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往日回顾:

文水农民吕庆和:万里单骑宣传刘胡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05:30 山西新闻网

  

文水农民吕庆和:万里单骑宣传刘胡兰(图)

  

文水农民吕庆和:万里单骑宣传刘胡兰(图)

  “刘家有女,胡兰是名。云周西村,投身革命。少年即入党,巾帼建奇功。叛徒嘴脸恶,阎匪铡刀凶。烈士信念坚,不为名利动。视死竟如归,坚贞兼英勇。遗范垂后世,风采映苍穹。主席毛泽东,感而撰其铭。”

  1947年2月,《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的消息,使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随后,毛泽东又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个光辉的名字,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刘胡兰。

  2007年1月12日是刘胡兰牺牲60周年纪念日。为了让烈士的事迹被更多的人知晓,让后人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006年10月20日至12月15日,一位农民摄影家不远万里,历时56天,从英雄刘胡兰的家乡文水出发,途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四川、重庆、河南等省、市、自治区共计110余个县市,他穿戈壁,过秦岭,一边宣传刘胡兰的英雄事迹,一边收集与刘胡兰有关的材料,他就是文水县人吕庆和。2007年1月上旬,记者见到了这位可敬的农民。

  今年43岁的吕庆和精神很好,他说,一路上有许多好心人给他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当然,也有一些人对他冷言冷语,让他更加感到宣传烈士英雄事迹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沿途,他散发了宣传资料500余份,参观了许多革命圣地和烈士陵园,也收集了不少珍贵的历史资料,拍摄了千余幅照片,拍摄的影像资料长达六个多小时。如今,他打算将这些资料结集出版,并于纪念刘胡兰就义60周年时举办摄影展。

  心怀敬仰自费远征

  三晋都市报:你是怎么想到要万里单骑出去宣传刘胡兰的事迹呢?

  吕庆和:我是文水县南武乡南明阳村人,从小就从乡亲们口中了解了刘胡兰的事迹,她的英雄行为一直在激励鞭策着我。我们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对于英雄都有着油然而生的敬意。初中毕业后,我参军到部队,服役6年后复员回乡。

  我喜欢美术,自学了摄影,经常出去给人照相,接触的人挺多。我知道,文水的刘胡兰烈士纪念馆是全国最大的个人烈士纪念馆。工作中,我发现如今就连文水的许多青少年对刘胡兰的事迹都了解得很有限,其他地方的青少年就更可想而知了。于是,我就产生了出去宣传刘胡兰事迹的想法。可由于经济拮据,准备不充分,一直没能成行。

  2007年1月12日是刘胡兰烈士牺牲60周年纪念日。人们常说,60年一个轮回。再不出去寻找,烈士生前好友健在的就不多了。为了收集到更详细的历史资料,我决定克服一切困难,在2006年底成行。

  三晋都市报: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你觉得她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吕庆和:刘胡兰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刘胡兰从儿童团起就接受了党的教育,并看到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给贫苦农民带来了根本利益。为了捍卫本阶级的利益,她能不贪财,不惧死,最后面对敌人的利诱,只回答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在刑场上,她又大呼:“怕死不当共产党。”当时,匪军曾从现场的群众中拉出几个人,要他们去打刘胡兰,但没有一个人动手,这也恰恰表现出当时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

  三晋都市报:有不少人说你的行为是沽名钓誉,你如何看待这样的说法?

  吕庆和:我不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总之,我问心无愧。

  三晋都市报:亲人们支持你的做法吗?

  吕庆和:开始,家人们很有顾虑。我没有工作,妻子是个教师,收入也不是很高,父母年纪又大了,一双儿女正上初中,经济上比较紧张。父母更担心我的身体,我一直比较瘦。走之前,父母和妻子给我准备了常用药,带上了护膝、手套等御寒的衣物,并一再叮嘱我钱花完了,要及时通知家里,他们会给我随身带的银行卡上存钱。出发后,妻子每天都给我发短信,了解我的行踪。

  三晋都市报:你出去的经费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吕庆和:父母给了点,又向朋友们借了点,还不够,我就把夏利车卖了,随后买了辆摩托车。2006年10月20日,我就从文水出发了。

  一路艰辛一路感动

  三晋都市报:听说你行程1万余公里,途经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四川、重庆、河南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路上遇到过什么危险吗?

