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网络红人当年明月解密电视剧大明王朝火爆奥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23:55 大洋网-广州日报

  “这个电视剧没有什么风花雪月,也没有男欢女爱,可以说它是男人剧。”2007年一开年,一部叫《大明王朝・1566》的“男人剧”让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历史学家刘志琴一口气看了下来。

  1月30日,这部电视剧以平均收视份额3.41%、1200万人观众量的突破性成绩落下帷幕。数据表明,长沙、成都、西安、武汉、重庆、沈阳等城市的收视最高,以25~35岁、40~50岁两个阶段最多,高学历观众占一半以上。湖南卫视当即决定安排春节期间重播。

  在大结局里,嘉靖和海瑞这一对君臣间上演了最终的角力。严嵩、徐阶、胡宗宪这些在人们心中被定型的人物也被重新挖了出来。一个月来网络上围绕该剧展开的论争此起彼伏,也让兴起于2006年的“明史热”进一步升温。

  昨晚,以另类手法写历史的网络当红作家当年明月在看完全剧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此前,他被

湖南卫视邀请做了8期节目,专门讲述1566前后几年的明史。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编剧刘和平是当年《雍正王朝》的编剧,导演张黎是《走向共和》的导演。

  是史还是戏?――真实的虚构

  与近年来大多因种种硬伤被诟病的历史剧不同,《大明王朝・1566》从一开始就不避讳以历史表象来写“故事”并杜撰重大情节的初衷。奇特的是,这种编造不仅没有引来历史学家的骂声,反而引来一片赞赏。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教授、明史专家毛佩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历史学家刘志琴等,都公开表达了对这部作品的认可。在当年明月看来,这部电视剧是在历史架构上虚构出来的故事,因此比较“靠谱”。

  记者:你是明史专家,说说对这个电视剧的理解,是一个高品质的历史剧吗?

  当年明月:不能说是一个历史剧,只能说是一个正剧,《大明王朝・1566》整个故事基本上全是假的。比如电视剧一开始就讲是高拱把海瑞引荐出来的。要知道,海瑞只是个芝麻大的小官,高拱和张居正根本不可能知道有这个人。事实上海瑞在历史上一开始并不怎么出名,他出名是因为骂皇帝。电视剧之所以把整个架构改造得像个故事,就是为了把高拱这个人物引出来。

  再接着说,高拱和徐阶在历史上的关系不好,他们确实有共同对付的敌人――严氏父子,但没有像电视演的那样结成了统一战线。高拱这个人,很傲气,很有能力,但素来不肯让别人提拔他。徐阶当时想提拔他进内阁,他不同意,很不给面子。高拱是太子的老师。他说反正裕王登基后天下都是我的,我何必让你来提拔我?徐阶就提拔了张居正来制衡高拱。

  记者:一个虚构的故事,为什么能得到很多历史学家的认可呢?

  当年明月:因为整部电视剧的历史框架是对的,只不过故事是虚构的。比如剧中严嵩和严世蕃的关系比较“靠谱”。严嵩其实是个很胆小的人,他很听话,不是那种很奸诈的人。嘉靖为什么用他?就是因为他听话,很容易控制。严世蕃就什么都敢做,他搞工程也捞,害人也害。严嵩的品行其实还是很好的,他很看重同乡,而且一辈子只娶了一个老婆,但他这个人胆小、不干活儿,我们现在称之为“行政不作为”。他除了贪污之外,没做其他坏事。

  这个剧的定位和之前那个《朱元璋》的定位就明显不同。《朱元璋》是把正史戏说了,野史也拿进来讲。但是这个片子的整个故事结构都是假的,这就无所谓了。

  记者:剧里有什么硬伤吗?

