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城市清洁工程] 避免治而复乱 摊贩缘何恋"马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07:41 广西新闻网

  【城乡清洁工程之探因】

  摊贩说 居民看 部门谈 记者访

  马路摊贩缘何恋“马路”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苑长军 胡志伟

  南宁市开展整治“五乱”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据市民反映,近日个别马路市场又“回潮”了,治而复乱。马路摊贩为何留恋“马路”,不愿进入市场内摆摊?1月9日,记者为此走访了一些马路摊贩和相关人员。

  不想“挪窝”

  只因“马路”生意好

  地点:南建路扫把岭一小巷

  【记者目击】上午11时许,记者在南建路扫把岭一小巷里看见,小巷两边摆放着20多家流动摊点,不少摊点把垃圾直接扔在地上,几家卖活鱼和鸡鸭的流动摊点不时地把污水倒在路面上,造成小巷部分路段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在小巷中段,一户人家正在施工建房,搅拌机摆放在小巷路面上,工人施工占去大半个路面,行人和车辆通行十分不便。

  【摊贩说法】摊贩韦先生说,他是外来人员,没有固定工作,老婆和孩子都来到南宁,全家靠他养活。每天下午4时到5时,该小巷马路市场生意十分火爆,他摆卖水果生意很好,每月可以赚600元至800元,基本上可以养活家人。他坦率地说,他不想进入正规市场,主要因为在马路市场的生意很好,不想“挪窝”。他听说,附近的石柱岭市场里,摊主的生意很惨淡。

  【居民看法】居民刘女士说,马路市场的菜比较便宜,而且距离住所比较近,她比较喜欢在马路市场购买东西。

  居民陈先生说,该马路市场经常整条街道被流动摊点占满,道路十分拥挤。“五乱”工作组曾经整治该马路市场,但没有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所以整治过后又回潮。

  【调查】当天中午11时30分,记者赶到石柱岭农贸市场看见,摊位之间的过道站满了市民,前来买物品的市民大约有六七十人。一位卖水果的摊贩说,他们这里的生意还不错,环境也干净整洁,一个月下来可以赚800~1000元不等。

  当天上午,记者在扫把岭一流动摊点花2元钱购买了1公斤橙子,随后,记者赶到淡村农贸市场,在公平秤上重新过秤,结果发现“1公斤”橙子实际重量只有0.9公斤。另外,该农贸市场同样的橙子也卖2元/公斤。

  不想“增压”

  害怕市场摊租高

  地点:人民路北一里

  【记者目击】当日上午9时40分,记者在该地段看见,道路两旁摆满了流动摊位,菜摊、肉摊和食品摊应有尽有,宽两米左右的道路,被两边的摊点占了1米多,市民只能从各摊点的“夹缝”中通行。该路段长400米左右,但记者用了15分钟,才艰难走完。随后,记者大致数了一下该路段流动摊点,估计有四五百个。

  【摊主说法】黄女士和丈夫都是下岗职工,儿子正在读初中,目前丈夫没有工作,全家都靠她流动摆摊维持生计,现住在北湖菜市附近。黄女士说,她曾在北湖路、明秀东路的马路市场摆过摊,因为这两个马路市场被取缔,她只好和整治“五乱”人员“打游击”,转移过多个马路市场,最后转移到人民路北一里。该马路市场原先流动摊点很少,自从南宁市整治“五乱”后,周边的大部分马路市场被取缔,很多摊贩蜂拥而来。每天上午6时到10时30分,该马路市场生意十分火爆。

  为什么不进正规市场经营呢?黄女士说,她多次到北湖菜市等多个正规市场寻找摊位,发现摊位租金太高,他们做的都是小本生意,根本负担不起。她在人民路北一里摆摊卖活鱼,把摊位摆在一居民家门前,摊位面积大约1平方米左右,每个月只需交给房主80元的“摊位费”,在人民路北一里摆在居民家门前的流动摊贩,几乎都要交纳这笔钱(80~100元不等)。除了这笔费用,她还要交纳1元/天的卫生费,算下来,她每月需交纳的各种费用在200元左右。

