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追问:以何种方式做善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09:19 南方新闻网

  “孩子是无辜的”

  “啥意思呢?我是不是得罪谁了?孩子是无辜的,怎么能这样写呢?”看到报纸上的“负面新闻”母亲徐红红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消除这些影响”,网络多带有“仇富”色彩的评论,更让她惶恐。

  跟深圳众多年轻父母一样,在女儿出生时,徐红红便为她量体打造未来,只是面对“造星”的质疑,她更坦然些。她认为女儿是块唱歌跳舞的料,“其实我不知道我的教育方式对或错,但我就知道,我教育我的孩子没错吧?”

  2004年6月30日,仅2岁半的王则天在

中央电视台演唱原创歌曲《海鸥》、《懒惰虫》崭露头角后,一发不可收。如今,刚过完5岁生日的她拿下了100多项金奖,并成为一连串艺术大赛和8个童装品牌的代言人。在母亲的陪护下,王则天频繁亮相于媒体。《鹏城之花》一篇文章称:“王则天不仅是深圳,也是国内年龄最小、上镜率最高,获得金奖数最多的小演员、小童星……”

  王则天的钢琴盖上压满了奖杯,板材有些凹陷。她同样不堪重负,母亲描述说,一个月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空中飞来飞去,“如果接单的话,一个月有15天拍广告,而我没怎么接。大型节目呢,只要是公益的,电视台的我都参加。”但这些都不是王则天的本意,“我讨厌化妆,讨厌穿新衣服。”她说,“为什么要捐助他们?”

  “因为他们很可怜,他们的父母都下岗了。”母亲回答。

  “下岗是什么呢?”

  与小童星衣食无忧的童年相比,在深圳,贫困生童童拥有的是一个15平方米的家——母女俩住在这间由公共厕所改造而成的房子里。从晚会现场回来,她一路埋怨母亲,“不用你去给人家看。你开心啦,我呢?好在低着头,如果抬起头一下子就看到我了”。

  母亲从小教导女儿“不要跟同学说家里的事,同学们会看不起你”。这次,她意识到是个错误。

  晚会上,另一个来自深圳的穷困生小美则哭了。她是附近一所中学的初一学生,父亲失业,母亲多病。靠低保金度日的家庭,本可以申请减免学费,由于担心女儿在学校被同学瞧不起,一直没敢去填表,负债至今。

  她害怕被同学认出,加上生性自卑,捐赠仪式后,她走到父亲身边哭了起来。但第二天,小美还是被同学认出来了,有人用彩笔画花了她的衣服,她为此一天没吃饭,也没搭理父母。这种状态持续了三天。1月14日,父亲找到园岭社区妇联主任李曼萍,提出以后不再接受捐助,“自己穷,穷就穷,万一孩子要是出了什么事,谁担当得起?”这位父亲叹息说。

  李曼萍认为,深圳穷富孩子之间的心理落差,来自身边的环境,“包括社会和家庭环境”。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深圳又刷新了它的辉煌:GDP增长了15%;全市生产总值5684.39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67.08元。但贫穷仍是永远无法攻克的高地,反而日渐明显。如今,价值观折射到了校园,深圳校园中的贫富差距现象,居于全国前茅。据调查,在深圳各中学,穷孩子每月零花钱不超50块,富孩子却花钱雇同学背书包写作业,富家女买3000多元的彩妆眼睛都不眨,并且,这些家境差距悬殊的孩子很少能交往在一起。2006年1月11日,本报报道:为迎接家访,深圳某高中女生持刀逼父亲换

豪宅,要求遭拒后离家出走。其父母称18岁的女儿来深后变得爱攀比,一直嫌弃家境贫寒。

  网友“可爱的大饼脸”在QQ里发帖说:“如果我是穷孩子的父母,我会让他去接受这种捐赠的,因为:第一,从客观上来讲,我们还是确实能从中得到实惠的,这比虚无的面子重要;第二,这也是一个考验的机会。我同样会告诉我的孩子,要对人家心存感激,不管对方是出于什么目的,他确实帮助了咱们,我们不要以贫穷为耻,要不卑不亢才是。”

  以何种方式做善事

  徐红红成为这场爱心作秀争论中“被攻击”的对象。一名网友质问道,“5岁的孩子已经知道了捐助的意义了吗?恐怕稍有点头脑的人都能清楚,这孩子只不过是父母作秀的道具。”

  “我想把所有善的、美好的东西教给女儿,即便楼下收废品的大妈,我见面都主动打招呼。”徐红红说,“晚会上穿华丽的衣服,是出于晚会效果的考虑,重要的是,一个5岁的小女孩,她在用自己的‘利市’捐助了三个穷困孩子。”

  徐红红认为女儿前途远大。她灌输女儿做一个强人,因而,王则天熟知了十几个国家元首的名字;她希望女儿前途远大,因而,在王则天的理想栏里,永远是“想当国家主席”。在王则天越接近这个年龄的成就顶峰时,母亲的影子越发明晰。

  “拥有一个良好的品质,则是所有的前提。”这个品质包括:“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对穷人怀存善心。”

  当孩子们摆在贫富的两极,一方是施予,一方是接受的时候,为什么会引发这么多争议?“爱心捐助”晚会主办方中国艺术新星网创办人聂智民事后思索,“小孩子的优越感和自卑感我们无从得知,来自和平县的中学生心态不是很好吗?”

  “我们是要维护孩子的自卑,一直到他越发封闭,最后无法适应社会?还是让他正视贫穷,面对现实,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

  “为什么富人不能献爱心?穷孩子就理所当然得到道德支持?这种心态不仅偏执而且狭隘。”国内民间公益组织——“多背一公斤”发起人安猪认为,“慈善不是一种刻意的行为,最好是本能”。

  这个目前在国内炙手可热的民间爱心组织,发起于2004年。一个从云南旅游回来的朋友,把路上碰到的支教志愿者和贫穷孩子的故事讲给安猪听,然后他在网上发起倡议,“外出旅游时,多背一公斤书或者生活物品,沿途送给有需要的孩子”。

  这种单纯而有效的爱心方式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心态是第一位,当你不抱任何目的,而仅仅是帮助一个人时,你就不会对他有任何要求,而这种简单的方式,往往也是最有效的。”

  “我们的爱心活动从不做任何捐赠仪式,这跟爱心没有关系。”安猪说。

  聂智民也意识到,“爱心捐助”晚会上让穷孩子上台确实不妥,虽然事情过去了,这场争论留给他的教训是,“物品是其次,重要的是感情上交流,要把被捐助者当成朋友,不能看做施舍”。

  他准备5月份再组织一次远赴贵州的爱心活动,“直接走进贫困孩子的家里,既让富孩子体验生活艰辛,也让穷孩子得到帮助。”(南方都市报)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94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