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男子创作宽6米巨幅油画再现日军投降场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2日07:15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 □实习记者 黄晓雅

  高2.2米、宽6米的巨幅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以下简称《公元》)真实地再现了1945年9月9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南京向我国军民投降的场面。整幅画面庄严肃穆,人物形态逼真,可以说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是近年来中国油画界不可多得的佳作。近日,该油画还赢得了“南京市十大文化精品”的称号。记者采访了作者陈坚,得知这幅画作是他历经16年,几易其稿,精雕细琢才打磨出来的。

  与《公元》有缘

  陈坚说,从18岁穿上军装开始,他站过岗,放过哨,当过连队的通信员、炮手,还去过边疆,所以对军队的生活非常熟悉,以至于之后他大多数的艺术创作都是军事题材,比如《决战》等等。不过,最花心思、最费力气的莫过于油画《公元》,陈坚说这是与《公元》的缘分。

  原来,1976年,陈坚从部队调入南京军区从事专业创作时,他的画室就在中国战区举行受降仪式旧址的楼里,只是当时他并不知晓。

  直到1987年,陈坚在北京王府井的新华书店里,偶然看到了《中外记者笔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本书。书中摘录了一篇中国战区受降仪式的新闻稿《日军签降一幕(九月九日航寄自南京)》,这才激发了陈坚创作关于受降题材画作的想法。

  “后来,我才知道自己所在的画室就是当年举行日军投降仪式的旧址,真是太巧了!我觉得似乎冥冥之中,一切早已安排好了,就是要我来画这幅作品!”

  画了近200个人物

  因为受降典礼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事件,尤其是中、日两方的代表可谓是重中之重,不仅人数众多,还要跟历史人物对号入座。所以,纪实性成了陈坚在创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

  “首先,两个主要人物的资料照片太少,为此,我整天泡在

图书馆里,翻阅的资料堆起来怕有几尺多高。还有就是人物的神情,要表现出各自的复杂心理,我就必须发挥想象,给他们设计具体的动作。比如,左手轻轻拨动桌面体现出内心的躁动等等。”陈坚向记者解释起来。

  油画中有近两百号人物,其中三分之二是前来观礼的,也是画面中不可缺少的背景。“这些人中有各国的军人、政要、新闻记者,身份、年龄层次都不一样,面部表情也必须有所区别,除了翻阅画报,我还找了不少真人模特,画得眼睛都花了!”陈坚笑着说。

  要把200多个人真实地统一在同一个空间里,对陈坚的绘画技巧也是很大的考验。这不,从1987年策划算起,直到2003年全部完工,陈坚整整花费了16年的时间。

  为细节费尽心思

  除了对历史人物、人物位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考证,还有不少细节要精心处理,包括现场桌椅的式样、桌布的颜色、受降仪式中特有的臂章标记等等。甚至某个历史人物手指有残疾这样的细节陈坚都注意到了。

  当时受降桌桌布的颜色,就让陈坚着实花了一番心思。“因为当年的新闻图片都是黑白的,颜色区分不出来,我只能分析黑、白、灰的色差,发现桌布应该有三种颜色,而并不是一些书籍中记载的两种。于是,画中的桌布变成蓝、白、红,最后也证明了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编辑雨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05,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