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暖气管一响,邻里来帮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8日10:17 河北日报

  几年来,省邮政管理局宿舍两位年近古稀的"空巢老人"用敲暖气管的方式急救,并相互照应,也得到了邻居们的理解---

  当当当……几年来,住在楼上楼下的“空巢老人”段左荣和王香蕊大妈用敲击暖气管这种特别的急救方式相互照应,互帮互助,解决了救命的大难题,而两人的邻居们对此也给予了理解。

  暖气管三次救命

  段左荣和王香蕊大妈住在省邮政管理局宿舍的同一个单元,一个在301,一个在201,两人今年都是69岁。几年前,段大妈和王大妈的老伴先后去世,两位老人一有空就相约健身、买菜、聊天,慢慢地犹如亲姐妹一样,平时互相安慰,互相帮忙,谁也离不了谁。

  在王香蕊大妈家,老人干净整洁的床榻上除了被子枕头,还有一件在卧室很难见到的家当———一支小擀面杖。可别小看了这个尺把长的小物件,几年来,每到性命攸关的时刻,就是它叫来了楼上的段大妈,救了老人的性命。

  几个月前的一个上午,患有心脏病的王大妈突然感觉心跳得厉害,胸口憋闷得喘不过气,接着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坏了,心脏病犯了!”王大妈心里暗想。王大妈按照医生的嘱咐平躺在床上,这才想起速效救心丸还放在另一间屋的衣服兜里。这时候起身找药非常危险,怎么办?情急之下,王大妈拿起手边的擀面杖,向着床头的暖气管用力敲了几下。

  “当!当!当!”家住三楼的段左荣听到暖气管的响声,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赶到二楼,轻车熟路地打开门,找到药,倒好水,喂王大妈喝下。过了几分钟,王大妈心跳渐渐稳定,神智也清醒起来,两位老人看了看那根枣木做的小擀面杖和细长的暖气管,欣慰地相视一笑———这种原始的通讯方式第三次救了王香蕊老人的性命。

  独居老人结成互助小组

  “为什么不打电话求助呢?”“为什么两位老人不和孩子们一起住呢?”

  听说两位老人的故事后,一些年轻人大多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两位老人所在的居委会干部赵维十分理解老年人的难处:打电话看不清按键,接通了听不清声音,对于一些眼花耳背的老年人来说,电话、手机这些年轻人看来十分方便的通讯工具只是个摆设。另外,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犯病时需要静卧,打电话、出门找人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都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性命。段左荣和王香蕊两位老人选择敲击暖气管作为急救信号,也是迫不得已。

  其实,段大妈和王大妈的孩子都很孝顺,工作再忙也不忘常回家看看,为老人家买面买菜,求医送药。记者在王大妈家采访时,正巧遇到她的三儿子到母亲这里探望。即将和两位老人告别时,段大妈的儿子、儿媳也回来了,他们要为老人准备午饭。虽然儿女们一再要求老人和他们同住,可是两位老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独居。她们说,白天子女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还不是剩下一个人在家里?

  在省邮政管理局宿舍,和段大妈来往密切的老太太有五六位,几位老人经常互相串门,互相照应,对彼此的健康状况也了如指掌,这个温暖贴心的“互助小组”让老人们心里塌实了许多,可是他们中最小的也已年过花甲,岁数最大的已经80多岁了,感觉力不从心的时候越来越多,她们希望有一种更方便、更有效的求助方式。

  “电子保姆”走近“空巢老人”

  其实,早在1997年,石家庄市就给200多户6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在床头安装了求助铃。这些求助铃一端连着“空巢老人”,一端连着社区志愿者,只要老人按下装在床头的求助铃,住在老人左邻右舍的助老志愿者便会及时赶到。十年过去了,有的老人去世了,有的被接到孩子家中居住,有的因为志愿者搬家断了线,200多个求助铃所剩无几,而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却与日俱增。

  幸好,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并未随着求助铃的减少而减弱。春节前,家住省会桥西区仓安社区的30多个空巢家庭迎来了一个特殊的“保姆”———“电子保姆”,“电子保姆”呼叫器不用拨号,遇到突发事件时按下红色键,24小时值班的“星光呼叫中心”就能及时显示出老人的姓名、年龄、住址、健康状况和亲属的联系电话等详细资料,并在20秒钟内回拨用户电话,确认情况后及时通知其子女或“120”、“110”、“119”等。2006年,秦皇岛市路南街道办事处与秦皇岛市工人医院联手,联合推出了社区智能化养老服务呼叫系统。该系统由智能化控制中心、工人医院医疗服务中心和呼叫器组成。当老人感到不适想进行咨询或是情况危急需要急救时,只要按一下呼叫器,就可以直接与秦皇岛市工人医院医疗服务中心对话,值班人员可根据情况采取急救措施。

  虽然邻居们对敲暖气管的急救方式给予了理解,可王香蕊大妈说,她不会轻易敲暖气管,以免影响别人,她也盼着“电子保姆”能早日到她家中“上岗”,好替下那根擀面杖。

  □本报记者 张艳红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