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不同年代的压岁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5日11:56 黑龙江日报

  口述者:出生于上世纪50年

  那时候,一年到头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我们做小孩的才会有属于自己的零用钱,也就是压岁钱。记得小时候我只有一毛钱的压岁钱,而我两个弟弟分别只有六分钱和四分钱。我之所以可以比弟弟多一些压岁钱,是因为我是家里的长女,一年到头会帮父母做很多家务,煮饭、洗衣服、喂猪都要做。可能是我小时候比较懂事吧,我一毛钱的压岁钱都是拿六分钱给家里买半斤酱油,剩下的四分钱则买两个面粉饼一家人一起吃,不过父母都让我们吃。那个面粉饼和西北人的馍差不多,不过没那么厚、那么大。倒是两个弟弟会为了压岁钱的多少而不高兴,我父亲脾气比较急,眼睛一瞪他俩就不敢吱声了。可是过一会儿,他俩又会因为买东西吃分不均匀而争吵起来。我的两个弟弟从来也没有拿到过一毛钱的压岁钱。1960年,我父亲为了养活一家五口人而要求下放到了农村,我们也就再也没有压岁钱了。

  口述者: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

  闻着炮香,含着香糖,身着新衣,看着大人们忙里忙外地赶做年夜饭,过年真是个好日子!当然,我们做晚辈的还能喜滋滋地捞“一笔”压岁钱呢。粗糙的红纸里包着两块钱,那时对我来说,就是莫大的欢喜了。两块钱可以买很多东西啊,像黑而硬的水果糖,有3分钱一块的,有5分钱一块的;上面用红色绿色点了喜庆的米花糖,几分钱一个;一角钱可以买回一把五颜六色的糖豆;女孩子爱臭美,扎辫子用的蝴蝶结是必不可少的。

  记得那时大年初一一大早起来,就是到枕头底下摸索,三十晚上睡觉后父母就把红纸包塞在枕头下了。初二穿了新衣服给亲戚拜年,姥姥舅爷叔伯大婶姑姑姨,一个个的头磕下去,回来时也有相当可观的收获了。有一年,我的压岁钱收了十八块钱之巨,简直像是个富翁了。

  口述者: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

  1983年,我刚满8岁,上小学二年级。期末考试我得了双百分,捧回了一张奖状。娘很高兴。其实那一年娘都是很高兴的,现在想起来,那应该是我们村实行联产承包的第一年,家里平时也可以经常吃上白面了。年货也比往年置办得多。还没到过年,就吃了一顿饺子了。大年三十晚上,吃了饺子,在祖宗牌位前磕了头,娘笑呵呵地递过来一张崭新的两角钱:“乖,给你的压岁钱。今年不用再上交了,留着自己买东西吧。”

  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过零花钱。压岁钱都是在手里停上一夜,第二天就乖乖上交的。拿着两角钱,感觉自己像个富翁一样。舍不得折旧了,把它平展展地夹在课本里,然后把课本压在褥子下面。半夜里起来撒尿,又翻开褥子看了看,看到还在,这才安心地上床睡觉。到小卖店和学校门口的小摊上看了无数次:火柴是两分钱1盒;漂亮的作业本是两分钱1本;1分钱可以买20个糖豆,买3个小鞭;就是我最喜欢的糖人儿,一个也不过3分钱。两角钱真是好大的一笔财富呢。什么都想买,却什么也没舍得买。一直没舍得花那两角钱。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