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大侠郭雨桥”誓死走遍蒙古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3日14:38 内蒙古晨报
“独行大侠郭雨桥”誓死走遍蒙古地
郭雨桥向记者介绍在外经历 晨报实习记者 周亚军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 (记者 鲁蒙海) 郭雨桥从2000年开始单枪匹马走“蒙古地”(全世界蒙古人生活的地方),目前已经走了两个国家、23个省、长达12万里,相当于绕地球1.5圈拍摄DV带207盘、胶卷471卷,整理采访笔记42万字。《内蒙古晨报》一直追踪报道着郭雨桥走“蒙古地”的传奇经历和曲折故事。郭雨桥走蒙古地很艰难,很困难,需全社会支持。本报愿穿针引线。联系电话:0471-3339111、3369757.

  2006年7月19日至10月2日,郭雨桥第五次走“蒙古地”。76天他走访了呼伦贝尔市和赤峰市7个旗28个苏木(乡镇),行程10291公里;全程共用了71个胶卷、DV带44盘,采访记录约7万字。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他第五次“长征”走“蒙古地”的传奇故事。

  比起以往走“蒙古地”来说,这次走“蒙古地”郭雨桥颇多感受,那就是:地方不多,经历不少;偶遇冲突,化险为夷;时间不长,发现不少;范围不广,开掘不浅。

  ★遇冲突 化险为夷

  2006年8月20日,郭雨桥来到新巴尔虎右旗,新结识的蒙古族朋友阿迪雅把他领到朋斯克木匠家。郭雨桥立即被朋斯克家的那些家具精湛的手艺震住了:“多漂亮的家具”,于是说明要拍摄的目的。朋斯克的遗孀积极主动配合,把家具搬了一院,郭雨桥正要开始拍摄,朋斯克的大儿子醉醺醺地回来了,一进门就疯了似地说:“哪来的?滚开!”

  见此情景,郭雨桥怕酒鬼惹出麻烦,就把照相机交给阿迪亚,自己赶忙往草丛中藏摄像机。不知什么时候照相机从包里掉出来,以至于把UV镜也摔坏了。第二天,阿迪雅来找郭雨桥:“今天去哪采访?”郭雨桥说:“还去那家!”

  因为郭雨桥相信,蒙古人醒酒后是会后悔的,果真如此!

  那个后生口气软了下来。郭雨桥说:“我不是来偷艺的,我只是欣赏你父亲的手艺,像你父亲这样手艺的木匠,在我走蒙古地过程中,仅仅见到3人。”一席话说到朋斯克大儿子的心里去,他把所有的家具都搬出来,还领到别人家里,拍他打的家具,中午非要请他俩吃饭。郭雨桥对阿迪雅说:“看到了吧,这就是蒙古人。昨天咱们碰上的那个汉族木匠倒是笑嘻嘻的,可是咱们一说要拍他就问要不要钱,咱们说不要。他又问那你们给不给钱,我们说也不给。他就笑嘻嘻地把我们拒绝了。这就是民族心理的一种差异。”

  ★新发现 新感觉

  郭雨桥这次走“蒙古地”,一些过去没有采访过的现在采访到了,过去采访过的有了新的发现。

  蒙古族服饰方面,郭雨桥拍摄了巴尔虎、布里亚特、巴林、科尔沁的蒙古族服饰。郭雨桥讲:“我觉得中国56个民族当中,蒙古族服饰首屈一指。服饰就是部族的名片,特别是头戴,她是哪个部族的人,你一看就知道了。蒙古族服饰五花八样、异彩纷呈、工艺精湛、历史悠久,充满深刻的文化内涵。只有细心请教,才能明白底里。”

  新巴尔虎右旗过去全是用勒勒车搬家,这次走“蒙古地”,还真让郭雨桥撞上了一家。他说他看到以后,就像梦一样出现在草原上。不知道哪来的力气,他追着人家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才从各个角度把它们全拍摄下来,把他粗重的喘气声也全录进磁带里了。郭雨桥说:“过去走‘蒙古地’,只见过用骆驼搬家,用汽车搬家。这次真的见到用勒勒车搬家,蒙古人用车的历史很长久,几千年的岩画上就有车,蒙古人的家就在车上,车一走家就走了,所以蒙古人不说家园只说家车,少了些坛坛罐罐,多了一点游牧的真趣。现在他们还把衣服箱子和干肉箱子放在勒勒车上,平时也不取下来,就是一种家车的遗风。解读家车的内涵,可以使我们破译游牧文化的许多秘密。”

  ★“蒙古帽”背后的文化

  这次走“蒙古地”,比起在蒙古国更深入更细致。郭雨桥在内蒙古走“蒙古地”,沿途有很多内行的学者指点帮忙,对一些民族风情采访起来了解得更多更全面些。

  蒙古族好多东西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布里亚特的帽子,戴法的多样既适应风天、雨天、艳阳天等不同的天气,又适应男女老少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蒙古人。而且戴上之后,又显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比如布里亚特的帽子,看上去似乎十分简单,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你钻进去一研究才觉得这里面东西很多,妙趣横生。其中三角帽做工十分简单,似乎就是两个四方片缝缀而成,可是居然有五六种戴法。适应了不同的天气和年龄的需要,不同戴法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表现了不同的风格和气质,这正充分证明了游牧民族的特点,东西少而精,一专多能,综合利用,这也是长期的游牧和生活条件造成的。还有他们的红缨帽,上面有许多线辑的横道,它不仅是为了实用,还显示了种族的来源:有7道的是宝拉嘎德的7姓氏的后代;有8道的是伊黑利德8姓氏的后代;有11道的是浩里11姓氏的后代。帽子里有历史有文化有种族,越研究越有意思。

  ★完成系列 寻找知音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郭雨桥想通过本报向他曾走“蒙古地”时,给予他以关怀的领导、向导、父老乡亲说点心理话:我想念他们,对他们表示感谢!另外,也告诉他们:我走“蒙古地”采录的信息将逐步转化为作品,目前已经完成《蒙古通》修改稿,现在开始撰写《蒙古包》(图文并茂的文化版本),系统地介绍蒙古包的方方面面,估计今年上半年结稿。

  谈到今后的打算,郭雨桥说:“走遍蒙古地是我一个美丽的梦,也是我的理想和追求,现在虽然已经走了66791公里,但是只走了一半,而我的材料已经积累很多,作为蒙古地的三大块——漠北(蒙古国)、漠西(新疆)已经走完,漠南(内蒙古)也开始走了两个盟市。”在这种情况下,在这新年之际,郭雨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自己的下一步行动作了调整:“从2007年开始完成‘郭氏蒙古通系列丛书’,预计丛书在8本左右,每本在25到30万字,图文并茂,附带光盘,今年先完成《蒙古包》;第二,从2007年开始,坚持一边采风一边写作,计划采风4个月,读书和写作8个月;今年完成锡林浩特市、阿拉善盟、甘肃、青海的采风;明年将赴前苏联的布里亚特、卡尔梅克、图瓦共和国采风,并完成第二本《蒙古族服饰》……我希望在今年完成第一本著作《蒙古包》时,希望有一家出版社能够慧眼识英雄,能够用一种统一的风格,装帧精美地出版我的全套丛书。我希望写出的《蒙古包》时,有出版社样订货,帮助我做成这一功德无量的事情。”自2007年起,郭雨桥开始一边走“蒙古地”一边著书;也从2007年开始他准备完成“郭氏蒙古通系列丛书系列”,寻求出版社出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