  吕庆和:危险经常遇到,骑摩托车在山路上行走,碰到下雨天,道路泥泞,特别难走。有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根本就不能休息。最危险的是在宁夏的一次,当时我正走在山路上,突然下起了雨,在下坡会车时,摔倒在路边的碎石上,身后就是万丈深渊,我的腿被摩托车压住,无法动弹,正好有当地老乡经过,将我救起,所幸没有骨折,只是擦破了点皮。

  当然,更多遇到的事让我感动和激动。

  在甘肃武威市的一个庙里,有一块西路军纪念碑,住在庙里的一个80多岁的老人,听到我到处宣传刘胡兰的事迹,激动地给我讲起了西路军的故事。临走时,她硬塞给我两个苹果,这两个苹果已经放了很久了,皮都皱了,我坚持不要。老妈妈说,带上吧,这是亲戚9月份送来的,附近也没有卖东西的地方,你就带上吧,路上顶点饥渴。她生活很困难,脸上布满了皱纹,衣衫褴褛。我当时特别感动,我想,我不能辜负许多好心人对我的帮助和鼓励,我一定要将这件事做好。一路上,许多素不相识的人给了我无私的帮助,他们的帮助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我在乌鲁木齐见到了刘胡兰烈士的入党介绍人吕梅(后改名吕铭),在四川见到了时任五区区委书记的王瑞老人,走到山西运城时,见到了抓住杀害刘胡兰的刽子手――张全宝的王沁声老人。王老今年已经94岁了,但讲起抓获大胡子张全宝的过程来,依然神采飞扬。王老还拿出当年的照片让我进行了翻拍,并与我合影留念。

  三晋都市报:听说,一路上你还给一些学校进行了捐助?

  吕庆和:在四川中江县继光实验小学(以烈士黄继光的名字命名)和重庆市铜梁一小邱少云中队,我为孩子们讲述了刘胡兰的事迹,为他们捐赠了书籍和光盘,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烈士精神激励后人

  三晋都市报:你成功地进行了宣传活动,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吕庆和:一路上,我收集了不少珍贵的历史资料,我打算在烈士就义60周年时搞一个《历史不会忘记》――刘胡兰烈士生前见证人系列摄影展、摄影集和纪实电视专题片。我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准备了。

  三晋都市报:你认为胡兰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吕庆和:英雄也是血肉之躯,每一个英雄都离不开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刘胡兰,以她的高贵品格、革命气节和英雄壮举,铸就了光照千秋的“胡兰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追求真理,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对党忠贞,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爱憎分明,敢于和一切邪恶势力作抗争;不怕牺牲,勇于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

  刘胡兰烈士牺牲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烈士题了词,毛泽东的题词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邓小平的题词是“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和精神面貌,永远是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江泽民的题词是“发扬胡兰精神,献身四化大业”。今天,我们进入了和平年代,远离了战火和硝烟,烈士的遗志已经实现了,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仍然需要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与吕庆和交谈完,记者来到了刘胡兰烈士纪念馆,看到该馆正在进行扩建和装修,一派繁忙景象。为了能在2007年1月12日烈士就义60周年时重新开馆,工人们不畏严寒,正在紧张地施工。

  馆长陈湘平是陈树荣烈士的孙子,陈树荣与刘胡兰同时就义,牺牲时71岁,是7烈士中年龄最大的,刘胡兰是年龄最小的。陈湘平说,作为刘胡兰家乡的人,宣传刘胡兰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吕庆和的宣传非常有意义,是纪念馆工作的延伸,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英雄事迹,有助于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采访结束时,记者了解到,为了大力弘扬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胡兰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月12日,山西省举行大型的纪念活动,文水县政府也在纪念刘胡兰等七烈士就义60周年时举办大型摄影书画展,并提出了“开拓创新、诚实守信、自我加压、不屈不挠、勇于争先”的二十字方针。

  英雄并没有走远,英雄在人们心中永生。

  本报记者 曹丽芳/文 首席记者 王权/图

  (编辑:樊永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