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01:30 石狮日报

  2006年,石狮市委市府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民心政策”、“为民办实事工程”。为解决“看病难”问题,石狮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便使26.4万人受益。为让农村孩子不再因家庭经济原因而面临失学,石狮实行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为保护生态环境,石狮加大了对非法炸山采石的打击力度。与此同时,面对2006年物价上涨,特别是石油价格上涨等因素,石狮积极寻求并出台相应措施,采取财政补贴、政策优惠等措施,为民解忧。构建和谐社会,让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是我们的政府不断努力的方向。

  二00六石狮新闻关键词大搜索之民生

  全市农民享有医疗保障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闻回放:20062007年度石狮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9月1日起正式启动,参合人员疾病住院费用300元以上的,可按规定得到一定比例的补偿。据悉,今年石狮市“新农合”覆盖全市每个村(居),共有26万多名农村农民和城镇居民参加,为方便广大群众,市政府投入70万元建设“新农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并在本市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立“新农合”服务窗口,派驻“新农合”专管员,实行信息化管理和便捷化服务,强化管理能力,简化补偿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基本实现了当场补偿给付。有了“新农合”,生病需住院时,只要凭身份证(户口簿)到“新农合”服务窗口核实是否参合并报案登记。参合人员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办理出院手续时当场即可按规定得到补偿。

  新闻解读:“看病难”是个老问题,特别是农村一些家庭经济较困难的群众。“新农合”的实施,有力缓解了他们看不起病、住不起医院等实际困难,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同时也极大促进我市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据介绍,2006年10月1日至12月下旬,石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受益人数达26.4万人。

  农村学童享受免费教育

  关键词:免费入学

  新闻回放:根据上级的有关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决定,从2006年起,我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但市区中小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照收。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划分则依据我市的城市规划建设,农村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后,市政府去年拨出1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经费。另外,石狮市十分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残疾儿童就读。为了让外来适龄儿童也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给予照顾,市教育部门也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接收外来务工者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农村学校入学的,一样享受免费入学的待遇,而且,外来务工人员只要“三证”齐全,其子女在石狮就读可免交借读费,家庭经济困难的还可适当予以减免。

  新闻解读: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后,石狮率先在农村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入学,而且对外来务工者子女就学实行优惠政策,这也体现了石狮教育强市的战略眼光。

  农村低保标准全省最高

  关键词:社会保障新闻回放:2006年1月份起,石狮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户月人均收入200元向上调整为250元。凡家庭人均收入低于这一标准的城乡居民,均可按规定程序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这是目前泉州市实行城乡一体化低保标准较高的市(区),也是福建省农村低保标准最高的县(市)。根据《石狮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原来石狮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市财政和镇(街道)财政的两级财政按73负担,调整为82的比例,市财政投入全年将增加200万元左右,而镇(街道)财政负担减轻了,这将更有利于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要求。

  新闻解读:1998年起,石狮便开始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低保标准适当提高,体现了石狮市委、市政府对城乡群众生产生活的关心,也体现了石狮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坚决打击非法炸山采石

  关键词:废弃石窟

  新闻回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多年来坚持打击非法炸山采石。去年7月份以来,石狮数百废弃矿坑屡酿惨剧,令舆情反应强烈,也引起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市政府为此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职能部门、各镇办在解决采取措施打击非法炸山采石的同时,切实加强废弃矿坑的管理,要在废弃矿坑周边设置警示牌,部分安全隐患较大的要设置路障,或进行围网处理。但由于对警示牌的设置没有统一的要求,各镇办设置的警示牌五花八门,有的是木牌,有的是铁牌,有的是石牌,提示字样也各不相同。尤其是相当一部分警示牌设置很不牢固,常被人为破坏,起不到警示作用。为此,9月初,石狮市政府拨款12万元,在全市317个废弃石窟统一设置水泥预制板警示牌。

  新闻解读:保护生态环境,打击非法炸山采石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废弃石坑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2006年7月份,我市发生了几次废弃石坑造成人员死亡的惨剧。设置警示标志及采取相关措施,虽然算不上根治,但人们经过这些路口时,无形中多了一份安全保障。

  全力整治近海水域污染

  关键词:生态环境

  新闻回放:去年上半年,石狮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整治的各个项目,城镇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和工业污染整治进展相对稳定。处理能力5万吨/日的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全面建设,而工业污染整治方面,3大集控区4座水处理设施全面竣工启用,日处理总量达22.3万吨。2006年7月5日至10月15日,石狮全力整治近海污染。为杜绝企业偷排乱排污水废水,还实施“环境远程监察”,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为建立整治污染长效机制,石狮较早制订《石狮市辖泉州湾近海水域污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初稿)》,部署2006年近海污染整治工作,力争实现2006年底排入海、河(沟、渠)的污染物总量减少,达到泉州湾南岸近海水域专项整治规划考核年度要求。到2010年,基本解决泉州湾南岸近海水域水污染问题,生态系统转向良性循环。

  新闻解读:生态环境是群众关注的焦点。整治近海污染,这既是落实泉州人大“一号议案”,也是利市利民的大事。石狮各级各部门扎实推进石狮市辖泉州湾近海水域污染的专项整治,并取得较好效果。这体现了对石狮的事业负责、对石狮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负责、对石狮人民健康负责的态度。

