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26个戏剧小品获国家级奖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4:40 深圳特区报

  罗湖区文化馆不断创新机制燃烧创作激情文艺精品迭出

  26个戏剧小品获国家级奖项

  本报记者袁粮钢翁惠娟戴晓蓉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罗湖区文化馆出手不凡。

  新年即将到来,深圳人元旦可以从中央电视台三频道播放的“2007小品总动员”晚会上欣赏到由深圳人自编自演的小品《最近我不烦》,而它的创作者和表演者都是出自罗湖区文化馆。

  作为深圳市成立最早的区级文化馆,罗湖区文化馆在深圳有着广泛的知名度。正因如此,中国剧协才在今年把“深圳小品创作基地”设在这里。这些年来,罗湖区文化馆坚持“双百”方针和“两为”方向,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而小品创作早已成为其“招牌菜”,在过去15年里共有26个戏剧小品荣获国家级奖项,罗湖区文化馆也因此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

  精心耕耘才能精品迭出

  罗湖区文化馆并未躺在成绩簿上睡大觉,而是不断完善体制,创新机制,使辖区文艺创作高潮不断,精品迭出。今年10月,该馆创作的小品《四人空间》荣获全国“四进社区”创作金奖;而被中央电视台相中的《最近我不烦》,11月29日已在广东省第五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上荣获金奖,该小品的编剧邸叙然也被省文化厅聘为广东省第四批业余编剧家。

  在舞蹈方面,该馆创作的舞蹈《耍禄仔》、《欢快的旋律》,今年6月双双获得市首届学校艺术展演季暨第八届少儿艺术花会金奖,舞蹈《耍禄仔》还从广东省五大门类227个作品中选拔出来,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季。除小品和舞蹈创作外,该馆其他类创作也大获丰收。该馆创作人员段亚平以《深南路,1983年的回忆》为题的散文在深圳广电集团举办的深圳特区建立25周年《我走深南路》大型散文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作品奖,此前他的一篇论文也获得文化部的相关奖项。

  而据罗湖区文化馆馆长符史安介绍,戏剧小品除26件获国家级奖项外,还有27个省级奖项,为此,文化部有关负责人称誉罗湖是个“戏窝子”。

  “十百千”文化工程唱主角

  罗湖区在今年开展的“十百千”文化服务工程,在深圳市产生了很大反响,这是罗湖区文化馆为繁荣社区文化,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而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所谓“十百千”就是“十台专题文艺节目、百期艺术展览、千场文化科普讲座”。如此庞大的工程,只有20余人的文化馆能够承担吗?罗湖区文化局领导曾担心过,然而一份详细的实施方案顿时打消了文化局领导的顾虑。

  在这份实施方案中,罗湖区文化馆强调,要充分发挥各街道文化站的作用。罗湖区有10个街道,按照要求,每个街道必须分担相关任务。于是,这块文化大蛋糕很快被切分。对基层文化站来说,这既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更是其显示才干的平台。于是,这项文化工程在全区得以顺利实施。

  “你们的节目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应该经常到社区演出”,“平时很难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太过瘾了……”。这是观众们在观看罗湖区文化馆承办的“知荣明耻”文化下基层小品专场巡演后发出的肺腑之言。家住翠竹龙屋小区的七旬香港老人张先生因身残行动不便,特地让儿子推着轮椅来观看演出,他说:“我来一趟确实不容易,但看完演出后觉得特别值!”类似的演出,罗湖区文化馆每隔不久就会推出一台。

  “遇到火警第一时间应如何处理?”“打110。”“循环经济的3R代表什么?”“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今年以来罗湖辖区各种类型的讲座和知识竞赛此起彼伏,除上述知识竞赛外,还有诸如“迷人的音乐世界”这类专业音乐讲座。如今,听讲座,看展出,观大戏已成为罗湖人的一种文化时尚,而这些,与罗湖区文化馆的大力倡导和对文化氛围的精心营造密不可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迄今为止,罗湖区的“十百千”文化服务工程目前已经全部完成,有些甚至超过计划。

