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把“学会做人”贯穿到教育全过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04:0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创新德育工作模式

  把“学会做人”贯穿到教育全过程

  本报记者沈清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会做人,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建校4年多来,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按照龚国祥校长提出的“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特色强校、科研兴校”办学思路,先育人,再教人,始终把德育当作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他们在工作中勇于探索,摒弃“说教式”德育,通过丰富多彩、贴近孩子的形式,使德育工作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很多家长说,把孩子放到这儿,自己非常放心。

  记者最近来到位于布吉的这所学校,不仅感受到了这里良好的校风,学生较高的素质,而且看到了他们许多创新的做法,如校长每天亲自在广播中开设《校长寄语》栏目,每周评选“每周一星”,开展同伴咨询,邀请家长到学校做义工等。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做法,给人以极大的启发。

  【关键词】校长寄语从故事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们每天晚饭后有半小时的时间来听校园广播。在广播节目中,有一个由分校校长邬晓莉亲自主持的《校长寄语》栏目。每天5分钟左右,每次一个主题。校长通过一些蕴涵哲理的小故事,让学生们明白做人做事的大道理。

  记者打开该校网站,看到《校长寄语》里面讲过的很多题目,如《每个人都是一座金矿》、《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是赞美》、《简单大方就是美》、《用祝福和感恩传递爱》等,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些经过精心选择的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教育性和感染力。

  这个栏目开播近3年来,已经成为深受各方欢迎的名牌栏目。每次播出时,学生们都会边听边记,一个学期下来,会记厚厚的一大本。时间长了,学生们对校长的感情越来越深,都亲切地称她为“校长妈妈”。前段时间,一位曾经在该校就读的台湾学生给邬晓莉寄来一张贺年片,这位学生说,特别感谢“校长妈妈”的寄语,回到台湾后,她仍然忘不了那些生动的故事和富有哲理的话语。《校长寄语》在家长中也引起了很大反响,家长黄洁认为,孩子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校长寄语》提供了非常好的“精神营养”。一位担任公司董事长的家长来学校做义工,听了一次《校长寄语》,非常兴奋,认为这样的教育形式太好了。回到公司后,立即在自己的公司克隆出“董事长寄语”。邬晓莉说,现在很多师生和家长还主动点题让她讲,有的甚至会找来一大堆素材供她选用。据了解,目前几十万字的《校长寄语》已经引起了多家出版社的兴趣,不久将正式出版。

  作为一校之长,每天的事情千头万绪,为什么还要亲自来开设这样的栏目,而且一坚持就是3年?邬晓莉说,“以德立校”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在每位员工的行动中。在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从教师到学校领导,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都在用实际行动为“育人”服务。

  【关键词】每周之星关注每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信心是成功的基础,自尊是奋发的动力。如何让孩子们获得信心和自尊,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做法是:充分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使之不断放大,最终获得全面进步。

  在这所学校,孩子们只要某方面表现突出,就给予表扬奖励。每个班级每周都会公开推选出自己的“星星”,他们不一定是班上表现最好、成绩最优异的学生。有的是富有爱心、有的是诚信待人、有的是文明有礼、有的是责任心强,总之,只要你在某方面比别人突出,或者进步很快,就有可能成为“每周之星”。学校学生处主任姜萍介绍,目前,学校已经有897人次获得了“每周之星”。除了“每周之星”之外,每个月还有“大星星”评比。“大星星”会结合学校德育主题评出不同的“星星”,如“诚信之星”、“爱心大使”等。

  被评为“每周之星”的学生,会获得一张印刷精美的奖状,名单还会在校园网上公布;每月评出的“大星星”会得到一个水晶奖杯,事迹和照片还会出现在校园的宣传栏里。因此,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大。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原来因为成绩差,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几次嚷着要退学。有一次因为做了件好事成为班级“每周之星”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如今不仅改掉了许多坏毛病,成绩也逐渐上升到了班级中上等。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如果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他们,就会让很多孩子变得‘矮人一等’。现在我们用不同标准制造出各种尺子,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长处’。”邬晓莉用一句形象的话,说出了一个深刻的教育道理。

  【关键词】家长义工家校结合构筑立体教育网络

  谁都知道,学校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结合,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在家校结合上,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除了做好正常的家访外,还创造了邀请家长来学校做“义工”的做法。

  从2003年至今,从周一到周五的下午5点之后,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的校园里,都会活跃着几位家长的身影,他们有的在图书馆指导阅读,有的在食堂指导学生用餐,有的在操场和孩子玩耍……学生处副主任周宝强老师告诉记者:“请这些家长义工到学校劳动,不是看重他们的免费劳力,而是让他们来亲自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是让他们来发现我们工作中的不足。”

  周宝强的话不是客套。这些家长做完义工,临走都必须留下反馈意见,主要内容就是对学校工作的意见。每个周一学校的行政会,专门有一项议题就是讨论上周家长们留下的意见,如果提的有道理,将立即改正。家长徐斌说,孩子进入初中第一周,她到学校做义工时了解到,初一年级下晚自习比初二、初三的早半个小时,这样睡觉就会受到晚回来的大哥哥、大姐姐的干扰。她在反馈意见里提出应当调整。“结果学校很快采纳了意见,把三个年级晚自习结束时间调成一样,谁也不会干扰谁了。”徐斌说,通过这样不断完善,现在家长们已经很难找到学校工作的“毛病”了。

  如今,学校和家长们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家长们有的经常到学校做义工,有的在学校开起了选修课,有的到学校举办报告会,有的自己看了什么好书会立即推介给师生。学校团委书记赵若兰说,这学期校园广播开了一个栏目叫“孩子我想对你说”,很多家长主动投稿,现在已经播出了20多篇。

  【关键词】周五聚会营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每周五下午3点之后,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都会举行全校师生聚会,聚会已经成为师生每周期盼的盛事,成为学校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成为“育人”的重要场所。

  邬晓莉校长向记者描述了聚会的情况:聚会开始,全体师生齐唱一首励志的歌曲。唱完之后,播放校园电视新闻,主要反映学校一周来发生的大事,还有优秀师生访谈,如推出了“深外阳光学子”系列访谈等。然后是一位老师上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有关经验。最后是“每周之星”等颁奖活动和文艺演出。整个时间不长,但内容非常丰富。

  在大型活动中渗透德育,让学生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接受教育,是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孜孜追求的做法。比如在最近学校举行的外语节上,他们就推出了一个跳蚤市场。当天校园里到处是一个个装饰精美的小摊,上面摆放的商品全部是同学们从自己家里带来的。通过义卖,学生们筹集了5000多元钱,全部送给了市儿童福利中心。既学了英语,又献了爱心,接受了教育,一举多得。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