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14:51 新民晚报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做好事;带动一群人长期坚持做好事,那就更难了。昨天,王仁华和记者坐在一起,“盘点”2006年“业绩”——在她穿针引线下,70多个上海家庭和上海海事大学百名困难学生结成了对子。

  好心人纷至沓来

  王仁华把她帮助大学生的“模式”归纳为两句话:为外地大学生在上海找到家的感觉,为上海独生子女找个学习的榜样。她请学校推荐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大学生,然后把材料交给好心人,让他们“认领”。

  王仁华的“好人资料库”里有一百多位好心人。其中有私企老板、外籍人士,也有拿低保的下岗工人:徐秀灵下岗后,一人打几份工,她已经帮助了3名学生,现在正帮助第4个。怀揣48元到上海闯荡的王恒洲,创下一番事业后,帮助2名大学生和白血病患者。王仁华有一项“纪录”,半小时打了10个电话,联系到10位好心人,他们每人拿出400元,帮助安徽长丰县贫困学生。

  爱心接力棒传下去

  王仁华说,70%的好心人是看到媒体上介绍她帮助贫困大学生的事迹后,自己找上门。媒体记者近水楼台先得月,本报记者杨展业在王仁华的牵线下,资助过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电台播音员朱丽请王仁华去做节目,深受感动,随后也帮助了一名大学生……

  王仁华最欣慰的是,看到接受过自己帮助的人把爱心接力棒传下去。朱蓉是个新上海人,刚到上海时受过王仁华的帮助,现在正和丈夫一起资助大学生。小东工作两年了,手头有了积蓄,他想把当年王仁华资助他的钱还了,王阿姨说:“不要还,捐给白血病患儿吧。”小东按她说的做了。王仁华说:“我只不过是在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

  本报记者鲁哲

  相关链接

  王仁华与共和国同龄,曾是一名纺织女工,1993年6月下岗。30多年前,17岁的她抱养了弃婴小明。她帮助过“亚洲第一巨人”傅修藩,孤儿姜琳姜涛姐弟……这些年,因来沪读书、治病、打工遇上困难来她家暂住的“客人”就有30多个。她的事迹曾被评为1997年度“上海市十佳精神文明好事”之一。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