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深职院获中央财政4500万支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04:30 深圳特区报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深职院拔得头筹

  深职院获中央财政4500万支持

  核心提示

  十四载办学育人不倦,今朝成全国高职教育楷模。昨天,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两万余名师生沉浸在骄傲和喜悦中。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绝对的优势位列首批立项建设的28所院校之首。令人称道的是,该院还以10个获批建设专业和450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专项资金,在获批建设专业数和专项资金额上,位居第一。至此,深职院历年来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金额累计已近7000万元。

  从1992年开始筹办,到时至今日位列“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列,14年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走过了一段艰辛而辉煌的办学历程。

  本报记者李玫/文程海昆/图

  14载艰苦奋斗成为中国高职教育旗帜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于1992年创建,1993年正式招生。2003年1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9月,以15项指标全优的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5年6月,作为全国首家高职院校接受了教育部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遴选。2005年9月12日,温家宝总理亲临学校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2006年12月,学校以绝对优势位列“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中。

  以上历史事件,清晰地勾勒出深职院从白手起家开始,在14年时间内走出了一条快速而健康的发展道路。回忆起当初创办学院时的峥嵘岁月,党委书记、校长俞仲文感叹道,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办时提出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办学目标,这一准确的定位为学院十几年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2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为适应深圳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要,创办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当时还没有一个兵的学校筹备组组长俞仲文说,学院建院伊始就把培养既有大学程度的专业知识、又具有高级技艺、善于将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的专门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并形象地称这类人才为“灰领人才”。

  14年来,深职院不仅培养出众多优秀的“灰领人才”,更是造就了一大批充分适应深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杰出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深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学院及时调整了发展规划和专业设置。

  学院首先根据深圳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发展规划。在办学规模上,建校初期确定学院最终办学规模为5000人;1998年,为适应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深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学院及时提出创办“万人大学”的设想,在2000年制定学院十年发展规划时调整为到2005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2万人;针对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广东高等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再次对办学规模进行了调整,到2005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9万人。

  在学校规模迅速扩大的发展道路上,深职院还保持了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上,由最初的专科层次,到2000年学院制订的十年发展规划中,确定了把学院建成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大学,为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技术人才和技术服务支持的未来10年发展总目标。

  在深职院成为国内高职教育翘楚的办学历程中,“学院专业围着市场转”,可谓学院飞速发展的重要成功经验之一。校长俞仲文解释道,“专业围绕市场转”实际上就是将深圳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定位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作为专业设置的依据,尤其是根据深圳市的支柱产业、新兴的第三产业以及一些特殊的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来调整专业的设置。学校现有专业89个,专业方向150个,涉及电子信息等16个大类,基本覆盖深圳主要产业和行业,其中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6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高职高专“精品专业”1个,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4个。

  “专业围绕着市场转”的例子在深职院可谓举不胜举。比如,深圳的物业管理一直走在全国前面,学院随之设立了楼宇设备与智能化技术、物业管理、制冷空调、建筑工程、城市环境工程、城市园林等物业管理专业群。再比如,伴随着深圳建设花园城市的步伐和深圳花卉园林业的发展,学院开设了城市园林专业;随着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学院创办了先进制造技术与工程系,开设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软件、微电子、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专业;根据深圳建设现代旅游城市的需要,学院设立了旅游系;根据深圳建设现代物流城市的需要,学院设立了港口与航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商场管理等物流管理专业群等等。

  除了在发展道路上坚持立足本地、服务本地的原则外,深职院更是高瞻远瞩地将自身的发展步伐与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了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国际化趋势及其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学院积极推进与国外及港台地区有关

  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院的国际化水平。学院每年选派10名教学骨干到国外名校进修专业课,此举既可以让教学骨干教师能进行双语教学,又能引进先进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

  另外,学院还与英国胡佛汉顿大学、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德国纽伦堡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办学,学生在深职院读完三年高职教育后即可申请去这些学院读本科学位,学生可获得深职院大专学历和国外学院的本科学位,还可继续深造。此举受到学生和社会的广泛欢迎,提高了学院的社会声誉。

  “走出去”与“引进来”,深职院两手都抓得硬。在该院积极走出去的同时,也有一些国外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到该院工作和学习。近三年有61位外教在该院任教,韩国公州映像情报大学、日本国士馆大学、纽伦堡职业技术学院都有学生来该院学习。

  勇于改革勤于实践闯出高职教育新路子

  生在特区土地中、长在特区天空下,深职院从呱呱落地起便承继了特区精神。十多年来,学院从没有间断过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最终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路子。