  全省率先禽类定点屠宰

  关键词:集中屠宰新闻回放:2005年12月14日,为推动我市禽类屠宰向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按照各级政府关于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要求,我市第13次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按土地租借、政府投资的原则,由市畜牧兽医站建设一个禽类定点屠宰场。去年11月省政府把我市确定为全省禽类集中屠宰试点城市之一,该定点屠宰场的建设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12月18日上午,石狮市禽类定点屠宰场揭牌仪式隆重举行。这标志着作为全省禽类集中屠宰试点的石狮市禽类定点屠宰场,已正式在全省率先投入使用。该项目位于宝盖镇雪上村,总投资150万元,占地10亩,可容纳50多家家禽屠宰经营户入驻经营,日屠宰量达10000只。由于实施集中屠宰和集中检疫,它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我市一些农贸市场脏乱差的局面,为市民吃上卫生安全放心的禽肉食品提供可靠的保障。

  新闻解读:建设禽类定点屠宰场是我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的一项重大举措。我市通过对禽类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强化对畜禽的屠宰、加工、储藏、运输、上市等环节的监管力度,推动“放心肉品”的流通,促进“放心肉品”的生产,从而让百姓吃上“放心肉”。

  改造环岛电子警察上岗

  关键词:红绿灯

  新闻回放:2006年8月1日早上900许,石永线杆头路口的“电子警察”开始调试。2日上午,当民警察看那些抓拍的照片时吃惊地发现:抓拍到的闯红灯车辆照片居然有1439张,这意味着有1439辆次的车辆在经过石永线杆头路口时,没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有关“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定。由于闯红灯,已经发生多起交通事故,一些人在这些事故中不幸丧生了。这让人倍感担忧。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石狮市去年斥资150万,在6个路口安装了“电子警察”闯红灯抓拍系统。

  新闻解读:以前,石狮有许多环岛,因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交通事故经常发生。在本报的关注下,市政府不断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交警部门也加大了路面监控力度。但站在街头,大家仍然可以看到包括闯红灯在内的各种交通违法行为,而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也正是由于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针对此现象,本报进行了“关注交通、珍爱生命”系列报道,交警部门也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并斥资150万,在主要路口安装了“电子警察”闯红灯抓拍系统。一路走好,既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安全负责。

  着力解决职工住房困难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

  新闻回放: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对住房的需求更加迫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把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列入“十一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市相关职能部门已做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划和分期实施方案,并着手做好2006、2007年两年规划建设前期工作。2006年9月份,石狮市委、市政府规划2006、2007年在市区宝源花园(安居工程)南侧、龙穴八斗地段的60亩土地上,建设1000套经济适用住房,以解决干部职工家庭住房困难及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这1000套经济适用住房,户型面积90平方米以下占70%%,合计建设套房及配套设施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小区配备居委会、幼儿园、商业服务网点、车库、文化娱乐等设施。首期经济适用住房工程,将于2007年3月动工兴建。预计2008年5月全部竣工交付使用。

  新闻解读:在石狮房价高涨的今天,住房问题尤其令人关注。而作为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一千套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干部职工及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题。据说这些经济适用房还将用来解决我市企业引进的优秀人才或中级职称以上人才,对于众多的外来务工者来说,这是令人振奋的。

  各方合力应对油价猛涨

  关键词:油价

  新闻回放:2006年5月23日,国家发改委调整成品油价的消息一出炉,对油价高度敏感的石狮各运输企业均慌了神。不管是出租车、公交车、还是渔业、海运业的神经都“刺痛”了。石狮机动车保有量十万多辆。作为车辆行驶所必须的燃料,油价的上涨对百姓生活影响明显。而包括公交、渔运、海运等在内的行业,油价的上涨无形中加深了他们的运营成本。此后不久,闽运公司即开始酝酿提高运价,并于不久付诸实施。对于渔民来说,高位行走的油价让他们难以“消受”,一些船老大无奈中只能把船泊进渔港。为应对油价上涨,政府部门采取了各种优惠措施,包括财政补贴,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们被“刺痛”的神经。

  新闻解读:油价上涨牵动大家神经,在政府部门采取各种优惠、补贴措施的同时,节能、低能耗、小排量等词汇也为人们所关注。

  订单渔业渔民企业双赢

  关键词:增产增收

  新闻回放:每年开渔的时候,渔船出海都满载而归,但捕捞上来的鱼类大多种类相似,造成鱼类市场严重的季节性供大于求,因而,渔产品的价格往往被压得很低,甚至卖不出去,导致增产不增收。另一方面,由于和渔船没有很好的购销合同,渔产品加工企业也一直面临着稳定货源的难题、品种得不到保证的难题,尤其在渔业淡季时,有的渔民、船东漫天要价,致使企业正常生产受到影响,妨碍企业做大做强。为协调解决渔民和企业之间的两难问题,今年来,石狮工商部门积极指导开展“订单渔业”,指导公司跟渔船签订渔产品收购合同,以解决企业稳定货源,让渔民增产增收问题。

  新闻解读:渔业订单合同的签订,使渔民、企业双方以合同示范文本为纽带,在渔户与企业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适合渔产品价格浮动特点的利益互惠机制,尤其是让渔民可以只管捕捞不愁市场,企业也有稳定的货源,可谓是企业和渔民实现“双赢”。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