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不算累,但有点寂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3日14:23 新民晚报

  考古发现,8000多年前,人类就开始驯化和饲养野猪,而养猪人就是俗称的“猪倌”。上下五千年,要说三百六十行中延续至今的行业,猪倌算是其中一个。只是现代猪倌打上了新的时代标记。

  科班出身的猪倌

  小扶今年29岁,是南汇祥欣畜禽公司第三养猪场的技术员,养猪史6年。他养过的猪,粗粗一算约有五六万头。而在他的湖南老家乡下,一户平均一年也就养一两头猪,小扶笑着说:“完全不同的啦,我们是职业养猪人,他们是过年时自家用的。”

  坐在小扶身旁的女孩小雷,戴着眼镜,白白净净。她说:“在这里出生的所有小猪,我都抱过。”作为统计员,小雷要给每只小猪的耳朵上打编号,并记录它们的成长。

  小扶当年的志愿,是家里人填的,“农村人,学农业比较好。中专毕业后,分配到老家的畜牧兽医站。后来为了发展,跳槽来到上海养猪。”

  小雷学的是工程技术,半路出家来到猪场,回忆起3年前第一次来这里,小雷皱了皱眉,“那股味道!”现在,味道还是有,但久在猪场,鼻子已经“麻木”,“习惯啦。”

  猪倌都来自外地

  养猪场有20多人,要照料6000多头猪。在整个祥欣公司,这算中等偏下规模。20多人中,有四五位技术员、十多位喂料清洁人员、一位统计员。这个比例的人员配置,也是其他养猪场的“标配”。

  小扶是技术员,职称是助理畜牧师,科班出身;喂料清洁人员大多三四十岁,学历较低。无一例外,他们都来自湖南、江西的农村。

  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可观的薪水。当年湖南农校的中专生,在上海一待就是很多年,未婚妻也从湖南老家跟着来到了上海。小扶扶了扶眼镜,笑着说:“我们严总出去也说,‘我是养猪的’,这没什么不好意思。”

  想要看猪不容易

  在猪场,外人想靠近猪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记者再三请求,也无法进入猪场,“现在是疫情高发期,为了保护它们,外人根本不让进。”小扶说,公司有个说法叫“善以待猪,宽以待人”。

  进不去猪场,怎么办呢?场里人将记者带到了“猪文化馆”,这是号称中国第一家研究猪文化的博物馆,这里有一套视频系统,通过宽带连接着祥欣公司滨海养猪场,几十个摄像头覆盖了猪场的各个角落,而且角度、焦距都可以调节。在这里,可以看到养猪场的全貌。

  自动喂料系统、防暑降温系统、种猪性能测定系统、负压通风系统、自动清扫系统,养猪场处处有科技,不再是脏累臭的活。

  严格的出入制度

  猪场严格的出入制度,是为了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肉”。这其中,谁又知道养猪人的默默奉献呢?

  20多个人,平时吃住都在场内,实行半封闭的管理。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不能轻易离开猪场,为的就是怕猪染病。业余时间,他们大多就是看看电视、看看书。“养猪这活还是比较轻松的。”小扶笑着说,“只要猪宝宝开开心心,不生病,我们就很闲。但它们要是生病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养猪不算累,但是有点寂寞。”小扶说,这里年龄稍长的喂料清洁人员,大多都是夫妻结伴把猪养。可年轻的“猪倌”们,往往都会为个人大事发愁。而且长时间在猪场待着,由于接触社会比较少,猪倌们的性格大多变得非常内向,不善言辞。

  小雷闲下来会看看自考书,充实自己;而小扶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老家,他在猪年的愿望,就是回家把婚事办了。本报记者金恒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