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电子眼是把双刃剑 专家担忧公众隐私受侵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10:21 云南日报

  有专家认为,“电子眼”是把双刃剑,可以解决很多难题,但也可能伤害到公众,甚至会侵犯公众的隐私权。

  现在,针孔摄像头开始被小贩在大街小巷叫卖,窃听器成为某些人津津乐道的秘密武器,拍照手机也成为年轻人时尚的掌上武器。一些陌生场合,人们变得提心吊胆,瞻前顾后。从安装摄像头的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摄像头的安装无疑是为了更好地保证了环境的安全
和管理的透明。目前,很多公共场所不时出现失窃现象,很多人都感到有加强治安监控的必要。但是,对于整日面对摄像头的人来说,他们又有什么感受呢?有关专家认为:“探头城市”现象还伤害到了一些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专家称,“探头城市”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必然,但有许多具体情况我们都要研究,摄像机的设置并不是越多越好,具体设置在哪里、设多少摄像头等等都应该论证。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的关系,相关法规正在建设和完善中,采集的信息在保证公共安全的同时应该更加严密保护个人隐私。

  就昆明而言,在创建“平安昆明”中,摄像头的作用已经日渐凸显,这在警方的工作中已经体现出来。但是,我们在反观这些摄像头时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高校学生宿舍楼道的摄像头可能拍到衣冠不整的大学生,在小区散步的情侣的亲昵行为也可能进入监视器,而公共汽车顶部的摄像头则可能使一些“穿得少”的女孩有“走光”的顾虑。

  律师呼吁

  请留公众隐私空间

  面对越来越少的公共空间,不少市民都提出自己的担忧:

  “公交车有摄像头,电梯里也有摄像头,商场、银行、小区……随处可见,现在连满大街都被摄像头覆盖,我们还有自己的隐私吗?”

  ——市民王先生

  “市民在公共场所的隐私权虽然比私人空间少,但并不代表没有,有关部门未经同意就‘窥见’市民隐私,似有不妥。”——律师陈先生

  “由国务院签发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歌舞厅等娱乐场所需要在相关场所安装监控探头,我们的空间越来越少了!”

  ——公务员张先生

  “昆明装20万个探头?到处镜头太可怕了吧!”

  ——大学生小黄

  延伸新闻

  北京: “隐私地带”不“装眼”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19日,北京市政府宣布,明年年底,覆盖北京市重点部位“电子眼”网络将完成调试运行。7月11日,北京市法制办就北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规定(草案)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该《草案》明确规定,涉及公民隐私的地点不得设置摄像头。目前,北京警方安装的摄像头都排除了

卫生间、试衣间等隐私地带,摄像头的监测目标主要是人脸,以此作为以后排查的根据。比如安装在ATM自动提款机上的摄像头,监测范围主要是人像,不会瞄准密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市共有摄像头26.3万个。这些安装在公共场所的“电子眼”沉默地扫视着过往的人群,许多案件都因为从现场监控录像资料中获取有力线索,得以迅速破案。

  (春城晚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