。午饭做好了,母子俩一直在等黄钦华回来吃饭。妻子打电话给黄钦华他也没接,妻子想:是不是去哪执行任务了,不好接电话?丈夫说好中午回来吃饭,饭后和儿子一起去买个多功能课桌,让儿子便于学习。今年8岁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是黄钦华最大的骄傲。在县城工作的黄钦华,每天都和儿子通电话。但此时,这纳闷的母子俩却不知道:黄钦华正处在危险之中。 黄钦华已沉入水底10分钟了,岸上、水里的人都紧张到了极点:就这么一条小河,教导员会被冲到什么地方去呢?而被洪水困在树上数小时的两父子,也在焦急地等待求援。若再得不到营救,他们可能精疲力竭坚持不住落入洪流之中。现场指挥员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人马紧急搜救黄钦华;一路立即发动冲锋舟去营救父子俩。为保险起见,救被困父子俩的战士们把竹筏与船扎在一起,即使船翻了,几个会游泳的战士靠竹筏也不至有什么大的危险。 这路人马的冲锋舟一点点靠近被困在树上危急中的父子;那路的4位消防战士已把附近的水域搜索完,至中午11:40了,仍不见黄钦华的踪迹。大伙心里越发紧张。副支队长命令道:再向下游搜索一遍。就在往下游方向继续搜索时,终于有战士在水下发现了失踪的教导员。此时,黄钦华已不省人事,大家忙把他倒立着放到膝盖上倒水,又给他抠鼻子、嘴,看里面是否被泥沙堵了? 倒水、人工呼吸,大伙在田埂上对黄钦华进行了紧急抢救后,赶紧把黄钦华抱上了岸。已在岸边等待的120急救人员,又对黄钦华进行了一番抢救。战士们围在一旁不停地叫着:教导员、教导员……可黄钦华仍无知觉,有的村民不禁哭了起来,还有人失望道:在水里淹了10多分钟那么久,可能救不活了。听到村民们的议论和哭声,战友们脑中一片混乱,有的战友心里暗暗对教导员进行责怪:明知自己没穿救生衣,还跳下去救人;有人落水了,作为一个指挥者,再怎么说也要告诉我们一声。 当了18年消防战士的黄钦华,刚调到灵川大队一个月。短短的一个月里,战友们发现:黄钦华有冲锋在前的急脾气。有一次厨房起火,里面有三个液化气罐,教导员马上冲进火场。按理说像这种情况,一般领导不会冲在前面,他居然戴着钢盔冲进去察看情况及有无人员被困。其实这些问题,战士们已到场具体询问、查看过了,但他仍不放心。也正因为如此,一场特大事故得以避免,黄钦华的勇敢精神和责任感,也让战友们由衷地敬佩。 四、村民们悲歌当哭 可眼前,黄钦华被救起来已过去5分钟了,医生的各种急救措施都已用上,但他仍没醒来,且脸色越来越紫。战士们焦急地围着黄钦华不停地呼唤着,有的喊:教导员、教导员,你醒醒吧!有的喊:喂,教导员,喂,教导员,加油啊!唯一希望他能动一下,或眼皮眨一下,或叹一口气都行,给大家一点希望。可令人们失望的是,对战友们的大声呼喊和真切希望,黄钦华一直皆毫无反应。这些战士们虽然和教导员相处的时间很短,但他们却对黄钦华有着一种不一般的情谊:就在这天早上,教导员使他们享受了当兵以来不一样的待遇。 头天晚上吃晚饭时,黄钦华与战士们边吃饭边随便聊了一下。有的战士提出:队里的早餐可否花样多一点,桂林这里早上基本上是吃米粉,能不能不时的弄点面包、牛奶吃?黄钦华当即应承采纳此建议,今天早上,战士们就真的吃到了牛奶、面包。因为战士们都来自全国各地,吃不惯桂林的米粉早餐,大家一直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但他们没想到随口一提,教导员就督促有关人员今天早上就实现了。此刻,战士们多么希望教导员能赶快醒过来,让他们为了早上可口的早餐,对他说一声谢谢! 与此同时,在距河南岸较近的那棵树上,被洪水困住的父子俩的最后关头,冲锋舟赶过来了,顺利地把他们救了回来。可黄钦华被救后已过去了15分钟,仍没醒来,大家赶紧把他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可到医院后能否醒来?大家谁心里都没底。此时,战友们才猛然想起:要赶紧通知黄钦华的妻儿。 黄钦华的妻子樊忠兰接到电话说:黄钦华受伤了,此时正在医院抢救,你现在在什么地方上班?我们马上派车来接你去医院。樊忠兰一听此电话,脑子里即萌生出不详的预感,不知怎么,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越想越害怕:丈夫比自己小一岁,两人自由恋爱结的婚,婚后自己没有固定工作,12年来一直靠丈夫的工资来维持生活,经济上虽很拮据,但丈夫对她很好,从不惹她生气。现在突然接到一个关于丈夫受伤的电话,而且电话中的问话又是如此的令人感到奇怪。她觉得丈夫一定伤得很严重:是成了植物人还是怎么样了?是不是组织上要照顾一下我?想到这些,樊忠兰再也等不下去,留下儿子便向医院奔去。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医院等待着她的是一个噩耗:丈夫永远都不会醒来了!樊忠兰悲痛万分。 2006年6月16日,桂林市为黄钦华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有关部门号召全市人民学习他的无畏精神。这天,被黄钦华舍身救起的那位村民和当初被困在树上的那二父子都来到了现场。被黄钦华救起的那位村民激动道:黄教导员为救我而牺牲,我为他悲痛和不安而白了头发;我难以用语言表达对他的感激,但我会永远把他的名字记在心中。黄钦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的这种精神可歌可泣,弘扬这种正气,必将进一步推进桂林市党的建设和八荣八耻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