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关于2006年全市与市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2日08:56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作2006年全市与市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全市与市直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查全市预算草案,批准市直预算草案,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全市和市直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玉林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玉林市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的要求,紧紧抓住多区域合作新兴机遇,主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泛北部湾经济区,推动“通江达海”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深入开展工业大会战、城市基础设施大会战,办好中小企业商机(中国玉林)博览会,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推进依法理财,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圆满地完成了玉林市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收支计划,全市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2006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财政总收入508,766万元,财政总支出470,752万元,收入和支出相抵,年终滚存结余38,014万元,扣除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的专款43,041万元和基金预算结余15,143万元,净结余-20,170万元[主要是县(市、区)归还历年“两会一部”中央专项借款造成]。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7,43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以下简称预算)的107.8%,增长19.4%(全市组织的财政收入完成336,786万元,完成预算的105%,比上年增长17.6%)。2006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04,16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简称“预算”,下同)的96.5%,增长25.9%。此外,全市基金预算收入47,657万元,完成预算的123.2%,比上年增长16.5%;基金预算支出46,750万元,完成预算的101.8%,比上年增长26.1%。

  以上报告的数字是根据整理期统计数(下同),与决算数相比会有一些出入。待财政决算编成后再按《预算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预算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2006年市直预算执行情况

  市直财政总收入133,771万元,财政总支出115,863万元,收入和支出相抵,年终滚存结余17,908万元,扣除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的专款11,575万元和基金预算结余5,880万元(结转的专款主要是: 市直安排的部分建设项目进度较慢;有的项目虽已完工,但业主尚未提出结算申请或正在办理结算;中央和自治区年底下达的追加指标,有的是跨年度才收到,无法在当年支出), 净结余453万元。

  市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2,423万元,完成预算的104.7%,增长6.2 %(市直组织的财政收入完成105,190万元,完成预算的101.2%,比上年增长11.4%)。市直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9,786万元,完成预算的83.1%,增长6.5%。此外,市直基金预算收入29,301万元,完成预算的129.8 %,增长22.4%;基金预算支出27,525万元,完成预算的94.9 %,增长39%。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预算监督条例》的规定,现将市直总预备费的预算执行情况说明如下:2006年市直年初预算安排总预备费980万元,其中:安排救灾救济资金100万元,安排工业品市场消防安全隐患整改经费20万元,安排疫情防控经费60万元,安排水毁水利设施修复、苏烟水库调水经费、森林防火、人工增雨等农林水专项补助经费251万元,安排政法军警部门支出104万元,安排玉博会安保技术装备等经费116万元,安排其他经费304万元,用于平衡预算25万元。

  二、2006年为完成全年预算所做的主要工作

  为确保全年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全市财政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下,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财政收入增长16%的奋斗目标

  2006年前几个月我市财政收入呈现负增长和低速增长的态势,形势严峻。为了完成市委提出的年度财税收入目标任务,市政府多次召开财税分析会,要求全市广大财税干部要站在发展大局和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重要性。通过采取了强征严管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超额完成了全年财政收入增长16%的奋斗目标任务。在全市遭受洪涝灾害和全年政策性减收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这个成绩来之不易。2006年,政策性减收因素主要有: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营业税增长受到影响;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影响个人所得税减收4,300多万元;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我市各级政府出台的财税优惠政策,部分中区直企业税收集中自治区汇缴等原因,也使财政收入减收较多。各级党委、政府和财税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力争取财税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是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明确目标,及时分解落实财税收入任务,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投入财税征收工作。二是做好税源调查分析,充分挖掘财税征管潜力,严厉打击各种偷漏税行为,确保应收尽收。全市财税部门加强对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和房地产业、第三产业的税收征管,增收3亿多元;通过以管促收、以查促收、推进纳税评估和纳税约谈共增加税收7,700多万元;通过加强对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清缴,增收了1.1亿元,增长47%。

  (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机关正常运转及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着力构建公共财政框架

  2006年在财力偏紧的情况下,各级财政部门通过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力确保工资正常发放、机关正常运转以及社会保障、法定增长支出的需要,为全市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实施粮食直补试点、良种补贴试点、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并对产粮大县给予财力奖励。2006年全市财政支农资金21,225万元(按2006年政府收支科目填报,下同),比上年增加3,584万元,增长20.3 %。建设了一批扶持农业、农村的项目和农业龙头企业,大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增加2个县(市), 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5,274万元,参合人数167.34万人,参合率达66.5%。