  校长俞仲文介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工作中,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明确了新形势下的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思路:即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打破传统学科教育的思维模式,树立以人为本,以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推进学院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院教学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改革首先要改观念。深职院创建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最困难的“低谷”时期,学院党委坚决顶住各种对高职教育的非议和置疑,始终坚持高职教育办学方向不动摇,从建院伊始就十分注重教育理念的探讨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学校党委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学校像企业又不是企业,校长像企业家又不是企业家,教室像车间又不是车间,教师像师傅又不完全是师傅,学生像员工暂时还不是员工。”这“五像五不是”就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鲜明特色。通过这样一些教育思想观念的讨论和研究,统一了全院教职工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坚定了高职教育的信念,为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这颗种子,在深职院的土壤中通过十多年的漫长孕育后,终于结出了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目前,深职院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日趋成熟。2001年和2005年,学校两项教学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在国内高职院校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自2000年以来,深职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先后经过四次修订,以求充分反映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比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两个加强”,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注重“三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培养“四种能力”:即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尤其是该专业“创新制作”课的开设对全院创新教育产生了较好的示范作用。该专业学生在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荣获广东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2003年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举办的温度传感器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在广东省“挑战杯”大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并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挑战杯”。2006年,又获得广东省高校数控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一等奖。

  深职院教学改革最明显的成果之一—教材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自1997年学校与北京联合大学、上海二工大联合启动开发国内第一批电子信息类高职教育系列教材以来,由我校教师主编或参编出版的各类高职教材已411部,其中主编教材301部(含规划教材83部),初步形成了类别比较齐全、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系列教材。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深化方向。学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做(练)相结合的“三明治”式教学法、3P一体化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务模拟法、3S中心教学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广泛运用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网络技术与各种演示手段等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也运用了包括演示、实验、实训、产品制作、计算机模拟在内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学院90%以上的专任教师能较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90%以上的课程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多媒体授课,大大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学院“两课”教学改革受到广东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被列为教学改革典型在全省推广,学院公共英语、电子、计算机等5项教学研究成果于2000年分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

  经过14年的探索,目前深职院的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界显示出一定的示范作用。2000年,学院港口与航运管理、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城市园林、商务英语、外贸与国际结算6个专业被确立为省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1年5月和10月,教育部分两批确定学院城市园林、港口与航运管理、电子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4个专业为国家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1年,教育部批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工程、楼宇设备与智能化技术等3个专业为教育部四年制高职教育试点专业;从2002年至今,共有14门课程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数量居全国高职院校之首。

  矢志不移探索充满活力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

  通过深职院十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坚持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道路是深职院创新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最大亮点。深职院成功的经验表明,以学校为主体的产学合作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学院非常重视产学合作,在学院筹备时,就明确学院一定要坚持“公办民助,产教结合,工学一体”的道路,使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深深扎根于产业之中。

  建校之初,深职院就明确规定每个专业都必须成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管理委员会,指导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目前全校建有专业管理委员会89个,与深圳805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联系,集中深圳各行各业的专家867位。

  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管理委员会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早在1995年10月,学院就制定了《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管理委员会章程》,明确专业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严格委员的聘任,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必须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遵循校企双方互动、互利原则,让企业在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能够受益,从而调动了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建校以来,行业、企业参与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他们参与学院的专业设置,协助确定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参与审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参与各专业的教学活动,如行业、企业派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讲学,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参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与成绩评定,指导学生实习等;为学院提供就业信息,协助解决毕业生就业;参与学院专业建设,如为学院提供经费、设备和资料的支持,与学院共建实训室,参与学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等。

  通过产学合作,推动了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改善了学院的办学条件,增强了学院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不少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则自己创业,成为深圳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同时,学院在为行业、企业培养人才的同时,还广泛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建校以来,学院各专业为社会和企业培训员工191批次,培训人数达10022人次,有88项学院师生的技术应用成果被企业采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校长俞仲文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我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推行,初步建立了一种以产学研联合为核心的办学模式,推动了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改善了学院的办学条件,增强了学院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除了在学校管理上探索出以学校为主体的产学合作成功模式之外,深职院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也累计了不少改革的经验,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深职院建校以来,学院在教师职务晋升、工资待遇、评优奖励、进修培训、学术交流、外出学习考察等一系列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中,均体现教学优先、向教师倾斜的原则,在制定年度经费使用计划时,首先重点保证教学经费的开支,历年教学经费投入充足,能够满足教学工作需要,近三年累计教学经费投入达到16515.02万元。

  同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一套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的师资管理制度,以在职提高为主的师资培养制度,以学成奖励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在职务职称聘任、晋升、奖惩以及部门和个人评优方面,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除注重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带头人以及来自企业的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之外,特别重视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尤其是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注重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

  深职院还从2001年起,规定专任教师“每学期累计不少于10天的下企业或社会实践(不含带学生实习)或实训室工作半年”,学院每年拿出100万元,选拔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外学习1年,从2002年起,每年另拨100万元,进行双语教学的师资培训。

  深职院14年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体现了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强大生命力,证明了发展高职教育是国家实现现代化、走向文明富强的必由之路。

  在日前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组织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答辩中,校长俞仲文信心百倍地表示:“我们的历史责任是:为中国高职教育走向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句话无疑代表了深职院师生的集体心声,这句话无疑总结了深职院的过去和现在,更展望了必将属于其的辉煌未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