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春节 他们在临终病人床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5日14:54 新民晚报

  床头大红的中国结,窗上金灿灿的“福”字。春节里,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病房透出过年的气息。

  这里是本市最早尝试为患者提供临终服务的地方,也是许多绝症患者人生的最后一站。每个星期,病人们总是期待一群年轻的身影——上海交通大学临终关怀志愿者们,他们的到来会给病房增添些许热闹。年初六,上海交大的志愿者们又一次来赴与临终老人的约会。

  送上新年礼物

  “阿婆,我们来看看你们。上次我们来过了,还记得吗?”上午9时许,4个交大志愿者走进一间安宁病房。

  志愿者清脆的声音、微笑的脸庞,让这个原本暮气沉沉的房间霎时活跃起来。刚睡醒的徐阿婆“呵呵”笑出声来,靠窗口的周阿婆直起身子说:“上次你们还送给我一颗心呢!”

  安宁病房的医务人员谢懿珍说,这些大学生们很费心思,每回来探望老人,都会带一些小礼物。病房里的中国结、窗花、千纸鹤等都是志愿者们带来的。正说着,杨周晶又从包里掏出新花样——一串串金色的花生,上面还刻着“福”字。“阿婆,祝您新年快乐、平平安安!”

  结下深厚情谊

  自从去年3月上海交大临终关怀志愿者协会成立后,徐婷婷便坚持参加这项活动。“第一次来的时候,挺尴尬的,不知道该和他们说些什么。”为此,医院还专门为志愿者们开展培训,讲授沟通技巧、护理知识等。现在,志愿者们学会了如何和这些弥留的病人聊天。有的老人喜欢旅游,志愿者便会带去笔记本电脑,播放风景图片给老人看。

  徐婷婷和病房里的一位龚阿婆结下友谊,“阿婆原来是位英语老师,特别爱和我们聊天,每次我们来,她都会激动地流泪,说看到我们就好像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一样。”小徐昨天前去的时候,龚阿婆正在睡觉,过年前,小徐送给龚老师的一张她亲手绘制的新年贺卡,摆在龚阿婆的床头。

  志愿者近200人

  目前临终关怀志愿者协会已有成员近200人,其中交大大学生近150人,还包括社会上的热心人士。记者在病房里遇见了一位女设计师,她在网上得知临终关怀志愿者的举动,主动加入进来。第一次来参加活动的交大学生胡晓青是经过同学的“鼓动”前来的,“听参加过的同学说,为他人付出的感觉真的很好。”

  本报记者钱滢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