  二是加大对科教文卫事业的支持力度。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4万人次发放“两免一补”补助资金15,814万元;安排市教育集中区和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5,609万元,比上年增加2,764万元,改善了办学条件。2006年全市教育经费支出116,872万元,比上年增加36,483万元,增长45.4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2006年全市安排科技资金1,413万元,比上年增加304万元,增长27.4%。重点支持玉柴研发技改、科技服务“三农”及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支持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试点工作,我市60岁以上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3,231人享受到了该项奖励。加大公共医疗卫生投入。2006年全市医疗卫生支出16,027万元,比上年增加5,327万元,增长49.8%。

  三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的力度。2006年全市社会保障支出52,741万元,比上年增加12,331万元,增长30.5 %。积极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工作,参保人数达11.69万人;共发放基本养老金2.91亿元,发放率达100%;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专项补助,确保了全市4.7万名城市低保对象低保补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从10月1日起全面启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市共投入农村低保资金176.9万元,受益人数达5.9万人;安排资金2,454万元支持做好水毁民房重建等自然灾害救济工作,救灾救济48.8万人次。此外,努力做好五保户供养、民政优抚对象补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加大再就业专项补助力度、稳步推进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监督管理等工作。

  四是加大公检法司和驻玉部队投入。2006年全市公检法司支出23,732万元,比上年增加3,159万元,增长15.4 %,重点用于市公安业务技术大楼、驻玉部队营房设施建设和政法专款补助,基层政法单位业务用房得到维修,大大改善了我市各级公检法司机关的装备水平和基础条件,提高了政法机关的执法能力。

  (三)集中财力支持经济发展

  各级财政部门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振兴工业、服务工业”大会战、“爱我家园、建我玉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和“服务南博会、办好玉博会”及为民办“八件实事”等中心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两个率先”、“两个融入”,积极参与研究支持玉柴项目发展、重大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土地储备的扶持政策措施,积极参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积极筹集资金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仅市财政用于基本建设和事业发展及偿债支出4.6亿元,重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市经济开发区、举办第三届玉博会经费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建设。玉林会展中心、江南公园及玉林城区一批道路建设改造工程顺利竣工。2006年市直财政预算安排为民办实事资金4,083万元,确保完成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水利建设大行动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等为民办实事工作任务。

  (四)创新财政思维,大力推进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

  一是认真实施好自治区对下财政体制和“三奖一补”政策。二是研究完善县对乡镇的管理体制的政策,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三是按照中央的部署,全面推进了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认真做好预算单位的培训工作,对2006年预算收支按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模拟转换。四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根据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依法依规编制部门预算,加大实施部门综合预算的力度,市直财政使用“e财”系统编制部门预算,提高了预算编制的质量和效率。五是扩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范围,积极推进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2006年市直把财政统发工资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支付,扩大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范围。同时深入各县(市)指导开展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积极推进各县(市)区进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2006年北流市和博白县在县级全面推行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现了市委市政府年初提出的力争在2006年有2至3个县(市)区开展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目标要求。其他县(区)也着手开展了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在2007年县级全部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六是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银行代收的办法,确保收入及时、足额缴交入库。七是进一步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严格银行账户的开设,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市直2007年起把各种财政资金专户归集到国库统一管理,强化财政资金安全监督。八是深化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全市已实行“管采分离”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加强了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完善内控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防范政府采购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九是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除北流市做好全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外,其他县(区)也着手进行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实施粮食直补、对种粮农民综合补贴、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一系列财政惠农措施,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此外,在推进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零户统管”、落实贫困家庭中小学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五)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为契机,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制定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实施方案,抓好关键岗位和重点人员的自查自纠工作,针对政府采购领域监督较薄弱的情况,及时制定了政府采购监督员管理办法,强化了监督员对政府采购全过程的监督。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回头看”。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为契机,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提高了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六)建章立制,强化监督,规范财经秩序

  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把多年来制定的《关于规范地方财政担保行为的通知》、《玉林市财政局廉政建设措施》、《玉林市财政局财政检查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财政局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等规章制度编制成册发放到职工手中,认真对照学习,严格执行。二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力度。强化有关财政管理与改革的专项检查,整顿收入秩序,堵塞收入漏洞,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积极配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改善投资环境,坚决制止乱收费行为。三是加强财务会计监管工作。强化会计基础管理,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财会工作的管理水平。四是认真抓好对财政收入质量和财政支出拨付使用效益的监督。同时加强财政内部监督,健全和完善资金审批、拨付等内部监督制度,依法管理预算收支,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五是配合市纪委、监察局开展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性收费进行全面检查。六是严格执行《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预算监督条例》,依法理财治税,依法加强预算管理,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严格执行《审计法》,积极支持、配合审计工作,依法接受审计监督,自觉维护财经纪律。

