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大连摄影家带回神秘非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5日01:20 大连晚报

  大连摄影家带回神秘非洲

  ■文/首席记者 张晓帆

  见到边缘,是大年初五的上午,他肤色黝黑,满是非洲阳光的痕迹。“这几天,我天天晚上梦见非洲,梦见那些自由自在生活着的动物,非洲情结已深深根植于我的灵魂中了。”边缘是大年三十回到大连的。近20年间,他一直周游世界在各地拍片,非洲之行却让他第一次有了“时差感”,“其实相差不过5小时,落差却很大,因为那是一片完全不同的土地。”

  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非洲神秘广袤而又陌生蛮荒。而在鸟类摄影家的眼中,它却是一片圣地。不仅仅因为它拥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更在于这里的人们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他们将野生动物看成是人类的朋友,竭尽所能地不去打扰它们,让野生动物在原始生态的环境下自由自在地生息繁衍。

  买了7年的水洗裤

  飞机上的一场虚惊

  其实早在1998年,边缘就萌生了去非洲的想法。两年后,他买了一条又薄又结实的水洗裤,准备去往非洲时穿。这条裤子在柜子里放了7年,今年2月4日,他终于穿着它飞往非洲大陆。

  “多年来我搜集了一切有关鸟的文章,由此了解到,在非洲的纳库鲁湖,当10万只火烈鸟冲天而起时,会出现遮云蔽日的奇观。”边缘告诉记者,他曾经不相信鸟的密度会达到如此程度,一切却在非洲得到了验证。“我拍出了不比当年看到的图片差的作品。”他介绍说,如同丹顶鹤代表中国,白头翁会让人想起美国一样,火烈鸟代表了非洲,在纳库鲁湖生活有150万只,这种鸟通体白羽透着玫瑰红,静如白雪铺地,动若红霞映天。动身前,边缘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拍出3张可以收录到“终身成就集”中的作品,他相信火烈鸟不会让他失望。

  非洲之行注定难忘。从广州一上飞机,边缘就遇上了一场“炸弹惊魂”。有人从上海打来匿名电话,称这趟飞机上的某个人携带有炸弹。于是,飞机延迟起飞,所有的乘客都被全面检查、问讯,终于发现是虚惊一场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

  非洲的味道

  改装丰田面包车

  边缘坦承,即使走南闯北多年,他对非洲也有先入为主的“印象”。“我不怕吃苦,却有两个‘精神障碍’,一是艾滋病,二是疟疾。”果然,刚登机,边缘就嗅到了“非洲味道”,那是一种汗腺与体味混合的气味,而到了安布塞利,空气中则满是辛辣的气味,来自一种此地独有的草。这两种气味,加上特殊的“非洲西餐”,成了记忆里“非洲的味道”。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下飞机,晴空万里的情景一下子驱赶了边缘所有的担忧。“那是与大连完全不同的景色,开阔、坦荡,长颈鹿就在机场周围悠然散步,树上全是各种鸟,鹰则盘旋在城市上空,我真正感觉自己到了动物乐园。”紧接着,黑人导游和一辆8座位丰田面包车出现了。这车子后面竖着3米高的天线,司机头顶位置安装着一部无线电发射器,车尾还写着限速80的字样。“这就是要伴随我十几天非洲行程的车?”边缘产生了怀疑,但是很快,他就明白此面包车非彼面包车,它是四驱,底盘经过加固,车内原有座位全部拆掉,焊上铁座位,四周用钢管固定,天棚则割出一块方形,可以升降,供观光客、摄影家随时站起观看。

  日后的行程里,边缘一点点明白了改装车的好处:肯尼亚境内仅有很少的高速公路,其余路段一律保持着最原始的样貌,晴天尘土蔽日,雨天泥泞不堪。颠簸自是不用说了,一路上,陷入烂泥、坑洼地是常有的事。而这里的通讯设备又异常落后,全靠无线对讲机联系。不管是陷入困境的车子呼唤同伴帮忙,还是某位司机发现了野生动物,需要通知别的车辆,对讲机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奔跑的马赛人

  守规矩的阿尤布

  非洲走一遭,相机里都会留下马赛人的影像。这些总是光着脚丫的土著人,住在树棍与泥巴扎成的房子里,身披彩装头顶饰物,脸上画着各种图案,他们本身就是风景,但是拍摄他们是要付钱的。“马赛人认美元,每拍一张照片得付1美元。”边缘渐渐琢磨出为什么奥运会马拉松赛的冠军多是非洲人,“他们的脚格外大,小孩子从小就光脚跑着上学,成年以后围猎为生,这个民族总在奔跑中。”有趣的是,非洲大陆的自然链条里,马赛人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羚羊等小动物最怕狮豹等凶猛的大型动物,而狮豹最怕的则是马赛人。马赛人出门必带两样东西:棍、矛或刀。“几千年时光让野生动物形成了‘条件反射’:一看到穿彩装、手拿棍与矛的两条腿动物走近,就意味着危险来了。”捕猎是马赛人生存的方式,他们与狮子、猎豹一样,已成为大自然生物链的一个环节。

