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过年的快乐是"拼"出来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5日11:56 黑龙江日报

  本报首席记者 夏德辉

  随着网络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大城市里渐渐出现了“拼客”一族,尤其新年的到来,很多“拼客”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寻找志同道合者。“拼客”们的过年生活主要有几种,包括长途拼车回家、城市里拼年夜饭、购物者利用商场优惠拼卡买年货等。这种“拼客”生活在今年春节期间表现得尤为活跃,甚至有些人乐此不疲。

  拼车:不再一票难求旅途舒适

  23日,记者打通张先平的电话时,他正收拾物品准备和妻子返回北京,因为初八就上班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张先平不再托人弄关系买火车票了,而是和同样返回北京的一家三口乘坐对方的轿车一起出发。由张先生负责大部分的油钱和过桥费。“来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感觉挺不错。”张先平说。

  张先平和妻子都是哈尔滨人,双方父母都生活在哈尔滨。他们夫妇5年前到北京发展,张先平是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副总,妻子在一家媒体供职。每年他们都回到哈尔滨和父母过团圆年。“但是每年往返的车票太难卖,虽然我们也有私家车,可是这么远的路太不安全,不能开。”张先平说,正当他今年考虑什么时候买票时,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位王先生发的帖子:夫妻两人开车回哈尔滨,新车丰田,找三人拼车2月15日早晨回哈尔滨过年。初七返回,搭车者负担一定的油费与过桥费。如需拼车请尽快联系我。”于是张先平打通了王先生的电话,告诉对方自己也有驾照,随后又与王先生见了面,双方出示了很多有效证件,核实了身份后,达成了拼车协议。

  “因为我妻子的单位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处理完,15日没有走成,在16日6时我们出发了。”张先平说,这一路上感觉真是不错,他和王先生两人轮换开车。后边他的妻子和王先生的妻子以及女儿唠得火热。“这比坐火车要好得多了,而且这一路上的费用算下来,也和坐火车的费用差不多,最主要的是随意舒适。”

  张先平告诉记者,明年他还准备与王先生一起搭伙,开他的车回哈尔滨。“不过王先生没有最后定下来,如果他不回哈过年的话,我准备找其他人。”

  与张先平有同样经历的何影也感受到了拼车回家过年的便利和快乐。9日,她在哈尔滨拼客网发了一个帖子:我和先生想在2月14日下午拼车去肇东,主要是回家过年,买了许多年货,如果对方有车,我们可以负担一定的过桥费和油钱;或者想和我们一起打车走,大概费用150元,双方均摊,有意者请和我联系!”24日,记者联系到何影时,她已经回到哈市。

  “我在9日发出帖子后,12日,有一名李先生给我打电话,说他一家三口回肇东。我们在谈妥了各种费用后,14日准时出发了。回来的时候我们没有一起走,因为对方还要待几天。”说起拼车的感觉,何影告诉记者,这种方式的确非常便利,因为每年过年回家,大包小裹的必须拿,可是上公交车发现,大家都有不少东西,感觉非常拥挤。而且无论什么车票都非常紧张,拼车则可以将物品放到后备箱里,而且随便舒适。

  拼饭:经济节省祥和快乐

  年夜饭,是一家人团聚、最为快乐的时刻。近年,在一些都市人中悄然流行起“拼饭”,且“拼”到了年夜饭桌上来。“拼饭一族”的出现,为传统的年夜饭带来了新景象。

  记者在某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发帖子的人说,春节期间,自己要在公司值班不能回家,想在大年三十晚上召集一些人一块吃年夜饭。记者通过QQ联系到了发帖者,他告诉记者,他之所以想跟别人一起吃年夜饭,是因为更多人在一起热闹些,也更有年味,大家吃完饭后,还可以找个地方一块打打牌、唱唱歌,费用采用AA制。

  记者在一些网站上浏览发现,省城的一些论坛里这样的帖子很多,不少帖子都得到了网友的回复。

  陈江是福建来哈打工的,去年他就和一些老乡在哈市过的年。本打算今年回老家和父母一起吃个团圆饭,可是今年的火车票非常难买,陈江索性今年也不回去了。于是他邀请了15个福建老乡,大年三十的时候在哈市一家酒店过起了年。“平均每个‘拼客’分摊200元,饭后我们还一起去唱了歌,非常快乐。”陈江笑着说。

