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您花多少钱买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8日08:57 解放日报

  

每年,您花多少钱买服务
每年,您花多少钱买服务
每年,您花多少钱买服务
每年,您花多少钱买服务
调查说明

  当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市民支出的结构会逐步发生变化,其主要进步就在于,用于维持生命进程的必需开支比例逐年减少,而用于提高生活质量、获取服务的开支比例逐步提高。上海市统计局的一份报告,反映了上海市民从2002年到2006年用于服务性费用开支的增长发展状况。我们从中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比较,并由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调查。调查显示:上海市民的服务性支出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其中在家庭教育、通信和外出就餐方面的支出比例最高。

  服务支出 年年递增

  《解放日报》近年来在了解市民新年心愿的调查中,增加收入一直是处于前两位的选项。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本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2年的13250元,上升到2006年的20668元,同时,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其消费支出的结构也在相应发生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服务性支出比例逐步提高(见下表)。

  服务性消费支出,是指居民家庭用于支付社会服务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务费用。包括在外饮食、家庭服务、教育、医疗、通信、文化娱乐等各项服务支出。服务性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不同,其特点在于其劳动过程和消费过程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统一,也就是说,花钱购买的未必是某种物质的产品,而是购买他人为你提供的服务。因此,服务性支出的前提,是市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说到底,市民的收入,首先是保证生存的需要,即第一考虑不能饿着、不能冻着。在收入偏低的状况下,服务性支出被作为非必要的支出压缩,大多数的服务由家庭成员自己完成。如自己磨糯米做汤团,自己买布做衣服,自己打家具……农耕社会的“自给自足”就是这种状态的最好注脚。而在生存的需要满足以后,人们享受生活、满足自己的休闲娱乐、精神需求等的服务性支出就会逐步增加,在支出中的比例也会相应地不断提高。

  受访者宋女士的话也许是很好的解释:“过去我和先生的收入,大部分花在吃饭上,先是要吃饱,然后再吃好。吃饱吃好,就认为是好日子。现在我算了算,我们吃饭的钱已经不到收入的1/3,倒是其他的开支大大增加。说来好笑,5年前第一次坐飞机,还一直嘀咕,机票这么贵。现在,女儿在外读书,坐飞机成了‘家常便饭’。”

  教育支出 位列第一

  2006年,上海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费用支出为1114元,占服务性消费支出的23%,比2005年增长38.1%,在服务性消费支出中占据首位。

  教育支出主要是孩子教育方面的支出,其次是成人再教育的支出。

  调查显示,孩子教育支出的主要内容为学费(包括选择学校的支出),其次为课外兴趣学习进修和家教补课的支出,这两项支出占到教育支出的90%以上。后一项支出主要在孩子为学龄前儿童和小学阶段时,兴趣学习所花费用有:学钢琴、学舞蹈、学绘画等等;进入初中以后,则表现为家教补课开支的增加,由于存在升学压力,不少家长加大了对孩子家教辅导的投入。孩子升入高中,学生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教育费用明显上升,补课家教的费用也同步增加。

  教育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中的一个热点。教育支出的增加,一方面体现市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同时表明市民对于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愿望,另外,也折射出市民所面临的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受访者表示,教育支出,既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投资行为,是对于自身和孩子将来的工作和发展所做的投资。

  外出就餐 省心省力

  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市民越来越多花钱买时间,花钱买清闲。这使得餐饮服务业快速增长,居民在外用餐消费明显增多,饮食消费逐步走向社会化。如果说,教育是一种投资行为,那么市民不在家做饭,到饭店吃饭,就完全是一种享受了,为的是免除油烟劳作、洗菜刷碗之累。

  2006年,上海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在外就餐的服务性支出达741元,比2005年增长11.3%,是2002年在外饮食支出的1.2倍,位列服务性消费支出的第三位。

  受访者谢先生对此感慨颇深:“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吃一向比较讲究。过去,上海市民请客大多数在家里,到饭店吃饭是奢侈的行为。现在不一样了,我家的年夜饭、家里来了亲戚,几乎都会找一家饭店,更不要说朋友相聚了。还有,孩子外出,肯德基、麦当劳、匹萨店和过去的大饼油条店一样多,上海人的吃,确实已经社会化了。”

  家庭服务 支出最少

  与调查涉及的其他各项服务支出相比,受访者家庭服务的支出是最低的,成为唯一一项历年来人均支出不超过百元的服务支出项目。2006年,市民的该项支出,从原来占服务性支出的2.2%下降为1.9%(见下表)。

  家庭生活的服务支出主要是雇请保姆。受访者的普遍反映是,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请保姆。就一般家庭而言,都是因特定的需要、在特定的时段才雇请家政服务人员。比如,家庭中有人坐月子,雇请“月嫂”;家中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雇请保姆或钟点工等。受访者郭先生的看法可能代表了大部分市民的看法:“请保姆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雇请保姆的开支越来越高,一般家庭能够不请,尽量不请。家里的事忙不过来,请个临时的钟点工尚可考虑,请保姆的话,一是有些家政服务的质量不太好,二是我们也不可能拿出高额的工资来支付给保姆。还是实惠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庭服务支出不高的因素还在于,有些家政服务的项目已经趋于社会化,例如一些社区设立了托老所,老人白天的生活有社区打理,花费不多。当然,随着上海服务业的发展和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家庭服务的需求将不断上升,更多的家政、社区服务等将走入居民家庭生活。

  娱乐消费 旅游第一

  看一个地区民众的生活是否进入到相对小康或者富裕的阶段,不仅在于其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还在于其是否能够享受更多的娱乐文化休闲消费。换句话说,是否有能力和时间,去放松自己的心情。

  相对于其他的休闲方式,旅游成为上海市民首选的休闲消费方式。2006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504元,其中团体旅游一项支出就达到273元,旅游消费已融入到广大居民生活中。

  受访者选择旅游作为文化休闲的主要内容,在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资料中可以得到解读。受访者普遍认为,旅游可以接近自然,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增长自己的见闻,提高自己的素养。有意思的是,与国外盛行的旅游放松自己的心情、减缓压力的纯粹休闲不同,增长见闻和增加知识在受访者心目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交通通信 快速增长

  交通和通信的支出,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2006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交通费用支出从2005年的521元提高到581元,比去年增长11.6%(见下表)。

  近年来,上海一大批道路交通改造和轨道交通工程的相继竣工,极大地方便了市民选择公交、地铁出行,市民出行活动的范围扩大。如果说,3年前从宝山的顾村到闵行的莘庄需要2个小时以上的话,那么今天坐地铁只要1个小时;同时,乘坐出租车的市民也日益增多;空调车的普及,也提高了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市民出行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出行质量的改善,无疑是交通服务支出增加的重要因素。同时,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也驱使交通服务费用的不断增长。

  在通信服务方面,2005年,上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81.2%,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45.2%;2006年,市民人均通信服务支出为751元,比上一年增长11.5%(见下表)。

  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沟通的方法越来越多,沟通也越来越频繁。同时,通信的价格也越来越低,电子邮件代替了普通信件,移动资费从每分钟0.6元降到0.2元,甚至更低。有意思的是,每元服务费用的支出获得的服务大大增加,但市民这项服务的支出却还在不断增长。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在“有了电话、网络……您还会提笔写信吗?”的调查报告中就曾经揭示了这样一个现状:“现代通信工具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查数据显示,有86.2%的受访者表示不能离开现代通信工具。没有电话、没有短信、没有电子邮件就意味着缺少了人际交流。” 显然,通信费用的增加,实际反映的是人际交往沟通扩大的现实。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