  服务社区不分分内分外

  记者刚刚通过电话向一位朋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文化馆是干什么的吗?”对方回答说:“不就是组织文化活动的吗?”没错,文化馆的主要职责就是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因此在辖区组织文化活动应该是其分内的事。然而,记者日前在罗湖区文化馆采访时却遇到了这样一件新鲜事:在文化馆二楼的室外平台上,许多学生正在专心致志地做业,复习功课,还有义工为他们做辅导。于是,记者不解地问馆长符史安:“辅导孩子们做作业也是你们的事吗?”符馆长笑着回答:“现在许多居民都是双职工,孩子放学后放任自流,很容易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于是,我们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困难组织了这么一个文化补习班。”“搞创收?”“怎么可能呢!全是义务的,义工也是义务为他们做辅导。”符馆长最后强调说,“服务社区群众,哪有什么分内分外,只要是群众需要,我们又有条件,当然是义不容辞。”

  记者了解到,这一课外辅导班已经开办半年了,每天来这里做作业的孩子都有十几个,如果遇到下雨天,他们还可以到室内学习。一位家长对记者说“罗湖区文化馆真是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以前我那孩子放学后就往网吧跑,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可能会学坏。现在好了,我可以安心工作啦。”

  在文化馆,记者还看到,这里不仅有免费供人享用的书吧,还有罗湖区率先在全市创办的首家“阳光少年图书馆”,有关专家对此予以高度评价。专家陈亚男说,该图书馆的成立开创了文化馆在社区创办图书馆的先河,是一种值得肯定和借鉴的模式。

  尽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12月17日,罗湖区文化馆受广东省文化厅的重托,专程到东莞市麻涌镇进行“文化三下乡”慰问演出。晚会的歌舞《团结在鲜艳的党旗下》、舞蹈《溜溜康定情》、《千手观音》、《俏花旦》以及杂技、武术、口技、小品,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博得了五千多名观众们的热烈掌声。这天晚上虽是寒风凛冽,但演员们的热情表演驱散了夜间的寒意,一位企业员工说:“这个广场虽然每晚都有文化活动,但却很难看到如此高雅的文艺节目,演得真是太精彩了。”罗湖区文化局局长张远翔则称这台晚会使当地老百姓领略到了深圳人的文艺风采,为深圳人争了光。

  说到罗湖区文化馆尽一切可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不能不提他们在深圳第七届读书月活动中为梧桐山的5名守备官兵演出的事。

  那天上午,罗湖文化馆的负责人和演员们来到这里为官兵演出,两名男演员首先表演了小品《超级小兵》,他们滑稽、风趣的表演逗得战士们大笑不止,而女演员美妙的歌声更是令官兵们陶醉在艺术享受中。据悉,长年把守在这里的几位官兵平时除了打打球、看看书,很少有其它文化生活,罗湖区文化馆给他们送来了文化“及时雨”。

  除了尽力满足社区百姓观看文艺演出的愿望外,罗湖区文化馆还创造条件,让社区的文艺团体勇挑繁荣社区百姓文化生活的大梁,同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国庆前夕,翠竹辖区的百仕达社区特地组织了一台文艺演出。可表演开始前,他们才发现灯光不行,于是,他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与罗湖区文化馆联系。馆长符史安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派人将文化馆的灯光设备送过去,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老年大学是罗湖区文化馆今年推出的另一重要文化项目。200余名老人在这里享受着学习的乐趣,他们有的挥毫作画,有的翩翩起舞,还有的一展歌喉,可谓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正如符馆长所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罗湖区文化馆在广阔的舞台上,积极落实深圳市“文化立市”和罗湖区建设“和谐罗湖”、“文化罗湖”的战略措施,提高城区的文化竞争力,不断整合社会文化资源,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把辖区的文化活动开展得既具规模,又富有特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