  陈江发现,拼饭有好多好处。现在的家庭结构,基本上是一家三口,加上公婆,不过5个人。中国人过年喜欢图吉利,点菜一般都要“十全十美”,加上点心、糖水,很难吃完。如果找人拼饭,人多热闹不说,菜品还可以再丰富些。更主要的是,还不用浪费。“饭资”按人头平摊,经济节省。

  陈江很喜欢在酒店大堂吃团圆饭的感觉,他说,很有过年气氛。酒店会放一些欢快的音乐,在音乐声中,这家举杯庆贺一家团圆刚坐下,那家又起身祝愿大家新年大吉,身体健康,过年气氛相当浓烈。

  陈江还说,不单如此,拼饭还给孩子带来快乐,给老人带来欣慰。平时大家都忙,很难聚在一起。拼饭其实也是孩子们的聚会。而老人,有孩子祝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老人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是乐开了花。陈江还发现,拼饭还是个良好的教育课堂,能培养孩子相互谦让,培养孩子尊重老人。

  陈江说,这6年,除去有一年回老家过年,他都是和老乡一家拼年夜饭。陈江最开心的是,平时很少有机会说家乡话,和老乡一家拼年夜饭,聊聊天说说家乡话,感觉特别开心,特别亲切。

  拼购:可以得到更多实惠

  年前,哈市不少商场纷纷推出购物优惠。买得越多赠得越多,“拼客”们便相约拼卡团购,集体享受优惠。

  在外资企业上班的徐惠是朋友圈子里“拼卡”消费的发起人。她向记者介绍:如果买满200送100,她们先选好300元的商品,然后结账200元,再拿100元的赠券支付剩下的商品。最后几个人按比例分摊200元,等于大家都获得了6.6折的优惠。

  徐惠的好几件品牌服装都是这么“拼”出来购买的,而单买任何一款品牌服装,都得不到这么低的折扣。

  管理部门:拼车有非法营运之嫌

  “对拼车的管理目前还是空白。”据哈市交通局有关人士介绍,提供拼车的车主几乎都没有营运证,他们在提供搭车服务后收取费用,这是一种非法营运行为。而且难免会有从事非法营运的人混迹其中,扰乱交通市场秩序。因此拼车热的兴起在客观上可能给打击非法营运带来困难,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另外,拼车收费还涉及到收入是否合法以及税收如何管理等问题。他认为,拼车行为目前不应提倡。

  黑龙江民强律师事务所主任段接伟认为,拼车在交通紧张的情况下,属于市民自我解决交通的行为,通过拼车的方式各取所需,还节省了能源,解决了公共运能不足的问题。但互不相识的人坐一辆车同行,肯定存在信任问题,所以不能查明身份的人最好拒绝其拼车。另外一旦发生车祸意外,赔偿责任可能也是目前法律未能涉及和规范的问题,所以无论车主还是拼客都要想到这一点,最好通过书面合同约定好。

  至于拼车涉嫌非法营运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建立私家车“拼车”管理机制,既鼓励合理拼车,又打击非法营运。

  专家:“拼客”反映都市人对家庭的向往

  对于都市里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拼客”一族,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赵瑞政说:“‘拼客’的出现从最初大家都非常陌生,到现在渐有蔚为壮观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当代都市人对群体生活的回归。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固有的以家庭为细胞的生活被以单位为细胞的生活所取代,人们在工作、拼搏之余,发现‘自我’逐渐在迷失,都市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但人心的聚合力却越来越低。”

  “尤其在大都市里,单一的两人世界、三人世界已经不能支撑当代人对亲情的需求。曾经互不相干的人开始寻求沟通,在沟通中得到各自需要的情感补充。这时,‘拼客’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便凸现出来,人们从最初的纯物质性行为(拼房、拼车),发展到精神性行为(拼过年、拼聚餐)。”赵瑞政还建议,如果有时间还是尽量回家与父母亲朋团聚。如果确实想以拼年夜饭的方式过年,也要理性面对,不要产生财产纠纷和安全等问题。

  但也有人对“拼饭”、“拼卡”的现象提出了一些意见,哈市人大代表、哈市北方贵族度假村董事长陆庆义认为,“拼客”在过年的时候与别人“拼饭”、“拼卡”、“拼车”,既节约又实惠,这种现象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在这过程中最好都选择熟识的人,因为对一些陌生“拼客”的健康问题没有了解,如果对方有传染病,难免对自己的身体有损害。所以对网上的陌生“拼客”要多加小心。有必要时,还需要和对方签订协议,相互认证各自身份,千万不能为了省钱而得不偿失。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