  (七)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财政工作水平

  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面贯彻落实到财政工作之中,通过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理财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财政发展能力。举办全市财政系统干部培训班,对市财政局全体干部及县(市)区财政局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乡镇财政所长等250多人进行了培训,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确保财政对下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改革的顺利进行。

  2006年,我市在人均财力不足全区平均水平一半,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预算任务,这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的结果。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市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财政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缺乏大财源,财政增长后劲不足;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的比重仍偏大,财政收入质量有待提高;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财政资金使用分散,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分级财政、分级管理的理念还没有得到落实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采取措施,通过推进改革和加强管理等逐步加以解决。

  三、2007年全市与市预算草案

  根据全国、全区财政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以及对2007年全市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2007年全市与市直预算安排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玉林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对财政工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两个融入”,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玉林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项活动”、“两大会战”、“四个重点”、“八件实事”的工作部署,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以培植财源、做大财政“蛋糕”为中心,大力支持经济发展;以完善财政体制和税收征管制度,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为重点,进一步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确保重点的方针,狠抓增收节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财政管理,健全财政监督,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一)2007年全市预算草案

  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90,541万元,比上年实绩增加13,108万元,增长7.4%(2007年全市组织的财政收入387,30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加50,518万元,增长15%)。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总支出各安排511,263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35,187万元,增长35.9%,收支平衡。此外,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安排70,371万元,比上年实绩增加8,478万元,增长13.7%;基金预算支出安排70,371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25,945万元,增长58.4%。

  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1)工商税收收入109,175万元,增加17,816万元,增长19.5%;(2)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收入11,409万元,增加1,235万元,增长12.1%;(3)非税收入69,957万元,减少5,943万元,下降7.8%。

  在全市财政总支出中,一般预算支出安排413,532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94,864万元,增长29.8%;转移性支出19,834万元(含体制上解和专项上解),增加2,147万元,增长12.1%。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向各位代表报告的2007年全市预算是代编的预算,是一个指导性的指标,待各县(市)区预算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我们再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汇总后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根据财政部的统一部署,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根据改革的要求,2007年预算草案的编制均采用新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有关预算收支的安排也已根据新的科目名称和口径来说明。

  (二)2007年市直预算草案

  2007年市直一般预算收入安排46,693元,比上年实绩增加4,270万元,增长10.1%(2007年市直组织的财政收入120,97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加15,780万元,增长15%。其中:上划中央收入60,758万元,增长18.5%;上划自治区收入13,519万元,增长17.5%)。在市直一般预算收入中: (1)税收收入33,413万元;(2)非税收入13,280万元。

  2007年市直财政总收入与总支出拟各安排139,031万元,收支平衡;比上年年初预算106,401万元增加32,630万元,增长30.7%。

  在市直财政总收入中:(1)一般预算收入46,693万元;(2)基金预算收入40,130万元;(3)转移性收入33,500万元;(4)上年结余收入17,908万元(其中:一般预算结余12,028万元,基金预算结余5,880万元);(5)调入资金800万元。

  在市直财政总支出中:(1)当年一般预算支出83,539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69,390增加14,149万元,增长20.4%;(2)转移性支出9,482万元,增加61万元。其中:上解上级支出6,277万元,对兴业、福绵体制补助支出3,205万元;(3)基金预算支出46,010万元,比上年27,590万元增加18,420万元,增长66.8%。

  在市直一般预算支出中,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469万元;(2)国防支出1,541万元;(3)公共安全支出11,014万元;(4)教育支出7,363万元;(5)科学技术支出431万元;(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498万元;(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05万元;(8)医疗卫生支出5,194万元;(9)环境保护支出696万元;(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223万元;(11)农林水事务支出3,120万元;(12)交通运输支出452万元; (13)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5,118万元; (14)其他支出19,215万元。

  (三)关于2007年市直预算收支安排说明

  1、关于市直财政收入安排。2007年市直财政收入安排增长15%。主要考虑玉柴税收增长和市直属三个经济园区新增税源因素,玉—北—福一体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个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建设,以及经济增长、企业效益好转、干部职工薪金增加、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税率会相应增加税收收入。但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调整税率,调高企业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兑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应抵未抵、应退未退税款以及财税一次性收入等因素减收也较大。加强和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国有资产产权处置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会使非税收入有所增加,但随着依法治市工作的深入开展,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取消部分行政收费项目和罚没收入项目,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会呈减收趋势。综上所述,经济发展带来税收增加,但减收因素较多,因此,2007年市直财政收入按增长15%来安排是积极的。

