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我市猛药治乱加快房产中介企业优胜劣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09:22 石家庄日报

  本报记者许跃彬

  日前,建设部提出对房地产加强资金监管,叫停房产交易“现金收房”吃差价的同时,正式发布了《房地产经纪执业规则》及《房地产交易秩序整治方案》。新政出台将杜绝中介机构低进高出、骗吃差价等众多弊端。同时,也标志着整个中介行业大洗牌序幕即将拉开。

  房产交易主力

  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内容涉及房屋买卖、租赁代理、代办手续、银行按揭、房地产价格评估等活动,包括经纪、咨询和价格评估三大类。

  近年来,随着我市市民置业需求的不断增大,二手房买卖、房屋租赁等房产中介交易也愈加频繁。据统计,今年1-11月份全市市区二手房交易121.86万平方米,住宅达100.37万平方米,其中绝大部分交易均是中介机构撮合成交的。

  市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根据国民经济行业中服务业行业划分标准,中介服务业包括房地产中介服务、职业中介服务和科技中介服务。截至2006年8月,我市中介企业135家,其中房地产中介95家,占70.0%。

  违规引发争议

  不少市民都会发现,近年来,市区中介房产公司越开越多。在建华大街、中山路附近,记者看到,不到数十米的距离竟然有六七家房产中介公司。

  据了解,随着近两年房价持续走高,导致房地产中介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赚取利润,不少中介公司不惜欺诈消费者,或是偷税漏税,而吃差价、玩“低进高出”已是地产中介公开的秘密。

  我市某中介负责人介绍,目前省会中介市场存在不少家证照不齐、没有经营资质的“黑中介”,这些“黑中介”往往会挂靠某家正规中介,为了生存少收佣金、跑单、吃差价,消费者权益一旦受到侵害,就很难得到维护。此外,不少中介公司利用购房者和卖房者的信息不对称,玩“低进高出”的把戏,为防止买卖双方见面,一些中介公司采用“现金收房”的手段吃差价,由于中介公司在“现金收房”行为中只是一个过渡者,不需要支付各种税费,利润空间很大,目前已成为二手房交易中日益流行的新手段。除吃差价外,更有一些中介公司甚至推迟交款时间,通过挪用客户房款达到借钱生钱的目的。

  整治行业“顽疾”

  目前从事房地产中介行业的企业平均人数只有18人,企业规模偏小,其信息来源多靠顾客上门,从业经验、作业规范、分析手段和创新能力均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由此造成房地产中介整体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业务过于单一,人员素质偏低,“靠天吃饭”的情形比较多。

  “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的混乱、缺乏诚信和不规范经营的现象已经成为阻止其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许多消费者不选择中介,不是因为不需要,而是因为不信任。”市房管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首先应建立起中介市场诚信体系。

  “在国家宏观调控和房产新政的大背景下,房产中介获利空间将被压缩,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面临一轮‘大洗牌’。不过,中介业重新洗牌,对普通百姓来说是好事。”省会有关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对房地产中介市场的整顿,对于房地产流通环节的有力监控,使得市场资源渐趋集中到品牌房产中介,对普通百姓来说,他们也将会在生存下来的有实力的中介公司得到更加规范而放心的服务。

  据了解,从11月开始,市房管局、市物价局、市工商局联合启动为期一年的房地产市场集中整治活动,将确定房地产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健全并且上网发布房地产经纪机构诚信档案。该诚信档案系统预计明年1月将正式运行,届时,市民只需登录石家庄房管局网站轻点鼠标便可查询各房产中介的诚信记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