  当年明月:你要我说什么硬伤?既然是全虚构的,就无所谓“硬伤”了。在剧里表现海瑞受到高拱和张居正指示入京时,拍得很艺术化――灰蒙蒙的天气,宫门大开……但那个时候的海瑞是不会知道宫门朝哪边开的,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八品官。

  是现实还是历史? ――隐秘的“企图”

  该剧从1月8日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开播两个星期后累计观众就已经超过1亿人;从开播到结局,收视份额涨幅接近100%。几乎每个热门的门户网站都为该剧制作了专题,网民们在网络上掀起激烈的论争波澜,在短短三天所创造的博客评论浪潮与火爆的“超级女声”不相上下。

  别有意味的是,该剧每集的片尾字幕均打出“中央纪委监察部电教中心、北京天风海煦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联合摄制”的字样。总制片人、编剧刘和平明确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一部关于人生的电视剧,而不是政治戏。” 当年明月认为,以古喻今,也许正是电视剧能直抵人心的那个“爆点”。

  记者:从很多网民看后的反应来看,他们认为这个片子只是借一个明朝的外衣讲当代的事,当反腐剧看可打80分,当历史剧看就不及格了。你怎么看?

  当年明月:《大明王朝・1566》是围绕“改稻为桑”这个杜撰的情节来讲述的,整个剧的落点都在于此。其实“改稻为桑”不是一个好故事。这个电视剧闷,它看起来更像话剧,节奏比较慢。对话较多,看起来有气势,却不符合观众需求。如果让我来写,对话要“五句话就要动刀子”。长篇累牍的对话有人看吗?没有冲突、激烈的剧情是很难得到认同的。台词写得很好,但是也就如此了。如果去拍话剧,那将是一个很好的话剧;但是对于电视这种表现力很强的媒体来讲,它是有缺憾的。

  为什么能让人看下去呢?从整个故事编排来看,这个故事很明显是有“企图”的。在“改稻为桑”这个故事里,那帮人全是虚构的。它讲的其实是个现实问题――反对“特殊利益集团”。当时浙江两个布政使,其实历史上应该没有这两个人。他们两个和严世蕃、杨金水是勾结在一起的。在剧中,这个集团没有得到嘉靖的支持,但是它正好利用这个政策从中谋取私利。

  我们再来想想,难道“改稻为桑”这个政策不好吗?应该说是好的,种桑总比种稻子挣钱吧。那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呢?剧中海瑞说,因为逼他们改种稻子是为了从中捞钱――当有行政命令的时候,就难以杜绝一些“搭公车”的行为。可以说,整个政策是比较靠谱的,但是执行这个政策的人是比较不靠谱的,这帮人只想着趁机捞钱。换个角度你去想,嘉靖命令淹田了吗?没有。这就代表他不想做这件事,他也不想淹田,不想那个县变成灾县。

  此外,“改稻为桑”我觉得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反映了中国长期以来两种思想的对抗,重商和重农思想的对抗。这也是编剧的一个用意。

  记者:如此看来,现实意义是这个片子最吸引人的地方?

  当年明月:通观整个剧,气氛都比较阴暗,应该说是一部正剧――它是带着意义来的,这一点和当年的《天下粮仓》一脉相承。

  这部剧的现实意义要多于历史意义。第一,反对特殊利益集团。杨金水上面是织造局,打着宫里的名义干活;严世蕃是大臣,甚至包括下面的千户、衙役,一窝蜂都是一起的。这个剧我必须承认,是个不错的剧。它真的想讲点事情出来,所以我尊重这个剧,我不会骂这个剧。还有其他的意义,反腐败当然也在其中。

  刘和平的特长就是人物对话与冲突。也许他在史学上不强,但他是一个有水平的人。

  是“善”还是“恶”?――全新的史观

  认真看过电视剧的观众都会发现,在剧中,没有一个人是脸谱化的,从嘉靖、海瑞到胡宗宪,历史上有公论的严嵩,没有明显的善恶之分。有专家认为,这种人性化的处理是在提供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因为只有在不把历史罪责推卸给某个人的前提下,才能看到制度的腐朽,才能进行开朗的历史分析。

