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菜场蔬菜摊为啥空无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14:20 新民晚报

  菜场门外的“游击队”数量大大超过菜场内的“正规军”,付了租金的菜贩做不到生意,流动摊贩反而捞足了钱--这种不正常的情况持续一年多,让彭盛菜场的蔬菜摊贩们忍无可忍。昨天上午,这些蔬菜摊贩们索性收摊歇业,读者纷纷向本报962288热线反映。

  菜场萧条冷清

  昨天9时许,记者来到闸北区平顺路上的彭盛菜场,虽然正值早市,却没有常见的热闹场面,显得十分萧条。菜场当中的几十个蔬菜摊空无一人,虽然还摆着各种蔬菜,却无一例外地盖着一层塑料布,摊位上方的灯也全部熄灭。

  菜场内几名急得团团转的家庭主妇正商量着去何处买菜,“是到菜场外的地摊上将就一下呢,还是去两条马路开外的平顺菜场?”这时,吴阿姨恰好看到一名熟悉的摊主,赶紧凑上去拉着她说:“小姑娘,老生意了,通融一下卖点给我吧。”摊主犹豫了一下,悄悄开了个“后门”,递了一把小青菜给吴阿姨。

  “游击队”生意火

  与里面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菜场北门的弄堂人声鼎沸,一百来个叫卖瓜果蔬菜的地摊横七竖八地一个挨着一个,当中还夹杂着几辆装满蔬菜的面包车和卡车。南门外,同样一派热闹景象,菜场的大门也几乎被地摊堵住了。

  大家正在讨价还价的兴头上,几名城管队员突然出现。摊贩闻风而动,抄起家当,熟练地在几分钟内如退潮般消失无踪,只留下满地的果皮菜叶。可是,仅仅10分钟后,城管撤了,小贩们又卷土重来。

  摊主入不敷出

  在菜场里,记者找到了一名“放自己大假”的摊主小黄。“地摊包围了我们,实在没法做生意,才出此下策以表达我们的不满。”小黄抱怨说,“每天要交30多元摊位费,生意却只能做个四五十元,怎么做得下去!”

  其他摊主也七嘴八舌地说,由于下小雨,现在地摊还算少呢,平时更多。菜场清晨5时开门,晚上7时关门,地摊小贩每天凌晨4时30分就赶到外面抢位子,晚上8时才收摊走人。每天下午4时30分后,他们还要拓展到附近的平顺路上,把整条马路都变成露天菜场。虽然短斤缺两在所难免,但是他们的菜价每公斤要比菜场里卖得便宜1元左右,所以吸引了不少顾客。

  各部门“踢皮球”

  彭盛菜场是闸北区第一家标准化菜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记者采访发现,各个部门互相“踢皮球”是关键原因。

  菜场管理人员曾先生叹气说,2006年初,附近两个小区的底楼居民破墙开店,销售水果和杂货,一些流动摊贩嗅出商机来此摆摊,日复一日,竟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马路集市。曾先生等曾走出菜场出面驱赶,当时发生了一些冲突。之后,相关部门郑重告知,他们对菜场以外的范围没有执法权,不能驱逐地摊。

  之后,曾先生向闸北区城管大队求助。但让他苦恼的是,反映了足有近50次,情况却没有多大起色,昨天记者目击的整治只是因为事态扩大才“偶尔为之”。

  然而,闸北城管大队也说自己有苦衷。信访部门的负责人孙先生向记者叹起了苦经说,小区里面的摆摊不属于城管管辖范围,况且,平顺路所在的彭浦地区有太多流动摊贩,城管仅仅管好马路已经忙不过来了,又有什么办法去管小区里的呢?他认为,应该由街道联合居委会和小区物业派人驻守,不让外来摊贩擅自入内。

  不过菜场外的流动摊贩并非无法治理,比如2006年11月为了迎接一项文明评比,菜场外就曾长期不见一个流动菜贩;今年1月4日相关物业采取的整治也卓有成效。让人遗憾的是,这些整治大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实习生王瑜明本报记者孙云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