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武汉教授夫妇公开征女儿 考核3年可得房产(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10:18 国际在线

  儿孙不愿回国,老人寂寞难耐

  丁淑惠说,她时常做梦,梦见儿孙回到了身边,可是每次梦醒后她还是得独自面对冰冷的现实。“既然出去了就不可能轻易回来了”,老人说自己并不是老糊涂。

  丁淑惠是威海人,曾有段时间儿媳带着双胞胎孙子回国住过一段时间,老人为此请了2个保姆。但6年前出去后她已不大适应国内的生活,“她总说武汉潮湿、蚊子多,空气不好”。

  两年前,双胞胎孙女的出生给两位老人带来不少快乐,只是这对生在国外长在国外的孙女离他们太遥远。在老人眼里,孙子调皮,很累人。只是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眼里满是幸福。丁淑惠说,每次电话,两个小家伙都会在妈妈的指导下向他们“汇报”加拿大的情况,“满口的洋腔洋调”。

  有段时间,夫妇二人到加拿大暂住过一段时间,但她那里不是他们的城市。

  “那里的冬天太冷,受不了”。在丁淑惠看来,加拿大的街道都是一个样,搞不清楚。由于语言不通,老教授夫妇不能独自出门,每次买东西全家老老少少都出动,很不方便。

  让两位老人受不了的还有加拿大的饮食,“猪肉不放血,没香味;鱼都冻着,一买一大块,而且每餐都是面包、牛奶,很难受”。

  对故土的思念加上生活的极度不适应,在加拿大生活2个月后,教授夫妇回到了武汉。只是,回国后的夫妇俩,没了儿孙的相伴,格外寂寞。他们想着找个“干女儿”陪伴,“年轻的时候我就想有个女儿,现在年纪大了,想法更加强烈”。

  征个女儿寄托情感

  “需要亲情而不得时,非血缘关系成了一种选择”。

  丁淑惠说,他们至亲是姐姐、姐夫和三个侄女,曾有人建议他们在三个侄女中过继一个,但夫妇俩都说没考虑过。“他们有父母,不缺乏父爱、母爱,他们都成了家,有各自的父母、公爹、公婆和子女,各人都有自己的问题。”

  侄女很孝顺,说只要需要都会来,“但我们那里天天有事情,等他们来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在了”。对于他们征女儿的想法,侄女也很支持。“现在不算老,等到80岁的时候再考虑这个问题就晚了”。

  田振东说,他们征集女儿的想法源自网络,很偶然。“网上有很多类似的报道,北京、成都、广州都有人这么做,还有不少人成功了”。

  “我们征集女儿不是让其做保姆、不是希望养老,而只是希望能有人送终,找个感情寄托。”田振东说,“自己和老伴现在月收入在5000左右,物资生活不是问题。”“我们有钱,可以进豪华养老院,但那里没有亲情”,在两位老人看来,远在加拿大的儿孙就像井中的月亮,够不着,“死的话,回来都来不及。”

  在丁淑惠看来,老伴田振东的身体已大不如前,而自己腿不怎么好,心脏也有点问题,“人上年纪后,很容易生病,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老人希望能有个人像女儿一样,时常陪在身边聊聊天、逛逛街,万一有什么事情也有个照应。

  对于未来的女儿,老人要求“单身、无父母、无家庭负担”。“这样的人单纯,容易产生感情,如果有前夫,有孩子,一大堆的人那就不好办了,很多事情扯不断,理还乱”。丁淑惠说,他们并不反对女儿成家,“一旦成了我女儿,我还要帮她找女婿。”

  如今,老人家里的卫生、杂事都是由钟点工和保姆来做。在老人看来,保姆最多只是是雇佣关系,没什么亲情,而若是自己的女儿,一旦产生了感情,比保姆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一场轰动江城的百里挑一PK赛

  “报名的热情超出我们想象”。2006年12月26日,丁淑惠、田振东夫妇征女儿的消息被放在了武汉一家报纸的头版。从那一刻开始,该报纸的热线电话就没停歇过。26日当天,数百个电话打进了报社,而当场表示愿意认教授夫妇为父母的就有78人,而到了27日,表达这一愿望的人增加到了103人。“人实在太多,我们不得不提前结束报名,该报纸的记者说。

  “19岁时,母亲走了,1978年,父亲也去了。一到过年过节,看到别人一家团聚,心理特别难受。我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不需要教授养我,我可以写下保证书,将来不需要遗产,我只需要一个温暖的家”,有人在报名信中写到,而更多的人表示:不要房产,可以写下保证书。

