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子弟参加磨砺教育 徒步行走700多公里(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11:08 红网-三湘都市报 | |||||||||
12月25日,长沙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同升湖纵队”的学员们从湖北宜昌行走归来本组图片均由记者武席同摄 学员们放下携带了19天的装备 12月25日下午,包括学校董事长、校长在内,长沙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四千多师生集体出动,出校门数里列队夹道欢迎29名“重要人物”。 这些“重要人物”,不是别人,正是从湖北宜昌行走归来的29名“同升湖纵队”学员。他们于12月9日从宜昌出发,历时19天,途经猇亭、枝江、荆州、公安、澧县、常德、益阳、宁乡等地,用脚丈量了700多公里的路程。他们中最小的才12岁,最大的也不过16岁。
“磨砺教育”改变“特殊群体” “同升湖纵队”由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的29名中学生组成,他们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这些孩子都拥有优越的家庭条件,父母多半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但他们在拥有一般孩子难以企及的条件的同时,也有着不少坏习惯。 “学校清醒地认识到,要改变‘特殊群体’的现状,必须要及时转变思想,因材施教,寻求一种适合这个群体的教育模式。”该校负责人说。为了让“头疼生”变为未来的“董事长”,学校与国内某专业机构联手,采取“磨砺教育”+“学校教育”的模式,希望让他们在集体中学会友爱,在艰苦中体会坚强,在坚持中品尝成功,在失去中感受拥有,在得到中学会惜福。 “董事长的孩子”懂事了 “我们都知道,同升湖的学生家长有相当一部分是董事长,而这些董事长的孩子却不见得很懂事。因此,学校王中和董事长才创办了这个训练营。”省侨联常委、长沙金联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晓鸣说,他也是一个家长,也把在该校就读初三的孩子送进了“磨难营”。“儿子给我们的来信中说,‘爸爸,你一定不要太劳累、要保重自己,你一天比一天憔悴,一天比一天沧桑。’作为父亲,我第一次被孩子的转变感动得热泪盈眶。”郭晓鸣说,感觉儿子真是长大了,懂事了,知道珍惜父母付出的感情了。 魔鬼训练下成长改变 在湖北宜昌的基地中,这群孩子体验到了与他们平日养尊处优的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那里,他们进行基础的体能训练,以强壮体魄。而穿珠子、数格子、抄电话号码、练太极拳,更让孩子们学会心平气和、磨练心智;背诵《弟子规》,写家信,让浓浓的亲情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流淌,让孩子学会珍惜与感恩;艰难的行走更是让他们走出了团结友爱和坚忍不拔。 “我们在这个纵队,接受的是地狱般的训练,吃的是难以下咽的饭菜,面对的是‘魔鬼’般严厉的管带。但几个月之后,我感觉我们每一个队员都改变了。”队员张鹏感慨地说。 在校同学被震撼了 该校校园电视台将同升湖纵队在基地的点点滴滴都录了下来,随着节目的陆续播出,在校的同学们被深深地震撼了。一名初中部的男生说,“每当我静悄悄地写作业,突然遇到难题时,我总是用一种乐观的心态面对它,因为我知道有许多同学正在远方的训练营里奋斗着。想到这里,我会自豪的对自己说:‘加油!在这青山绿水的环境下,更应该把握良好的机会好好学习’。” “让我们来算一笔账吧,如果每个学生节约1两粮食,那么3亿多学生,一天就节省了15000吨粮食,可供6万人吃一年。”想到电视画面中纵队队员在食堂就餐,每一粒落地的米饭都要拾起来吃掉的情景,一位男生深有感触地说。 校内引起大辩论 这种训练营到底对学生们好不好?就在“纵队”队员们归来前夕,该校高中部就此组织了一次辩论。 正方同学从同升湖纵队同学的性格特点出发,认为这种励志教育,是一种因人而异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强健了体魄、坚定了意志;懂得了团结友爱,也懂得了珍惜亲情和友情。他们在挫折和风雨中长大,必定能绽放生命的彩虹。” 而反方则认为,纵队同学在学习的最佳时期去基地进行锻炼,浪费了大好的读书时间。而且生存训练营又是个恐怖的地方,管带的惩罚方式有点过分、不讲人情。他们在这种高压下暂时压制了自己的天性,等训练结束必然会有反弹。 大胆创新,值得尝试 “这次尝试,也是我们对德育模式的一种大胆创新。究竟其效果如何,现在还只是试验。”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校长孙培文表示,如果确定十分成功,将在全校进一步拓展铺开这一教育模式。 对学校的这种做法,长沙市教育局学生工作处副处长王本蛟表示认可。他认为,从德育范畴来说,这是一种体验教育,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可以起到进行行为矫正的作用。对于一部分从不知人间疾苦的富家子弟而言,可能从此以后就发生了转变;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也不一定就能完全奏效,回来之后,还应辅之以思想教育及不间断的行为矫正工作。 作者 王文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