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职场送礼先须拿捏分寸 今年流行“精神馈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07:14 荆楚网-楚天金报

  送礼先须拿捏分寸

  宝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礼尚往来”。岁末年初,职场人也少不了以送礼的方式来联络情感。最近,我身边不少朋友,尤其是一些职场新人向我抱怨:本想与周围人进行正常的情感沟通,买点礼物相送,可又为避免一些“说辞”而摇摆不定。送还是不送?送的话,又该送什么?让人犯难。

  柯小芳:的确,一提到“礼”,很多人就会联想到“拍马屁”、“图表现”等敏感字眼。有“礼”才有“利”,似乎成了商务交际的“潜规则”。尤其是在向上司送礼时,不少人因为上司给予自己不少指点,想把谢意转化成礼物。可礼物太轻,意义不大;礼物太贵重,又有“行贿”之嫌,分寸拿捏愁煞人。

  袁君娇:其实,这种担心是正常反应。站在受礼者的角度,那些在商场和人情中“千锤百炼”的职场人,对礼物都有一种本能的警惕。所谓“无事献殷情,非奸即盗”,如果你想通过送一份昂贵的礼物,来达到你索取什么的目的,可以说是愚蠢之举。

  宝华:我有位朋友,前不久趁圣诞节给老板送大礼时,就吃了闭门羹,老板对他说:“你出色的业绩,才是我梦寐以求的最好礼物。”

  精神馈赠,润物无声

  柯小芳:新人小宋对上司一年来的照顾,感激有加。新年时,他号召同事们,在电台为上司点了一首歌。当上司听到美妙的歌声时,把感动的眼神投向了小宋。

  宝华:小宋很聪明,“礼物”既是无形的,又是公开的,受礼人也心安理得。其实,如果员工真想和上司及同事沟通感情,一个言词恳切的电话、一条精心原创的祝福短信,甚至是一张诙谐暖心的字条、一封有趣的E-mail,都可让大家体会到你的心意。

  袁君娇:如今,上司给下属送礼,也越来越流行。圣诞节前夕,某小公司老板要求每位员工写一个愿望,丢进圣诞晚会上的许愿玻璃瓶。大家只当是个游戏,却没想到,在圣诞节晚会上,每位员工都收到了惊喜:希望更漂亮的,收到了美容年卡;希望业务能力更上一层楼的,收到了培训课程卡;希望到海南旅游的,收到了双飞机票……大家高兴极了。有员工甚至说,我不想再跳槽了,因为老板是个“圣诞老人”,能为我们创造惊喜。

  柯小芳:员工收到的礼物,贵重与否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他们感受到了老板的良苦用心。身为上司,如果将自己的一片心意融在礼物中,不仅能令团队更具凝聚力,还能“低投入、高产出”,赢得人心。

  宝华:对客户以及关系较好的同事,我们不妨用健康新颖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送上一份别致的礼物:电影或文艺演出门票、健身卡或一本好书,一张经典CD……我有位朋友,在给客户送2007年年历时,将客户的大幅生活照嵌在中间,将公司标志放在年历下角。这样的年历,相信客户会长期保留,也随时会想起这位有心的朋友。

  袁君娇:礼物是感情的载体,有心的人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职场人,会以一份漂亮而精致的“无形礼物”,将情感有形表达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馈赠”。这样耐人寻味的礼物,也许很“廉价”,但却有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