  “他们像超女选拔一样,首先选出20强,然后20进5,然后5进4......”,一位关注此事的武汉市民戏称。由于事情的影响太大,许多市民都参与了近来,“不是我一个人在挑,市民和媒体太热情了”。

  28日,20强被市民选了出来,29日5强出炉,30日,5强和教授夫妇俩见面。

  在5强当中,一个是大学教师,有节假日,和教授夫妇有共同语言,一个供职从事房地产行业,自己有大房子住,“至少对老人房子没想法”,而另外三个和教授夫妇一样急需亲情关怀。

  “他们觉都还可以,和想象中差不多。”丁淑贤说他们有的单身,有的离异、孩子判给了父亲,而且现在都没有父母。而在田振东看来,其实5人当中已经有1人被排除在外,“有个人身体相当不好,不适应”,我想在没有建立感情前还是可以选择的吧”。

  田振东透露,他们心目中已有比较明确的人选,只是暂时不适合公布,“等等再说吧”!

  考核3年,合格者可得房产

  “双方共同生活3年,如彼此适应,将赠送三室一厅房产一套”,在征集女儿的材料中,教授夫妇如此写到。

  在夫妇二人看来,感情不是物资,应该有个积累、培养的过程。“3年是个比较合适,经过3年磨合,感情自自然然的就来了,从来没见过面的人,突然在一起大家会很陌生,这就好象介绍介绍两个小孩谈恋爱,总要有一段时间的接触,相处得好,水到渠成,相处不来只能拜拜。”

  夫妇俩都希望干女儿能跟他们住在一起,我们年纪大了,随时都会出问题,希望有人能在身边照顾。

  “以房产为条件应征女儿太物资化、低俗化,很多人说我们是以房产为诱饵”。对于房产写进征合同,夫妇俩有自己的考虑。田振东说他和老伴认为,不排除级别人是为了房产而来,但相信大多数人不是。“重庆就写了房产,只有1年试用,而我这个是3年。”

  “如果有人真成了我女儿,有了感情,房产自然是她的,即使有人是为了房产而来,付出了爱心当然要求得到回报,向雷峰学习是好事,但我们不能让雷峰吃亏,而且我们走后,对女儿而言,房子是个精神的寄托。”

  武汉一从事房产开发的人士估计:“解放路地处汉口繁华地段,按现在的市场行情,近100平米的房产价值在40万左右”。

  而对于两位老人现在一月5000多块前的收入和已有的积蓄,老人既想没想过这些,也没写进征女的材料中。“我们还有儿子,不能不管,不过,这些钱财死了也带不走,如果女儿孝顺,多给一点也无所谓。

  空巢老人的亲情渴望

  “这远不是结束”,第一个报道此事的武汉晨报的记者孔超说,在他看来,民众在关注空巢老人物资生活保障的同时,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却得不到关注。

  2005年武汉市老龄委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该市百万老人中,有30万老人处于空巢状态,20%的老人身体较差且缺钱看病;而25%的老人感到生活单调寂寞,渴望慰籍和生活照料。

  而2006年8月20日,由武汉市政府出资600万,为7个中心城区、2个开发区的高龄且生活困难的400独居老人购买了一年365小时的养老护理服务,但针对近30万需要照料的老人来说,这种“老龄人请保姆、政府掏腰包”的办法毕竟覆盖面有限。

  现在,全国至少有2340多万老人独守“空巢”,有机构预测,到2010年,城市老年家庭中的“空巢率”将达到80%以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两代人之间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差异日增,年轻一辈出国、结婚“另开小灶”的比例渐高,而独身子女一代渐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数量会进一步的增加。

  “空巢”老人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一些“空巢”老人因为单独居住,年老多病,身边无人照料,无法应对伤病等突发事件。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均发生过独居老人死后很长时间才被发现的悲剧。另外,“空巢”老人的心理和情感是一个相对封闭而隐秘的世界,其心灵伤痛和精神需要,往往被子女甚至社会忽略了。

  “当政府的救济资源有限时,市民自发的、互助的救助是种很好的模式”,武汉市老龄委的一位负责人说。

  就在老教授夫妇成功征得女儿,准备享受迟来的亲情时,武汉市的“空巢爱心联盟”得以成立,许多空巢在家的老人希望能够通过相同的方式寻求亲情的满足,而由武汉市民政局、老龄委组织的一场大型认亲会正在酝酿中。

  来源:广州日报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