  2、关于市直财政支出安排。2007年市直财政预算安排体现“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科学发展”、“量力而行,量财办事”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财原则。按照规定的预算支出顺序,首先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性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的需要,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转和执法办案必需的经费,然后再视财力情况安排事业发展经费、基本建设和偿还债务的支出。按照新的政府收支科目分类,在具体安排上:

  一是足额安排人员经费39,480万元,其中:对套改工资、增人增资、年终奖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配套资金和自治区即将出台的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政策所需资金作了必要预留。其中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市级配套资金增支738万元。

  二是按照 “零基预算”的原则,合理安排机关事业单位运转经费25,575万元。除对个别单位增加新的特殊工作任务,适当安排必要的专项业务经费外,正常公用经费基本维持上年水平。

  三是按照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保持社会稳定的要求,对各项社会保障经费按有关政策规定作了安排。

  四是确保农业、科技、教育支出按法定增长要求安排(即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8.7 %的增长幅度,详见附表1)。具体安排情况是:农业经费建议安排4,652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安排的3,098万元增加1,554 万元,增长50.2%;科技经费建议安排731万元(其中:用于农业科技经费403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安排的264万元增加467万元,增长176.9%;教育经费建议安排8,75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安排的7,219万元增加1,531万元,增长21.2%(详见附表2)。此外,计生经费建议安排248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30万元,增长13.8%。

  五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开展“一项活动”、“二大会战”、“四个重点”、“八件实事”的部署要求,对基本建设项目和事业发展及偿债资金建议安排64,494万元,加上“一事一议”筹集用于市体育中心建设资金2,500万元和其他财政性资金4,961万元,共安排71,955万元。其中: 安排玉—北—福一体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13,072万元;不列入玉北福一体化项目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项目资金8,672万元;安排承办全区第十一届运动会经费1,200万元;安排为民办实事资金6,436万元(其中办好“八件实事”资金1,105万元);安排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助资金200万元;安排市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资金3,274万元;安排支持“三农”发展扶持资金3,213万元;安排偿债准备金1,007万元。此外,加大了对城市管理项目、城乡清洁工程的支持力度。

  2007年市直财政支出安排建议数比上年年初安排增加支出32,630万元,但一般预算可用财力增加较少,主要考虑基金预算收入的增收来平衡。但基金预算中的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安排23,000万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作出这样的支出安排是打得很满的。

  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确保圆满完成2007年预算任务

  2007年是我市全面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玉林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和我市建市十周年,我市面临加快发展的多重机遇。圆满完成全年的财政预算任务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顺利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至关重要。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的预算任务。

  (一)第一要务是培植财源、增强财政发展能力

  努力把财政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加快形成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的机制。

  一是突出抓好工业税源的培植。在支持玉柴等强优企业加快发展的基础上,今年市财政安排市直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资金3,274万元,集中财力支持市经济开发区、玉柴工业园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三个园区发展。认真研究财政如何支持政府筹划重大工业布局、建设近海工业园区和实施“通江达海”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升市、县重点工业园区的战略地位,倾全市之力争取上几个重大工业项目(指税收过亿元的项目)。优化组合现有的财力资源、土地储备资源和其他政府资源,优先向重点工业园区配置。

  二是整合政府财政性资金支持政府构建投资融资平台,支持经济发展,突破资金颈瓶制约发展问题。认真研究整合政府财政性资金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和放大作用。今年市财政共安排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事业发展及偿债资金7.1亿元,其中安排玉北福一体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1.3亿元,安排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项目资金8,600多万元。此外,大力支持政府构建工业、城建投资融资机制,主动解决工业发展、土地储备资金颈瓶制约经济发展问题,推进“一项活动”、“二大会战”、“四个重点”、“八件实事”工作。积极向中央、自治区申请项目补助资金;同时,通过整合政府资产资源,统筹安排土地经营收益资金、中小企业投资信用担保资金等措施筹集资金,大力支持城市建设和事业发展。

  三是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洛湛铁路、兴业至岑溪高速公路、出海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及城乡道路设施建设;支持玉林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城东新区等城建项目建设;支持城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建设。

  四是制订财政政策促进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建项目建设,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互动发展。努力保持城市房地产业和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增强玉林作为桂东南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发展能力。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品牌建设,打造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玉柴动力之城、北流瓷都、福绵世界裤子之都、博白中国芒编城等城市名片。确保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增长而持续快速增长。

  五是依法加强财税征管。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做到应收尽收、均衡入库;同时,坚持实事求是,着力提高财政收入增长质量。清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坚决制止违规减税免税行为。坚持实行财政收入目标考核责任制,完善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

