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她当年的远见让儿孙一生受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07:4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今年1月6日早晨,一支由50多辆汽车组成的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地从丽都公园出发,去送别一个96岁的老人。

  热泪在飞,儿孙们想起了老人的恩惠:务农、守寡的付先琴在艰苦岁月里坚持让子女们接受教育,从而书写了“知识改变命运”的辉煌家史,孙辈们创建的企业成为了成都装饰建材行业中的巨头;

  心潮起伏,搬迁前的老邻居们忘不了老人的古道热肠:付先琴虽识字不多,却能公正地帮邻居们断家务……

  邻居眼中的她

  直言断家务

  说起付婆婆,原成都西门付家堂坎(现营门口花照社区)的老邻居们都是赞赏有加。“人家识字不多,30多岁就守寡,但她很懂理,断家务事不怕说真话,谁家有个磕磕绊绊,都会找她。”

  59岁的侯跃群至今都记得30多年前付婆婆给她帮的大忙。当年侯跃群跟爱人自由恋爱,遭到了父亲的反对,因为爱人当时在务农,父亲认为没有前途。万般无奈之下,侯跃群找到了住在一个大院里的付婆婆,请她帮忙说说。付婆婆当即找到侯跃群的父亲,直言相劝道:“你太不对了,现在是新社会,人家是自由恋爱,你无权干涉,这是犯法的。再说你不能嫌贫爱富!”对方被说得脸红了,最后只好让了步。

  热心助弱者

  付先琴处事舍得自己吃亏。每次农忙请人帮忙,付先琴都是让别人吃干饭而自己吃稀饭;过生日、过年时,邻居、朋友到她家里来吃饭,她都会在人家离去时硬塞上两把面条。

  付先琴还特别爱帮助人。50多岁的侯跃培在30多岁时患上了骨髓炎,瘫痪在床达四五年之久。那时他家境贫寒,勉强吃得饱饭,但根本谈不上营养。当年70多岁的付先琴几乎每天都要给侯跃培做点好吃的。儿女们看望她时买的糕点,她自己舍不得吃,要留给侯跃培。而对于侯跃培的感激,付婆婆则轻描淡写:“我们家好过一点,应该的”。

  付先琴得到了邻居们的爱戴,而她也一直舍不得那个充满人情味的老院子。当她的儿女们在城里分到房子后,就想把她接到身边住,但她喜欢那些夏天一起乘凉、冬天一起晒太阳的邻居们,直到1997年才搬走。

  儿孙眼中的她

  坚持送子女读书

  付先琴一家令邻居们非常羡慕,因为她的7个子女个个都有出息。而她的孙子辈在成都创建的装饰建材企业更是成为了全行业的领军之旗。同时,孙辈们还涉足矿业、房地产,事业蒸蒸日上。家人们把功劳都归于付先琴当年的远见。

  1911年9月17日,付先琴出生于成都西门付家堂坎,19岁时嫁给了当地人刘浩卿。那时,他们以务农为生。36岁那年,丈夫不幸去世,留下三儿四女。付先琴毅然承担起抚养孩子的重担,每天起早贪黑,操持农务和家务。

  最难能可贵的是,付先琴在那个读书不受重视的时代,主张孩子们一定要读书。那时,她租种了42亩地,每到孩子们上学时,她就会拉着满满一车粮食去充当学费。她对孩子非常严厉,哪个孩子犯错,其他的孩子都要跟着一起被罚,因为“你们没有相互提醒”。

  知识开阔了子女们的眼界,为他们的人生之旅开启了更宽阔的大门。他们有的从政,有的从戎,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付先琴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为人处事的态度也深深影响了她的孙子辈,令他们克服了创业的坚难,走向灿烂。

  今年1月2日4时50分,全身器官因年老而自然衰竭的付先琴带着对儿孙们、对邻居们无限的爱,走了。

  本报记者梁效兰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