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第一个万元村——朗色村的新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02:35 中国西藏新闻网

  田志林

  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朗色村,是全区第一个万元村。2004年,朗色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2006年朗色村人均纯收入再创新高,达到17000元以上。早些年,朗色村并不富裕,道路难行,电话不通,“木头屋,贫困户,闲着农田等救助”的顺口溜,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这里的落后状况。朗色村为什么在短时间内能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两年过去了,朗色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何?他们还有些什么新打算?……日前,记者带着一连串问号,来到朗色村进行追踪采访。

  走在美丽富饶的林芝大地,随处可见一座座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村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描绘出一幅幅和谐社会的新画面。走进朗色村,呈现在眼前的是平整的水泥村道,农、牧、渔业齐头并进,路、电、水渠设施齐备。记者找到了老村委会主任扎西贡布,说起创业之初的一些事情扎西贡布记忆犹新。2000年,有几户来自河北、四川等地的农民,在巴河镇的国道旁靠捡垃圾过日子,后来他们开起了经营巴河鱼的小餐馆,没想到生意非常好,这几户农民全都过上了富裕的日子,有一个四川人还买了一辆小轿车。这一切深深触动了扎西贡布的心,在他当上村委会主任的那一天起,他就下决心要带领全村人闯出一条致富路,甩掉朗色村的穷帽子。

  面对朗色村产业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步履艰难的现实,2003年,扎西贡布通过对当地旅游市场的调查,决定组织村民经营巴河鱼、藏猪、松茸、野生木耳等当地特色产品,增加现金收入。2003年,全村共有17户村民搬到了国道旁,建起了巴河镇第一个巴河鱼餐饮基地。一年下来,这17户村民的人均收入超过了万元。有了典型示范,那些开始不愿意搬迁的村民也通过各种途径搬到了国道旁。村民洛堆还贷款修了新房,两年时间内他家巴河鱼餐厅的固定资产达到了50万元。

  目前,朗色村共有70多人经营巴河鱼餐饮业。说起朗色村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扎西贡布给记者分析道:“游客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说明我们的产品储备和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我们要在这些方面再下大力气,多渠道筹资进行规划和完善,进一步搞好我们独特的‘农家乐’产品,让来朗色村的游客一年四季都络绎不绝。”

  “现在,巴河镇的地皮几乎全被朗色村的村民买光了,他们还准备在改扩建的国道旁修建出租房,有的村民有四五套房子呢。到2008年,朗色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20000元。”工布江达县县长格桑告诉记者。

  采访结束时,记者在巴河镇看到,尽管时值冬季,几十家巴河鱼餐馆的生意依然很好,记者走访了几家餐馆,基本上每家都坐满了客人。在街道两边,一些村民正在兜售松茸、野生木耳等特色产品。当记者问起村民西洛的家庭收入时,她说,她家有5口人,丈夫在外跑客运,她自己和两个儿子利用夏天采集松茸、香菇等出售,每年收入非常可观。

  如今的朗色村又流传起这么一个顺口溜:“新楼房、新农村、家家走上小康路,村民感谢党支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朗色村的山更青、水更绿,朗色村人的生活更加富裕文明。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