  (二)严格执行自治区对下财政体制,完善市对下财政体制,规范财税征管关系,努力缓解各级财政困难

  一是努力缓解市、县、乡三级财政困难。玉林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均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支出均处于全区后列,每年新增财力不够偿还农村“两会一部”历史欠债,虽然近年来获得自治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和其他财力性补助资金增加较多,但随着各种刚性支出同步增长,财政困难仍难以缓解。因此,要加强与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工作联系,积极争取自治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三奖一补”和其他财力性补助及各种专款补助,增强全市各级财政的保障能力。

  二是严格执行自治区对下财政体制,完善市对下财政体制,坚持“分级财政、分级管理,分灶吃饭”的原则,市财政资金原则上只安排市级事权的支出。市和县(市)区的财政困难,应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以及申请自治区转移支付补助等多渠道解决。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村沼气池建设等市级配套资金市财政按政策规定作相应安排;对属全市性重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继续实行“一事一议”办法筹集建设资金。

  三是进一步规范市直与县(市)区、市财政与市直属三个经济园区的财税征管关系,调动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做大财政“蛋糕”的积极性。

  (三)深化财政管理改革

  一是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规范政府理财行为。完善市直部门预算和财政国库收付集中收付制度,完善预算指标管理体系,实施项目滚动预算。县级财政要实施规范的部门预算,未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县(区)要在年内推进。完善县(市)区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进“乡财县管乡用”等财政管理方式。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建立财政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各级政府举债要在财政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要建立和健全偿债准备金制度,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此外,还要加快推进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零户统管”和“金财工程” 建设。

  二是着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积极会同组织、编制、教育、农业等部门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和创新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强力规范政府非税收支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精神,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征收管理,按土地出让总价款全额缴入财政国库,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和加强国有企业资产处置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包括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利润,国有股股利、红利、股息,企业国有产权(股权)出售、拍卖、转让收益和依法由国有资本享有的其他收益,应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对非税收入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大力推进部门综合预算,并把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与清理津贴补贴、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

  四是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津贴补贴发放制度,促进收入公平分配。

  五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实现政府资产的有效监管。

  六是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不断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优化政府财力资源配置,构建文明和谐社会

  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按规定顺序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在足额安排人员工资性支出和政权运转经费的基础上,努力增加社会保障和农业、教育、科技法定增长支出的投入。支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要考虑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社会和谐。2007年重点解决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教育等民生问题;重点支持“两大会战”、“四个重点”工作和做好“八件实事”。

  二是构建公平分配机制。深化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资金分配政策,公平分配财政资金,促进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注重科教兴玉,建设和谐玉林。稳步推进“普九”攻坚,巩固提高“两基”水平。推进教育集中区建设、人才小高地建设。支持市体育中心等一批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支持承办好全区第十一届运动会。

  三是倾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让公共财政阳光照耀农村。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支持做好我市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切实贫困农村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认真落实各种惠农政策,实施好粮食直补、对种粮农民综合补贴、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农机具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提高农业综合发展能力,重点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四是坚持勤俭节约,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市财政面临的主要矛盾。因此,在发展经济,努力做大财政“蛋糕”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支出管理,勤俭理财。要切实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两个务必”的要求,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特别是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要改革和完善公务活动接待制度,严格差旅费和会议费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加大监管力度,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花钱大手大脚,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加强财政监督,推进财政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财政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人大通过的支出预算。在预算执行中确需增加支出安排的,必须按法定程序做出预算调整报经人大批准,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审计监督。整顿规范财政税收秩序,抓好财政支出项目的检查监督。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对专项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和支出绩效情况进行评价。尤其要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财政评审力度,通过财政评审合理确定投资项目资金安排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会计监督管理,提高会计执法质量。不断强化自身监督,把依法理财、规范管理、严格监督和建设法治财政贯穿到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

  (六)搞好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财政部门要积极参加“管理服务创新年”活动,大力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干部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体现管理”的理念,真正做到“精简务本、行必责实”。其次,要切实加强理财能力建设,努力提高五种理财能力:增强与时俱进意识,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提高服务大局能力;增强公共财政意识,提高统筹平衡能力;增强效益财政意识,提高科学算帐能力;增强依法理财意识,提高监督自律能力。财政干部要做到“慎权”、“慎欲”、“慎友”、“慎微”、“慎独”、“慎终”,不断创新财政工作思路,建设一支有激情、干实事、求实效的财政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2007年财政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玉林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对经济财政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财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努力增强理财执政能力建设,认真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和建议,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全年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吴靖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