  【居民看法】居民赵小姐说,马路市场的摊贩占道经营,造成车辆和行人通行不便,十分影响市容市貌。另外,她对正规市场和马路市场的物品进行了比较,发现价格相差无几。不过,马路市场摊贩贩卖的物品,大多会短斤少两。另外,马路市场贩卖的物品有时还存在卫生问题,难以监管。

  【调查】北湖综合市场工作人员邓先生说,他们市场较小的摊位摊租费一个月150元。不过,他们特别照顾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前段时间,他们接受了几百名流动摊贩,收取的摊租费和卫生费从60元到100元不等(按半年计)。

  不想“转正”

  托词市场无摊位

  地点:官塘市场外围

  【记者目击】上午11时10分,记者在官塘市场一侧见到,道路显得较为干净,车辆通行顺畅,先前两旁拥挤的摊位已不见踪影。该路段中间位置,有一个整治“五乱”监督岗,有工商、城管和街道办等工作人员在值守。而在该市场另一侧“大官塘13栋”旁边的道路上,则摆放着10余个摊位,约占去马路1/3。

  【摊贩说法】摊贩王女士说,她是博白人,来南宁10多年了。整治“五乱”前,她一直在人民公园后门前摆水果摊。目前,她的孩子也在南宁读书。先前,她每个月只需交纳300元(包括卫生费和摊租)。整治“五乱”时,她的摊位被拆除,她便没有了固定的摆放地点,也不再交纳这笔费用。现在,她一天换一个地方,以游击的方式躲避检查。

  另一摊主说,他们也想过能进入市场摆摊,但听说附近的官塘市场已经满员,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居民看法】附近居民称,这些摊位先前摆放在人民公园后门外,自从整治“五乱”后,摊位被拆除,他们便转移到此处继续经营。这些摊主遇到检查人员后,会立即撤走摊位,而一旦检查人员离开,他们又“卷土重来”。

  【调查】官塘菜市场一工作人员称,目前,该市场除服装摊已满员外,其它摊位仍有空余位置,尤其是蔬菜摊和农副产品摊位等。她认为,马路摊贩其实并不愿意进入市场,因为,不进入市场就可以避免交纳工商管理费等费用。至于“市场满员,无法进入”,在她看来,只是一句托词。

  编后:南宁市整治“五乱”,有利于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塑造“洁、齐、美”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形象。在整治过程中,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个别马路摊贩对该项整治仍未全面理解,依然“东躲西藏”流动摆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这当中,固然有流动摊贩自身“惯性”的原因,但也不可否认,在整治过程中,有一些“乱象”的回潮,与“善后”工作没能提早安排、及时衔接有关。可见,推动“城乡清洁工程”,确实需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堵疏结合,以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

  【城乡清洁工程之走访】

  部分工地脏乱“涛声依旧”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陶海华 实习生陆文德 蒋卫龙

  南宁市开展整治“五乱”大行动后,“工地乱象”是否得到有效治理?1月9日,本报记者对南宁市部分工地进行回访时发现,不少建筑工地有了较大改观,可仍有少部分工地,还存在建筑材料乱摆乱放、厕所脏、在围墙外施工和乱丢建筑垃圾等现象。

  工地外 占道施工

  1月9日上午9时,记者在南宁市东葛路一工地见到,该工地围墙外5米远处就是居民楼。而围墙外的居民楼下有一堆弯曲的小钢筋,两位工人正在操作机器,将弯曲的钢筋拉直,并分成两堆摆在居民楼下。一工人说:“因为工地内都堆满了,所以暂时在围墙外做工,把钢筋拉直后,就全部转移到工地内。”

  一居民楼上的老人看到围墙外堆放的钢筋,担心钢筋头会绊倒路过的小孩。在记者的劝说下,民工把横放的钢筋摆直后表示,他们将争取在中午把钢筋处理完。

  当日,记者在秀灵路一施工现场看到,该工地的一些建筑材料堆到大楼外的公路上,占了半条公路。一台搅拌机正摆在围墙外的公路上运转。附近一位摆摊的老板告诉记者,这种现象从去年建楼就有了。