  司机阿尤布50多岁,已经开了28年车,印度血统。十几天相处,摄影家为阿尤布总结出几大特点:宁可吃灰,绝不做开路先锋;从不超车,始终保持时速80公里;绝对遵守保护区各项规章制度;从不走没有车辙的路。一开始,边缘还嫌他没有“闯”劲,几天下来,发现他们的面包车是一同出发的车队里唯一没有陷过的车,他服了。“阿尤布实际上代表了肯尼亚人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心怀敬畏,充满尊重。”

  5件大行李

  近9000张照片

  4台照相机、1台摄像机、7个镜头、1台电脑、3个硬盘、4个2G的CF卡,除此以外还有各种野外用具、医疗用品,甚至连给非洲小孩的小礼物都带得足足的,如此充分的准备难怪让同行惊呼:“你简直把‘边缘工作室’搬到非洲了!”更令人叫绝的是边缘对付海关申报的招数:按规定,携带专业摄影器材入境需要申报,手续复杂,费用相当可观。边缘所有“武器”成功过关,是因为他把各种器材分解拆卸,分装到5大件行李里。这其中甚至包括用来稳定三脚架的豆袋,以至于面包车奔跑的过程中,边缘照样可以从容地拍摄。

  近9000张照片就这样拍摄出来,如同战场上打“梭子枪”,常常是发现了一种动物后,一梭子“子弹”就扫出去了,“我完成了3张作品的既定目标。”让记者吃惊的是,谨慎的摄影家认为,近9000张图片中,达到发表水平的不在少数,但称得上“作品”的却只有几幅,而这已经是“收获不菲”了。十几天,边缘去了肯尼亚三大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安布塞利、纳库鲁湖和马赛马拉,分别拍摄了非洲象、火烈鸟、犀牛、非洲狮、猎豹等。除了这些“主角”,一路上,他更是发现什么就“一网打尽”,题材非常丰富。

  把握30秒机会

  走向世界的摄影家

  虽然相处时间很短,边缘却透过镜头窥见了野生动物的“内心情感”。“非洲象体形巨大,情感却很细腻。当它们要通过路口时,大公象会带头先行,小象则被成年象夹在中间,老公象断后。”边缘曾看到大象种群通过车队夹缝的情景:3头成年公象呈三角形抵住车队,让种群在中间经过,那种“责任意识”让人动容。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动物,保护区早7时开放,晚6时即闭门,严禁任何观光客下车,也不许给野生动物喂食,更不得吼叫、出怪声。所有的观察与拍摄都只能通过头顶那块可升降的棚顶完成,机会转瞬即逝。边缘忘不了拍火烈鸟那天,中午时分,司机喊大家吃饭时,他仍在拍摄。火烈鸟突然腾空而起,一时间彩霞满天,天地之间一片粉红,场面十分壮观美丽,边缘赶紧举起相机,胶片、数码、摄像,三种记录方式从容不迫来了一遍,而同行却手忙脚乱地从背包里拿相机,换镜头。“前后不过半分钟,火烈鸟已经远去,壮观场景不再。摄影就是这样一种30秒的艺术。”类似的情景在当日傍晚又出现了一次,太阳落山的瞬间,霞光万丈、红袖半边天,10万只火烈鸟腾空盘旋,边缘再次获得绝美作品。

  一路上,有过很多这样的“瞬间”:一天中午,两只非洲狮懒洋洋地踱过来,躺在车轮旁阴影下乘凉,那时候边缘距离狮子不过1米,伸手可触;他更目睹了狮子吃狐狸,狐狸同伴在一旁“吱吱吱”惨叫的情景……“我拍了20年鸟,却绝少有如此近地与野生动物亲近的机会。纯自然的状态让我的情感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这会是每位到过非洲的人共有的感觉。”边缘表示,探路非洲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开始,是了解动物王国现状的开始,更是以中国摄影家的身份走向世界的开始。他希望以中国文化的背景、以对动物深入的了解、以高超的摄影技法去创作独特的摄影艺术,在非洲大陆这块艺术沃土上留下中国痕迹。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