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爱海老人百万积蓄为鱼儿“建产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10:43 河北日报

  8年来,秦皇岛古稀画家王惠远将毕生积蓄的120余万元"扔进"大海,为鱼儿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

  本报讯(记者宋柏松通讯员李永利)甘愿身做海中礁,誓为大海献余生———一位痴心爱海的老人,8年来将自己的毕生积蓄120余万元“扔进”了大海,欲为家乡建“蓝色牧场”。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度燕赵环保人物年度提名奖”评选中,年过古稀的秦皇岛市民王惠远不仅成为10名获奖者之一,而且成为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1月25日,他又获得首届十大感动港城人物。目前,王惠远的200多亩礁区已经初具规模。

  老画家为鱼儿“投礁”

  王惠远是国画大师徐悲鸿的大弟子苇江帆的弟子,手握画笔六十载,也为家乡培育了无数艺术人才。1981年,他为中日友好交流奉献国画30余幅,其吸收了西方画技的“绵纸国画”作品备受日、韩国画爱好者青睐,他也成为当时港城美术工作者中的富裕户。也是从那时起,他萌生了用卖画所得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的想法。

  王惠远对大海的感情非常深。以前他总爱到海边钓鱼,是北戴河最有名的钓鱼专家,甚至把自己画的假鱼挂在钓钩上就能钓上鱼来。可是,近些年他已经很少去海边钓鱼了,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老人熟悉的大海越来越“穷”———鱼儿已是少得可怜。

  王惠远曾任过三届北戴河区政协常委。在此期间,他曾到外地考察在海里建人工礁场的情况,回秦后,他又自己研究了一些资料,和另一位政协常委合写了一份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提案。他还自费考察沿海海底,并承包了一部分海域进行研究。

  1997年,退休的王惠远撂下握了几十年的画笔,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自费人工投礁、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实践中。

  所谓人工投礁,就是在适当的浅海海域投放石料,以形成一片适宜鱼类洄游产卵、孵化、成长的港湾,这项事业被形象地描述为“在大海中为鱼儿建产房”。

  1998年,王惠远开始正式向海里投礁石,随后是鱼苗、蟹苗。几年间,“以画养海”的他用尽了所有卖画的钱和几乎所有的积蓄,累计投资121万元,向大海中投放了近1.6万立方米石料,而买鱼苗、买船等零散的投资他都没有计算过。尽管他最后“穷”的连9000元一套的房子都买不起了,可是老伴儿却从来没有因为投礁的事儿和他红过脸。而且,为了支持他的事业,从事了一辈子音乐教育的老伴从2000年也开始学习美术,靠自己卖画为他提供了10多万元的支持。

  大海回报“爱海老人”

  刚开始这项工作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王惠远,说他是傻子、疯子,但他并不在意这些。“他们说我傻就傻吧,我就是这么个怪老头。”王惠远自称“爱海老人”、“北戴河怪老头”,为了大海,他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让王惠远高兴的是,他所从事的事业已经让他热爱的这片大海重新变得富有起来。1998年他投了礁石和蟹苗后,在北戴河消失了十几年的特产梭子蟹当年就出现了,第二年就大量上市。据测算,仅他2004年最后投放的“钢铁礁”,每年就可以出产一亿多尾鱼苗和蟹苗。

  而当地渔民的每条船也都比往年增收了一两万元,这时,大家也都理解了他的行为。渔民们更是感谢他,纷纷帮着他进行投礁工作,甚至他到市场买鱼,卖鱼人也会多给一些,有的甚至不收钱。

  据王惠远介绍,目前北戴河还有几千亩的海域适于建造人工礁场。最近,他又准备了近百幅画作,打算搞一次义卖,再筹些资金投一次礁。“我已经70多岁了,余生无多,我把这次义卖的钱投了礁,算是最后一搏吧!”

  “吾为大海还生态,链条连起时不遥;了此一生雄心志,甘愿身做海中礁。”这首《投礁人之歌》,正是老人“精卫”精神的概括。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