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抚仙湖成了洗蒜池 离岸20米以内的水体被染红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09:47 云南日报

  

抚仙湖成了洗蒜池离岸20米以内的水体被染红了

  抚仙湖边村里的青蒜丰收了,而抚仙湖竟然成了洗蒜池,造成环境危机。日前,记者在江川县路居镇下坝村委会看到,抚仙湖离岸20米以内的湖水因洗蒜都红了。●目击离岸20米以内水都红了

  在该村委会通往抚仙湖的一条约四车道宽的道路上,数十辆货车密排路边等待装载从拖拉机上卸下的青蒜,马车、拖拉机、小推车在路中间穿梭,人们忙着交易青蒜,一派车水马龙的丰收景象。

  离此数百米远的湖边,沿湖岸约半公里长的范围内,二三十名村民正在湖里清洗青蒜,有的为方便装卸,直接把拖拉机开进湖水中。从青蒜上洗下的红泥不断随水冲进湖里,远远望去,离岸边约20米之内,湖水呈红色,与远处的蓝色湖水形成明显对比。

  “今年一亩收入六七千元,往年一亩可以到八千元,比栽烤烟划算。”下坝村委会55岁的村民杨正明边整理洗完的青蒜,边对记者说。而他和妻子这几天以来,每天都要到湖边清洗一两百公斤青蒜。●矛盾明知有污染仍无奈为之

  “路居栽蒜有历史传统,也有良好的水利条件。2004年开始大规模种植青蒜,以前以干蒜为主。去年青蒜产值超过了烤烟。”1月19日下午,路居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普克祥表示。

  青蒜丰收时,不少村民不惜跑老远,甚至用拖拉机运菜到湖边冲洗,“我们也知道在湖里洗菜要不得,但没有洗处,没有办法呀!”村民杨正明说。他知道青蒜上残留的泥土和化肥、农药对湖水会有污染,对此他感到心里有些过不去,同时他强调,他们很注意避免废弃的菜叶流入湖中,“我们会把菜叶堆在湖边,有专人来清理。”

  杨正明所说的“专人”是指抚仙湖管理部门的环卫工。当天上午,记者见到了正在湖边清理烂菜叶的环卫工杨家应。“这里每天下午1点到两点都有人来洗,我每天要清理五六百公斤蒜叶。”他看着菜叶皱着眉说。●治理增建洗蒜池

  “在发展大蒜产业的过程中对抚仙湖的保护确实是个问题。”该镇副镇长普克祥坦言。他介绍了该镇治理此类污染的计划:对清洗青蒜作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建洗蒜池(目前其他村委会已建设20多个水泥清洗池)。但他同时表示,新建一个洗蒜池,造价在2000元到4000元不等。目前,镇政府每年可支配的经费也就20万元,拿不出钱来增建洗蒜池,主要还得靠村里的集体资金解决。相关新闻抚仙湖风光 唤起村民环保意识

  本报讯“快来看呀,抚仙湖‘搬’进我们村了,连浪花都还在动着呢,真是太美了!”22日下午,许多群众在华宁县塘子科技文化活动中心看到了刚刚装置好的巨型抚仙湖风光图后,纷纷奔走相告。

  当日,记者在该中心看到这幅景观图,在“保护抚仙湖”几个火红的大字映照下,蓝天、湖水、轻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据了解,海镜村集资近3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720多平方米的塘子村民小组科技文化活动中心,以解决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缺失的问题。中心初步完工后,为宣传保护抚仙湖,这幅长29米,宽4米,总面积110多平方米,浓缩了抚仙湖畔海景的抚仙湖巨型风光写真图搬了进来。一名村民激动地说:“我从来没看见过这么大的画,它让我们这些在湖边生活了祖祖辈辈的村民第一次发现抚仙湖原来这么美,让我感受到真正生活在如诗如画的优美景色中。”

  塘子村民小组干部说,一些村民在观看了景观图后,唤起了对车水捕鱼、香把拿鱼等一些古老劳作方式的美好记忆,开始追忆前人纯朴自然的历史,留恋祖先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桃源生活,提醒人们珍惜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爱护自然,保护家园的环境卫生。

  李世宗 施锦泉 李继升 蒋跃(春城晚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