  但对海瑞这个人物的处理,在剧中可谓相当“中规中矩”,也比较“完美化”。当年明月认为,没有表现出海瑞性格中的“偏执”。

  记者:这个电视剧的导演张黎,同时也是《走向共和》的导演。当初《走向共和》得到赞赏就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观。对很多历史人物的看法,其实史学界早就有共识,只是一直没有一个平台表达出来。

  当年明月:是的。这个剧在历史观方面有一定突破。比如胡宗宪这个人,在历史上是严嵩的干儿子。严嵩的干儿子是什么人?大家会认为是坏人。事实上,胡宗宪是个很好的人,是个很实干的人。他投奔严嵩不是为了作威作福,而是为了干事情。戚继光也是他的手下。当然他和戚继光的关系没有电视剧里那么好。胡宗宪是个很实干的人,之所以往上爬是为了干事情。

  此外,在对严嵩的认识上,这个剧本也有突破。严嵩之所以会成为奸臣第一号人物,那要托一个人的“福”――这个人叫王世贞,号称统领文坛二十年。这个人非常厉害,厉害到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他说这幅字好,哪怕这幅字不好,别人也会说好。他的父亲被严嵩害死了,他非常气愤。他就经常骂严嵩,给严嵩定了调子。

  电视剧对嘉靖皇帝的刻画也有突破。在史实上嘉靖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所以他下面都是什么人?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些老奸巨猾的人。那些大臣个个都非常厉害,你说他要是蠢他能驾驭那些人吗?而且开个玩笑,有人说他白天念经。我说是好事,说明他遵守劳动法。那些和尚和道士白天上班、晚上要休息。你知道他晚上做什么?批改奏章,全国各地的奏章,甚至晚上都不睡。很多人也没有看明白他为什么修道?因为他想长生不老。为什么想长生不老,是因为他觉得做皇帝很有意思。他做皇帝做出心得、做出名堂了,他很有领导艺术。

  这部电视剧里,人性化是一个鲜明的特点,观众看电视剧,从中找到了自己。

  记者:对海瑞这个人的表现,剧中似乎相当完美。

  当年明月:这点要提出来,实际上海瑞这个人,他在这个剧里是个非常正面的形象,其偏执没有表现出来。

  我认为,历史上有这样的人总比没有好。张居正不用海瑞,他说,我知道这个人很清廉,但他办不成事。但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楷模,即使学习不了,也可以鼓励一下自己。海瑞是个典型,是嘉靖年间的“偶像”,把他放在那儿发光发热。听说当年,贴门神有贴海瑞像的,和尉迟恭那些人一起当门神,用来辟邪的。

  当时他在南京做右督御史,二品官。就有老百姓专门走几百里路,到他家去。别人问干什么,他说我不干什么,我看一眼海大人就走。海瑞37岁中举人,等了几年,四十多岁熬到教谕,之后就去做县令。他骂了皇帝就出名了。电视剧里没有真正地表现出海瑞这个人物的性格,比如他的偏执、道德“洁癖”。他死之前,按规矩,兵部要送柴火给他。他叫人拿两钱银子退给兵部。为什么?因为他算了一下,兵部送柴火多送了一些。

  综合来看,几个人物塑造得比较有特点。严嵩,不是坏人;胡宗宪,是好人;海瑞,过于正面化。可见,这部剧在表现历史人物方面比较深入,能够深入人物内心去感觉到他是个人,这个人跟以往脸谱化的形象不一样。你可以发现,在这中间似乎没有纯正的坏人。在人性刻画上,这部电视剧是不错的。人们在看的时候会感觉亲切,能够在心底产生许多共鸣。

  (当年明月简介)

  当年明月,当红网络作家,公务员,用现代轻松幽默的语言写就的《明朝那些事儿》备受网友和读者喜爱,其新浪博客点击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明朝那些事儿》已经出版了两册,是2006年“明史热”的主要推动者之一。目前就职于广州一政府机构,年仅28岁。文/新闻蓝页记者

  窦丰昌、邱瑞贤、李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01,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