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名人”过年也开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5日11:39 汉网

  汉网消息 过年啰!喝酒了吧?炸鞭了吧?一家人团聚开心吧?您家的这个年过得一定不错,想知道“名人”怎么过年吗?春节七天里,记者走近一些曾在晨报上频频亮相的新闻名人,让我们去看看他们的春节有何不同——

  【刘继平】

  

“名人”过年也开心

  去年11月,晨报报道了武汉水上公安王家巷派出所民警刘继平的事迹,他千金一诺,抚育女囚之女并帮助其考上大学的故事被广为传颂。

  帮两个走失娃找到妈

  记者夏晶通讯员刘胜斌

  大年初一,民警刘继平险些被小丫头咬了。

  下午4时许,刘继平带领民警在汉口江滩巡逻,一游客报警:在防汛纪念碑附近有两个小孩走失。两名走失的小姑娘只有五六岁,正在找妈妈。刘继平问她们的家庭情况,小姑娘瞪着眼睛不理他。

  刘继平将两人带到派出所。不想两人大哭大闹,嚷着往外跑。刘继平赶紧通过江滩广播室,播寻人启事。

  刘继平去拉她们,没想到两个小姑娘抱住他的手就咬,幸亏他躲闪及时才没被咬到。见两个倔丫头坚决要走,刘继平只好和民警黄辉一起,跟在她们后面,走了约2公里路。

  江滩广播室传来消息,有两名家长正急着找孩子。刘继平领着两小孩来到广播室。母女相认,激动不已。

  【姚丽】

  去年12月,晨报报道了新洲孤儿姚丽的故事,感动了广大市民,小姚丽成为江城2400多名社会孤儿的代表,也成为城市孩子的励志榜样。

  小姚丽压岁钱涨了

  记者柯美学

  过年对新洲孤儿小姚丽来讲,印象最深的是压岁钱翻了一番。

  去年腊月,汉口一位姓何的伯伯出钱,为姚丽家装了一部电话。大年初一,小姚丽就用这部电话给记者拜年。

  姚丽在一篇名为《压岁钱》的日记里这样写着:“除夕夜,爷爷在家里堂屋中间生了一堆火,一家人围坐在大火前‘守岁’,整个屋子暖烘烘的。”

  她告诉记者,当天晚上,爷爷奶奶叮嘱她和哥哥要刻苦学习。爷爷从口袋里掏出两张崭新的20元钱,她和哥哥各得到一张。这是他们的压岁钱,姚丽将压岁钱放在棉袄里层的口袋里。

  姚丽去年的压岁钱是10元,“今年和去年比,翻了一倍”。她准备用这20元钱买些笔和本子。初九就要回学校报名了,“我盼望早点见到同学们。”

  【何凯、何璇】

  今年1月,晨报报道江城爱心人士争当孤儿兄弟何凯、何璇的家教老师后,这对患难兄弟成了接受“孤儿家教”的标志性人物。

  孪生兄弟享受“孤儿家教”

  见习记者彭学武

  大年三十晚上,何凯、何璇这对孪生兄弟,意外从老师祁佳鹏的妈妈熊俊那里,收到了100元压岁钱。祁佳鹏为他们补了3次课。

  收到压岁钱,兄弟俩意外之余,感到很开心,他们表示会用这些钱去买学习用品。“好好学习,报答熊妈妈!”

  大年初六,祁佳鹏与两兄弟相约到快餐厅讲课。“我28号又得回北京上课去了,在返校之前,我想多给兄弟俩讲几次课!”祁佳鹏告诉记者,兄弟俩学得很认真,接受能力都还好,但是学习习惯有些欠缺。

  “祁老师的课讲得很仔细,很容易接受,我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弟弟何璇提起祁老师就笑了,“离中考只有几个月了,我们兄弟俩一定会加倍努力,争取考上理想的高中,来回报祁老师以及所有关心我们的人。”

  【鲁素珍】

  

“名人”过年也开心

  鲁素珍(资料图片)记者张偲摄

  去年11月,晨报报道民政部“孺子牛奖”得主鲁素珍后,鲁素珍成了江城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

  “孺子牛”妈妈心系福利院

  记者柯美学

  大年三十,市第二福利院春节放假。根据院里安排,除夕夜鲁素珍不值班。

  连续在单位度过了16个除夕夜,如今鲁素珍终于可以在家过年,她反倒有点不习惯。

  就在这一天,鲁素珍真正体会到自己是一个家庭主妇。她要和丈夫一起做一顿丰盛的年饭,她要陪孩子和丈夫一起看春晚。

  鲁素珍说,她仍然没有办法忘记福利院里那些孤残老人和儿童。她常常不自觉地感到自己好像还在单位“守岁”——到各个病区、病房看看。尽管不用值班,但鲁素珍还是给值班的护士们一一打了电话嘱咐。

