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独生子女家庭过年“三合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5日11:56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王虹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每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如今,这些“小皇帝”“小公主”都已长大成人,陆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庭。过年了,父母们都希望能合家团圆。根据传统,夫妻二人大年三十要在男方家过,初三时再回娘家拜年。这样一来,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女方的父母只能两个人在家里自己过春节。后来,80后的小两口们又想出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一年一家,轮流坐庄”的方式,虽然表面上解决了“去谁家过年”的矛盾,可是小两口在大年三十却吃不上团圆饭,这让双方的老人也都于心不安。近两年,许多独生子女想出了这样的办法:春节和双方老人一起过。这个团圆主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所接受。

  张小姐今年28岁,是哈尔滨一家外企的白领。跟记者讲起今年过年的经历,她显得特别来神儿。

  我们夫妻二人都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独生子女,平时我和先生都很忙,两个人很少在一起做饭吃,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双方父母家吃。结婚四年了,以前每年的大年三十我都是在婆家过,初一早上吃完饺子我们再回自己的小家。给朋友、同学、同事拜拜年,然后美美地睡上一大觉。初二,我就和先生奔赴超市,买上吃的喝的,初三一大早再回娘家。爸爸妈妈就我这一个孩子,成家后,每年的三十都是他们两个人守着电视机过。虽然他们嘴上说“没事,你已经成家了,大年三十应该在婆家过”,可我知道,他们心里特别盼望我能在家陪他们过大年夜。

  今年春节前,我和丈夫就商量好了,要利用这个长假好好陪陪双方老人。早早地,我就预订了一个饭店的包间,大年三十我们把双方老人一起接了过来,点上他们爱吃的菜,不用他们忙碌,他们唠着家常的工夫,丰盛的年夜饭就上了桌。我拿起酒给公公、婆婆斟上,老公给我的爸爸、妈妈也倒满,我们大家一起举杯一饮而尽,大家都为我们两家人第一次过上真正的团圆年高兴不已。饭后,我爸我妈和我们一起到了婆婆家,大家一边看电视,一边和面包饺子。婆婆笑着说:“今年有了两个亲家帮忙,我家的饺子包得都快啊。”快到午夜12时了,我和爱人跑到楼下去放鞭炮,婆婆和我妈妈在屋里煮上了饺子,公公和我爸爸坐在桌前剥蒜。等我俩跑回屋时,正听到电视里传出新年的钟声,热腾腾的饺子也摆上了桌。

  大年初一,我们三家都转战到了我们两个人的小家,四位老人支上一桌麻将推牌摸宝,我们小两口一旁边支招边伺候牌局。平时,四位老人总是在电话里互相问候或是唠唠家常,今年我们三家一起过年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大好机会。公公的心脏不太好,正好我妈妈吃着一种心脑血管的药很有作用,两个人有了共同语言,两个病号就此进行了“全面而彻底地沟通”。结果就是,我妈妈提供药让我公公先试试疗效,我公公也把自己多年的“养心”之道倾力相传,让我妈妈试试作用。婆婆是个活跃分子,她唱歌跳舞画画都有一套,这让我爸我妈羡慕不已,一个劲儿地要拜师学艺。婆婆也颇有“诲人”之意,边打着牌边给他们唱了一首宋祖英的《好日子》,那嗓子那表情还真有些歌唱家的神韵。打累了,唠乏了,大家就嗑瓜子、吃花生、看电视。初二时,三家六口人一起上超市转转,各自选上几样爱吃的东西。初三一大早,我们三家就拎着这些吃的转移到了我娘家。四位老人摩拳擦掌,都要抢这主灶的大权,小小的厨房顿时热闹得进不去人下不去脚了。最后争论的结果是:一个人一个人地进厨房,大家各亮本事,做一道拿手好菜。我们小两口见状只好让着他们,乐得先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让他们去忙乎。一会儿,见婆婆进了厨房,剥葱切蒜一顿紧忙,锅碗盆盘一通齐响,青蒸桂鱼上了屉。看到婆婆走出厨房,公公赶紧扎上围裙上灶,不一会儿,一阵肉香扑鼻,再过了一会儿,一阵甜中带酸的气味从厨房中飘了出来,原来糖醋排骨出锅了。接着,我爸和我妈陆续上阵,爸爸的香菇油菜、妈妈的凉拌青笋很快也摆上了桌。看着老人们做的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我们两个人当然也不甘示弱。只可惜,虽是胸心勃勃,无奈手艺欠佳,手忙脚乱了一阵后,端上桌的蛋黄焗南瓜和东北大炖菜虽不太像样,可还是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鼓励。晚饭后,我们打开音响,在家开了个家庭舞会。随着优扬舒缓的音乐,老人们双双起舞,看着此情此景,我和爱人也滑入了“舞池”中。那一刻,我看到所有人的眼中都充溢着幸福两个字。

  初四,我们三家人各回各家,或逛街,或休息,或串亲访友。我和老公玩了两天,初六在家进行全面清扫和清洗,初七好好休息了一天,养足精神,初八一大早准备上班。

  张小姐说,今年过年的“三合一”方式令双方父母和他们小夫妻都很高兴,虽然过年时夫妻二人单独在一起的时间不是很多,但是看到老人们开心,做晚辈的也就开心了。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