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南京老百姓人均储蓄余额超3万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00:40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记者王玥)南京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人行新盘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1835亿元,比去年初增长15%。按照我市目前的600万户籍人口计算,市民的人均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3万元。

  储蓄的增长显示了老百姓的富裕程度,1835亿元的储蓄余额,比去年初增加241亿元,比上月增加35亿元。但增幅比前年同期却下降了9个百分点——资本市场大热的2006年,让老百姓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有力分流着储蓄。

  收入增加促进储蓄增长

  收入增加是储蓄刚性增长的源泉。去年1—11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143元,比前年同期增长17%。

  人行分析人士表示,年终岁末,部分企业发放奖金,分红,刺激了储蓄的稳定增长,如我市一家商业银行的支行,存款因此增加了0.55亿元;元旦股市停盘,股市资金回流银行,也促进储蓄增长,比如某商业银行去年12月份银证转账净转入保证金约1亿元。

  据了解,1800多亿元的储蓄,预防性储蓄动机占据了主导地位。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样样要花钱,未来支出不确定性因素多,而大家对预期收入抱有疑惑,自然努力存钱。

  我市的消费需求一直保持着较平稳的增长态势,但消费倾向偏淡,低于储蓄的增长速度。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前的消费高速增长,基本耐用品市场渐趋饱和,虽然教育、购房、买车近来已成为消费支出三大热点,但大部分工薪阶层的消费水平还有待全面升级。

  储蓄余额1年内4度下降

  去年储蓄存款不断出现下降,这是往年难以见到的现象。据了解,2006年4月、5月、7月我市居民储蓄存款接连下降,降幅分别为1亿、6亿、7亿元。到了10月份,储蓄更是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大跌,一个月少了30亿元!一个银行柜面人员说,他2006年一直提心吊胆,因为储蓄指标狂跌,不断有人把钱挪走投资,想留也留不住。

  2006年央行的四季度储户调查显示,居民的储蓄意愿下降了。四季度选择“储蓄存款”为最主要金融资产的居民人数占比为65.8%,比上季和前年同期分别下降2.4和3.6个百分点,比调查以来的平均水平67.2%低1.4个百分点。而选择“购买股票和基金”的人数占比达18.5%,跃升至历史最高。另外,储蓄动机也有所变化,四季度问卷调查显示,传统的“教育”、“养老”和“防病、防失业或意外事故”等预防性储蓄动机首次深度同步下降,这或许预示着随着部分大中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基本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开始减弱。

  资本市场成为存款重要去处

  2006年的大牛市,股票收益翻倍,基金收益翻番,让老百姓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几年不露面的老股民纷纷往股市里追加资金,银证转账一个月就有几亿资金进入股市,而此前的这个数字仅有1000万元。“你买的什么股票?”“又有新基金上市了,赶紧买点!”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股市的大爷大妈,也忍不住开立证券账户并往里转钱。

  一直只知道把钱存银行的文女士,2005年底帮朋友完成任务,买了10万元的开放式基金。进入2006年,基金表现惊人,她又不断追加投资。到了2006年11月,收益超过了90%,她有点兴奋又有点担心,“赚了这么多有点恐怖啊,以前把钱放银行太傻了。”

  据统计,去年12月末,我市居民活期存款余额547亿元,比去年初增加86亿元,比前年同期少增加3亿元,比上月增加25亿元;定期存款余额为1289亿元,比年初增加155亿元,比前年同期少增68亿元,比上月增加10亿元。活期存款增加明显,显示市民手中的钱处在灵活状态,大量的资金还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间来回移动。(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