  初三一大早,鲁素珍带着儿子出发去单位值班。她带了很多糕点礼品,给福利院里的同事和老人小孩拜年。

  【胡凌志】

  去年,黄陂男孩胡凌志的父亲惨遭不幸后,晨报跟踪报道这个苦命男孩后,社会各界施援手。胡凌志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人物。

  新年独自守孝三天

  黄陂男孩想妈泪花流

  记者詹琦

  今年春节,黄陂男孩胡凌志没有摆脱孤独阴影。根据当地风俗,因父亲去世第一年,新年他要呆在家守孝三天。

  除夕夜,叔伯及姨妈等给胡凌志送来鱼肉、糕点及鞭炮等物,并为其父胡元华进香。大家走后,胡凌志一人坐在黑白电视机前看春晚。

  新年钟声敲响之际,小胡也和其他人一样放爆竹。“要是妈妈也在家多好呀……”想着因精神病离家出走的妈妈,小凌志泪花直流。

  过年三天,胡凌志每餐都是自己做饭。想找到妈妈,是胡凌志新年最大的愿望。大年初四,胡凌志就迫不及待地骑自行车给外婆拜年,他盼望妈妈能回来。

  【田振东夫妇】

  去年12月,晨报报道老教授田振东夫妇全城征女儿后,搭建“空巢爱心联盟”,引发全社会对“空巢”现象的关注,并在社区作出有益尝试,影响波及国内外。

  老教授家有了“填巢人”

  记者孔超实习生卫丹凤到大年三十这一天,田振东教授夫妇家有“填巢人”已28天了。

  记者拜访田振东教授夫妇时,看到了加盟这个家庭的“填巢人”阿凤。

  丁淑惠笑着说,在儿子出国后的6年里,5年的春节,都是她和老伴相守,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是和在地球另一边的儿子通电话,但时间毕竟有限,只能听见儿子的声音,只能看儿子、儿媳、两个孙女的照片。

  如今有了阿凤,田振东夫妇感觉心灵有了些寄托,自阿凤进门的第一天起,他们就给儿子报了信。在春节里,阿凤原本有一些亲戚要走,但因“父母最重要”,阿凤没有离开,而是忙着和丁淑惠一道上街买年货。

  散步、逛街、买菜……别人家有的天伦之乐,在田振东夫妇看来,他们一样也没有少。

  大年三十晚上,菜虽然不比往年多,但老两口却能感觉到别样的滋味,那是久违的家的温暖。

  田振东夫妇盼望社会上的空巢老人都得到家的温暖,得到关爱。

  【黄佳鑫】

  

“名人”过年也开心

  小胖墩黄佳鑫(资料图片)见习记者陈亮摄

  去年3月起,晨报连续报道“减肥明星”黄佳鑫艰难的减肥历程,因体重从325斤减至140斤,他成了江城的名人。

  小胖墩不怕人笑话了

  记者滕翔昊实习生涂舟

  今年春节是黄佳鑫最轻松的春节,从325斤减到140斤,如今他做什么事都变得轻松起来。

  黄爸爸开心地说,今年春节一家人最高兴的事就是佳鑫的体重下降了,吃饭也不像以前那样,佳鑫只吃点青菜加半碗米饭就不再多吃了。

  黄爸爸说,儿子在爱民减肥中心近1年的减肥经历,不仅减掉了身上过多的脂肪,还让他养成了比较好的生活习惯,不再暴饮暴食,每天都要走5公里的路。

  大年初一,黄佳鑫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外出游玩,他们在公园放风筝,在江滩看风景,一家人其乐融融。

  佳鑫告诉记者,以前因为太胖,怕人笑话不敢出门玩,现在好了,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过段时间我还准备去黄鹤楼玩。”佳鑫说。

  【张德胜】

  

“名人”过年也开心

  手拿荣誉证书的张德胜。见习记者苗剑摄

  去年11月,晨报报道银行保安张德胜不畏危险擒劫匪的事迹后,张德胜一举成名,成为广大安保队员学习的榜样。

  英勇保安值了7天班

  见习记者李兆勤

  “这个年过得蛮平安!”昨日中午,银行保安张德胜见到记者,像见到老友一样开心。

  从除夕到正月初七,张德胜一直“窝”在银行。他并不觉得孤单。“干我们这一行的,越是休息,越得提高警惕。”除夕,当人们沉浸在万家团圆的幸福中时,张德胜正在检查银行各处的安保状况。

  初一一大早,张德胜向妻子、儿女和亲戚朋友电话拜年,表达了不能团聚的歉意。

  春节期间,张德胜坚守在岗位上,为此,他买齐了新年期间的菜、米等生活物品。“自己做饭,度过七天春节倒是别有一番滋味的。”张笑称。

  新年的鞭炮声把他吵醒,透过玻璃窗看夜空中漂亮的烟花,他心里涌动着浓浓的温馨。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