  一位姓谭的工人告诉记者,由于他们的施工场地太窄,无法放下这么多的材料,只能堆在外面的公路上。开始他们不知道违章,还被城管部门罚了两次款,现在大楼已基本建成,剩下的这些材料几个月内就可以处理掉,到时就不再占道了。

  工地上 乱堆乱放

  9日10时许,记者在农院路一建筑工地内看到,工人们在紧张施工,大楼底层的建筑垃圾大部分未清理,工地上黄沙、水泥、木料、钢筋等各种建筑材料杂乱地堆在一起。工地上临时用一些木头竖起来,作电线竿架电线,电线凌乱地交叉在工地上空。记者走进农院路一工地的工人住宿区,看到进门左边的水泥地上,积满了水,垃圾扔得到处都是。

  走进了长湖金湖路口处的一家工地,一股涂料味刺鼻而来,记者在该工地内看到,3名女民工正在操作搅拌机,她们都没有佩戴安全帽,其中一女民工还背着一小孩。搅拌机一侧的空地上,摆放着钢筋,水泥砖,木材,模板、沙土和木架等,显得比较杂乱。

  记者在该工地的民工住宿区看到,工人的房间外堆放有木材,桌子,板凳,水泥砖,有的房间外还有堆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工地里 厕所脏堵

  记者在长湖金湖路口处一家工地的男厕外看到,出入处已被浑浊的水堵住。厕所外有一堆生活垃圾,浑水面上还飘有一些用过的袋子和废纸等。记者见到,工人要上厕所,必需得越过浑水,才能进入。

  在农院路一建筑工地内,一姓凤的工人对记者说:“我们住宿区内已经半年没有厕所可上了!”他说,从去年6月份开始,他们就只能跑到工地里的厕所解决。由于住宿区的少数人经常扔东西,且不冲厕所,粪便冲不下去,越积越多,导致厕所被堵。现在里面臭气冲天,人无法再在那里上厕所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住宿区的厕所内光线很暗,必须进去一段时间才能看清东西。厕所的空格连入口都拉满了粪便,有一个厕所还堆满了丢弃的衣物。

  而记者在明秀路一工地发现,该工地内的公共厕所,地面较干净,但冲水的水管闸门已坏,一直在冲水。

  【城乡清洁工程之解惑】

  你说我“跨门槛经营” 我说你“跨门槛罚款”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南宁讯 (记者苏必庆)1月9日上午,南宁市新阳街道办事处、西乡塘城管大队治理中尧路摊点乱摆行为。执法人员对部分经营户进行了处罚,因为“他们摆放的商品虽在店铺门前台阶以内,但超出卷闸门界线”。经营户们对此感到不解。有关执法人员解释称,因为经营户们所认为的“门槛”(门前台阶)大小不统一,所以他们统一以卷闸门为界线。

  反映

  没跨门槛经营却被处罚

  当天上午,中尧路17-76号经营户罗女士像往常一样,将数个摞起来的塑料桶放在铺面卷闸门外的“门槛”(台阶)上,这道台阶宽约50厘米,在罗女士铺面的屋檐下,因此罗女士认为自己并没有“跨门槛经营”。9时左右,城管执法人员到现场告知她,她的桶超过了卷闸门的界线,已经违反了有关规定,将被处罚50元。罗女士拒绝在罚单上签字,并和执法人员发生争执。执法人员随后扣了她的一扎橡胶水管。

  据经营户反映,该街道上的面包店、服装店等10多个铺面,都是因为不能正确理解“跨门槛经营”的含义而被罚款的。一面包店的老板将柜台挪到台阶边,被罚了50元。一服装店的老板则说,他宣传用的音箱等物品超出了卷闸门界线,被罚60元。

  疑惑

  跨门槛经营以何为界

  对于本次执法行为,经营户们都表达了这样的疑惑:“跨门槛经营”以何为界?

  罗女士说,因为他们的商铺比街道略高,所以这条街道商铺的卷闸门外大都有一道台阶,卷闸门就落在这个台阶上,他们认为这个台阶就是门槛。执法部门以前经常巡逻,但从未告知过他们,所谓的“门槛”是以卷闸门为界线。所以他们都习惯将小物品摆在台阶边缘。不料,城管人员在这次执法当中却开出罚单,他们对此很不服气。

  隔壁服装店和面包店的老板说,他们没有仔细测量过,不知道他们的铺面面积是否将台阶面积计算在内。但从来没有人认为这不是该店地盘,难道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摆东西也有错吗?

