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大学生结婚滋味 快乐烦恼并存分居难挡结婚热情(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09:32 国际在线

  案例

  已婚学生的快乐与烦恼

  主人公:小于(北京某高校研究生)

  小于和小杨是在本科期间登记结婚的,如今在校攻读硕士。

  小于今年25岁,妻子小杨比他大两岁。婚后,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住房,每月房租1300元。小杨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用人单位知道她已结婚,要她保证3年内不怀孕,并写下书面协议。后来小杨意外怀孕,父母不让她打掉,便决定生下小孩,结果被单位发现后辞退。

  没有了经济收入,他们只好把房子退了,小于搬回学校学生宿舍,小杨回了内蒙古的娘家。“这叫转嫁经济危机,实在没办法。”小于说,他打算等妻子生完孩子,找到稳定工作后,再把她接回北京,重新过小家庭生活。

  “对我来说,结婚的烦恼远远多于快乐!不过,我们结婚是考虑好的,不抱怨什么。当然,如果学校能给我们已婚学生一间宿舍就好了。出点钱也可以,只要比在外面租房子便宜就行。”小于说。

  现实

  种种难题

  对尚在求学期间的大学生结婚这件事,学校和家长常持不赞同的态度。的确,经历了到民政部门履行登记手续、举办婚礼等婚姻初期的热闹后,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对学生、校方、家长都是新的考验。

  “夫妻房”问题:学生住的都是宿舍,校方绝少给大学生夫妻准备夫妻房。学生夫妻若有经济实力,还可以在外租房子一起住,否则就只能各自单住,影响夫妻感情。

  生育问题:结婚解禁后,女大学生生育权的保障成为最突出的问题,由此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女大学生生育费用能否报销,孩子的户籍如何解决,这成为各大高校目前争论最多且左右为难的问题。此外,因为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险,无法像其他育龄妇女那样享受生殖健康教育和生育保健等服务。

  计生问题: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23岁的女大学生陈嘉婕近日在区人代会上指出,目前北京市各高校负责计划生育的干部仅负责在校教职员工的婚育工作,而对大学生结婚问题的管理则是空白。我想代表大学生们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高校应配备专职负责大学生工作的计生干部,这对在校结婚的大学生会有很大帮助。

  管理问题:北京某高校学工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婚姻法》规定,现在大学生结婚,只要带着集体户口卡和身份证,证明自己达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就可以登记,不再需要学校的介绍信。如果学生不主动告诉校方的话,学校不一定能知道哪些学生结了婚,这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两地分居问题:若是夫妻二人不在同一城市,读书期间势必不能长期住在一起,限于学校规章和经济实力,也不能经常互相探访,毕业后能否到同一个城市工作也是个未知数。两地分居,这个令许多有丰富社会经验的成熟夫妻尚感头疼的难题,过早地摆在了一些大学生夫妻的面前。

  此外,大学生还面临着年轻、性格不确定、涉世经验少、没有经济来源、家庭责任意识待培养等种种挑战。

  舆论

  各方态度

  学校:苏州大学最近出台的学生管理规定,已婚女学生因生育需要可休学。这表明大学生在校结婚在政策可行性上已迈出实质性步伐。

  父母:许多家长都不赞同大学生结婚,认为在校结婚不理智。“我决不允许我的孩子在大学期间结婚。”湖南的聂女士说,她和丈夫工资不高,不可能拿钱让孩子到外面租房过日子。“即使有钱也不行,大学就那么几年,应该抓紧时间学习才对,结了婚哪还有心思学习?”聂女士说。

  在校大学生:作为主角的学生,对结婚的态度则比较有趣。根据北京海淀区一项针对大学生所作的结婚意愿调查,46.1%的在校大学生赞成和非常赞成大学生在校结婚,36.45%的大学生不赞成或根本不赞成在校结婚。有趣的是,当问及被调查者本人是否愿意在校期间结婚时,只有15%的学生愿意,68%的学生并不愿意在校期间就结婚。对于婚姻,大学生们在理解和向往的同时,保持了审慎的态度,愿意亲身尝试者还是少数。

  专家:婚姻问题专家陈新欣认为,学校和家长不必对大学生结婚太过敏。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中许多人都已超过了法定结婚年龄,与其偷偷摸摸地同居,不如让他们在法律的保护下合法地在一起生活。结婚后,大学生生活中虽然面临诸多难题,但这些都不是不可解决的。既然选择了婚姻,就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由于没有经济实力、学业负担重,我们还是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尽量不要生孩子,等自身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考虑下一代问题将更为妥当。(叶晓楠)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