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暖冬涌现多位“莫问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07:56 扬子晚报

  本报开展“暖冬大行动”以来,每位参与的热心读者,本报都做了详细记录,为的是报道他们的爱心善举,弘扬互助互济的精神,也是呼吁更多人来帮助困难群众。在这些爱心人中,记者也遇到不少做善事后不愿留名的热心市民,“暖冬热线96096”几乎每天都会接到不留姓名的爱心人士电话,留给受助人和记者的是深深的感动。

  给白血病童捐千元不留名

  昨天,本报曾报道的白血病女孩小丹沁的妈妈给记者打来电话,希望能借本报感谢一对未留名的年轻人。原来7日上午,这对年轻人来到小丹沁家中,留下1000元现金即匆匆离开,丹沁妈妈出门追问,对方还是没肯说出姓名。

  上月18日,一位读者给困难家庭捐赠热水器,横竖不愿透露姓名,记者再三追问,他只说是一家印刷公司老板,捐赠热水器当天,记者没见到他本人,最后他还是托人送了去。《孤儿寡母想穿棉鞋》的报道见报后,有一家人开着私家车找到孤儿寡母所在的社区,丢下1000元就要走,在社工的追问下,这位“爸爸”只肯说自己姓徐,想给孤儿寡母献点爱心,最后社区人员记下了车牌号苏AG5068,拜托记者一定要跟他们致谢。

  三献爱心留下过世姐姐名

  上月21日,许多热心读者赶来报社,为一对孤儿寡母捐赠。在这些爱心市民中,记者看到有一位女士很是面熟,原来这位读者已经第三次献爱心,她已经先后给“爱心班”的孩子送书包、为想要洗衣机的88岁老母亲捐300元、给孤儿寡母捐300元,但这位善良的女士始终没留下自己的姓名。她说姐姐杨蓓两周前刚过世,姐姐生前乐于行善,要留名就以姐姐的名义捐吧,也算是帮姐姐圆梦。

  “莫问谁”们以其真心诚意让受助人和记者深受感动和钦佩,受捐助的丹沁妈妈希望借本报感谢那对年轻人时,也显得有些遗憾,“我们一家人都很感激之前送DVD的公司和上门捐钱的年轻人,希望他们留下姓名,也是让孩子记住曾受过哪些好心人的帮助,教育孩子日后有能力也要同样回报社会”。

  做善事不留名是境界

  “我不留名只是想真正做些善事”,一位参与“暖冬大行动”的“莫问谁”读者直言不讳,“我们献爱心不是为换取什么,只是出自真心实意,所以不需要留姓名。在我看来,不图回报才最能表达我的爱心”。

  “从事慈善事业而不留名也是一种境界”,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吴亦明称赞了“莫问谁”们的举动。慈善公益事业确实不是交换行为,而是完全的利他行为,“莫问谁”们倡导的公益事业是不图任何形式的回报,哪怕是荣誉、赞美这样的精神回报。吴教授表示,其实有人为了一种荣誉和赞扬而去从事公益事业,同样也应该称赞,因为这种行为有积极作用,也是为社会献爱心,当社会进步发展到公益事业是全社会的整体行为,互助互济蔚然成风时,留不留名就不再是大家所在意的了。本报记者王小芳徐兢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