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关于“幸福指数”的思考(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11:08 河北日报

  新东西

  近年来,有个词汇在我国的媒体传播中和实际生活中多了起来,叫做“幸福指数”。

  事情的起始,大概是在1970年的不丹王国。这个国家的旺楚克国王提出了一个“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GNH,grossnationalhappiness),也翻译成“全国快乐指数”,包括四个要素: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2004年还在这个国家开了一次关于建立世界“幸福指数”的国际会议。

  2005年4月,我国的深圳把“幸福指数”列入了“城市文明指数”;2006年初,西安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杭州、上海、北京也开展了类似的工作。2006年10月,在石家庄市政府举行的全体会议上,时任市委书记、市长的吴显国向社会诠释了包括孩子能上学、毕业有工作、安全有保障、交通不拥堵等市民的“幸福指数”。

  2006年9月12日,国家统计局负责人说: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此言一出,引起了广泛的网络议论和社会议论。

  好东西

  “幸福指数”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首先,它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相一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整个社会要和谐,当然绝大多数公民就要有幸福感。如果一个地方,许多人在那里感觉不大幸福,甚至很不幸福,那又何谈你那里的社会是和谐的呢?

  再则,在我国“幸福指数”的提出和受到广泛关注,恐怕是对前些年搞“GDP崇拜”的一种反拨与矫正。所谓“GDP崇拜”,就是片面强调生产总值而不关注、忽视乃至无视生态平衡、民居环境、老百姓日常生活等方面。结果是:在一些地方,或带来注水的数字,或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给经济发展带来隐患,“生产总值”上去了,人民大众的幸福感下来了。那当然是不好的,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难东西

  “幸福指数”,又是个不好掌握的难东西。

  首先,“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幸福不幸福,如何物化?怎么量化?

  有的人,一个月有一两千元收入就感到满足和幸福;而有的人,腰缠万贯、十万贯、百万贯,却感到不幸福甚至很痛苦,你怎么去衡量和判断呢?

  一个安贫乐道的君子,与一个贪得无厌的赃官,他们的幸福标准有着天壤之别!孔夫子评论和赞美他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从另一个视角看问题,“幸福指数”,又一定带有它的物质性和可衡量性。比如一个城市,污水满地,臭气熏天,交通拥堵,盗贼肆虐,市民们的“幸福指数”就绝对的低!

  那么,你的环保、交通、社会治安等等各个环节,哪一个不可以量化了来追求和衡量呢?

  不大好干而又可以干,干好的确又不容易,故而谓之“难”。

  杨柳青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