  解释

  统一以卷闸门为界线

  1月9日上午,记者在新阳路找到了正在执法的城管人员。一位执法人员解释称,他们平时执法对这种行为都是以责令改正为主,并多次指出,摆放商品不要超过卷闸门界线。但执法人员一转身,部分经营户又将商品挪了出来,所以本次执法才开了罚单。

  他说,由于经营户自己认定的“门槛”大小不一,很难界定,他们就统一以卷闸门为界线。言毕,他指着附近的几个店铺说,这几店铺的台阶宽的有1米多,窄的有几十厘米,如果不统一,还是显得凌乱。

  西乡塘城管大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对“跨门槛经营”作了进一步解释。他说,应该以工商部门核准的营业面积为准,摆放物品超出了营业面积,就是“跨门槛经营”。

  记者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7月修订),其对“门槛”的解释是: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用石头的)。

  【城乡清洁工程之行动】

  “三不管”地带有了“管家婆”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南宁讯 (记者苑长军 通讯员邓娜)长期以来,南宁市衡阳路白苍岭市场内部摊位和铺面分属不同单位,导致市场方很难监管,一些地方成为“三不管”地带。1月9日下午,西乡塘区对该市场集中整治,并准备设立监督岗长期监督。“三不管”地带终于有了“管家婆”。

  9日下午2时许,西乡塘区工商、公安等部门100多名执法人员对白苍岭菜市集中整治。记者跟随执法人员采访时看见,在白苍岭市场内,一些铺面将自己的鸡、鸭等货物摆放到门前来,市场内部道路被小摊贩所占据,附近居民经过市场都得绕道而行。

  执法人员对有碍市容的遮雨棚以及跨门槛经营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要求经营户立即收拾好货物还路于民,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劝说,许多违规小摊贩都诚恳接受整治,自行将违章搭建的遮雨棚拆除。另外,执法人员对屡教不改的钉子户的部分占道物品,依法进行了暂扣,共清理100多家摊铺。

  白苍岭市场贸易中心经理柏建军说,1994年,他们开始建设市场,但他们仅负责市场内的摊位,市场周围100多间铺面产权,则属于其他10个单位或公司。以前,市场内的摊位和铺面之间的地方属于“三不管”地带,不少摊贩专门在此占道经营,搞得卫生很糟糕,但由于“婆家”多,很难协调处理。现在,政府专门进行整治,并准备设立长期监督岗,让“三不管”地带有个“管家婆”。

  【城乡清洁工程之影响】

  村民自筹经费清洁乡村 牛屎路变水泥路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南宁讯 (通讯员黄展加 记者全君兰)一说进农村,不少人眼前便浮现“门前屋后是猪牛栏、狗粪牛屎遍地、污水横流”的景象,以前的邕宁区蒲庙镇华康村稔床坡也不例外。但随着城乡清洁工程的推进,村民在意识到良好的居住环境带来的好处后,纷纷自觉清理环境,按照城市的卫生环境来要求自己。

  1月9日,记者在稔床坡看到,村里处处是水泥硬化的巷道和绿化带,房前屋后的地面上,干净整洁。这与半年前柴草乱扔、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的“乱象”相差甚远。

  据华康村村委主任介绍,上级部门刚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时,有不少村民想不通而拒绝配合工作。而响应治理的村民把牛栏拆了建出村处,屋前屋后种上花草,里外环境天天清扫干净,垃圾倒到村边垃圾池。没搞卫生的村民最后也感觉“不好意思”,便跟着搞起卫生。

  最近,全村40户居民还自筹了1万多元,硬化村道,建绿化带垃圾池,垃圾统一堆放清理;埋设地下管道,让污水从地下走;猪牛栏全部建到村外,实行人畜分居。村中老人主动揽下清理垃圾池的任务。一位村民自豪地说:“现在村里的卫生环境,好多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