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临终前,她决定捐献遗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5日01:51 现代快报

  她没能战胜病毒性心肌炎

  昨日上午8时30分,“张旻宁遗体捐献仪式”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狭窄的太平间内举行。短短10分钟的仪式简朴而感人,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向死者三鞠躬,院长黄峻说,这是该医院10年来接受的第一例遗体捐献。

  张旻宁的丈夫刘宁宝面容憔悴,默默地注视着妻子的遗容。妻子重病的一个半月里,他没睡过一天安稳觉。

  1月6日晚上,张旻宁突然发烧,当时她自己吃了点感冒药。谁知感冒未见好,却很快出现了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后来症状竟越来越重,家人赶紧将她送到医院。经检查,张旻宁被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1月12日张旻宁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一呆就是41天。2月22日,张旻宁由于病毒性心肌炎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病重时她想捐献遗体

  张旻宁是南京一家幼儿园的保健老师,平时性格很开朗,幼儿园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她。“我老伴儿从来没有畏惧过死亡。”刘宁宝这样评价自己的妻子,“在她生病清醒的时候,知道自己病情恶化之后便有了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想法,起初我很震惊。可是她反复告诉我,这样做是为了让生命拥有更重要的价值,也给后面得这种病的人提供治疗的经验。”

  刘宁宝觉得应该尊重妻子的选择,便和岳母商量。80多岁的老人在知道女儿有这样的想法之后,一时间老泪纵横,老人就这么一个独生女儿,从情感上来说,接受不了。经过一天的考虑,老人选择了尊重女儿的要求。2月22日下午,刘宁宝在妻子遗体捐献申请书上签了字。就在签字的当天,23岁的女儿突然冒了一句:“妈妈被解剖的时候会不会很难过?”刘宁宝和岳母听了之后,又是一阵心酸和难过。

  遗体捐献仪式结束后,刘宁宝替老伴儿交上一笔最后的治疗费用,就一直静静地等候在解剖室外面,几个小时后解剖结束,他将把张旻宁的遗体送往殡仪馆。

  省人医解剖室闲置10年

  在得知张旻宁自愿捐献遗体的消息后,江苏省人民医院的病理科主任范钦和非常激动。他说,病理解剖室已经闲置了10多年,医院一度考虑取消解剖室,最后坚持保留下来了。

  这间解剖室已经显得十分陈旧,“在遗体解剖的前一天,院方给解剖室重新通了水电,对一些医疗器械进行修理和更新。”范主任说。

  范钦和表示,遗体捐献作为病理解剖在10多年前还是比较多的,近10年来数量急剧减少。解剖学对医生的重要性,就像建筑师离不开图纸一样。 张旻宁所患的病毒性心肌炎,从临床来说死亡率非常高,达到70%~80%。这种由于病毒感染影响到心脏再导致死亡的病例非常少见,靠临床症状和医疗器械是检查不出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变化的。通过人体解剖,可以全面直接地观察整个疾病的原因,为日后治疗这类疾病提供医学数据,也可以判断这类病种对后代的影响。范主任表示,器官完整、没有肌肉萎缩的遗体非常珍贵,他们会科学地加以利用。

  快报记者 安莹 文

  快报记者 赵杰 摄

  2月22日,南京的张旻宁女士走完了53年的人生路程。她临终前的愿望是,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绽放。昨天,虽然捐献眼角膜的遗愿已成泡影,但遗体捐献则格外顺利,这是江苏省人民医院10年来所接受的第一例遗体捐献。

  据了解,南京市红十字会1995年底开展志愿捐献遗体工作,截至2006年,南京市及周边地区已有4000余人申请并办妥了遗体捐献手续,近500人实现了生前愿望捐出了遗体,另有500余人登记捐献眼角膜。

  南京市志愿捐献遗体、眼角膜目前有4家登记接受单位,分别是南京医科大学登记接受站、东南大学医学院登记接受站、南京红十字眼库、志友协会办公室。

  南京志友协会副总干事殷明表示,对于目前的遗体捐献应该建立一套完善和严格的遗体捐献法规,从捐献开始,到最终的使用,都能有一些法律的程序和文件证明,来保证人体标本用于正当的场合。殷明还表示,常有志愿者签约却反悔,受捐工作很被动,有些志愿者死后往往是其子女反悔令捐献不成功。

  殷明介绍,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若志愿者的家属不愿意履行捐献遗体的申请,接受站也毫无办法。据了解,因为捐献遗体是志愿行为,目前国家并没有对登记捐献遗体的人有任何特殊的奖励。

  快报记者 安莹

  呼吁立法

  规范遗体捐献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