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人力物力财力向民生民计倾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05:20 深圳特区报

  基层基础年·记者系列调查报告(15)

  罗湖区夯实基层基础着眼于让更多老百姓分享到改革开放成果

  人力物力财力向民生民计倾斜

  本报记者翁惠娟袁粮钢戴晓蓉

  2006年,深圳市政府先后在罗湖召开“城中村”环境整治、老旧社区综合整治暨引进物业管理、边坡治理、劳务工大食堂等多个经验交流现场会,现场会选择在罗湖召开,正是对罗湖治理城区、夯实基层基础成效的肯定。在基层基础年,如何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分享到更多改革开放的成果,是罗湖区确定的一个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如何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呢?

  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在发展中率先遇到“四个难以为继”的罗湖勇当工兵,先行先试、先试先得,牵挂着老百姓的需求,关注着老百姓的难题,旗帜鲜明地提出把“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向基层基础和民生民计倾斜”,真心真意地立足“把所有的社区都打造好,罗湖的事业就事半功倍了”,在基层基础年,罗湖先干、巧干、精干、实干,在服务基层和百姓中,在“两个倾斜”中,谱写出感人的篇章。连日来,记者在深入罗湖的社区和基层调查采访中,真切地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和谐气息。

  重心下移,让老百姓分享到改革开放成果

  作为深圳最早建成区,夯实基层基础,罗湖必须先做,设法求变,而基层又是直接为老百姓服务,就是想方设法体现党的关心关怀,让老百姓分享到改革开放成果,这一切工作的重心就在基层。

  2004年的“空楼行动”,在深圳人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一次涉及4000多人的紧急空楼行动,在短短7天就画上圆满句号,而且非常顺利。空楼业主平静离开,一些大开发商后来还自拆了建在危险边坡的几十栋违法建筑。“空楼”何以如此顺利?那是因为罗湖在“空楼”中充分发挥基层的力量,基层干部们依法空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这一大规模行动在深圳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空楼”中,罗湖经受严峻考验,得到社会各界赞许,也让罗湖区领导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事实——正是牢固的基层基础,为罗湖的各项工作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通过践行,我们深切感到抓基层基础工作是从事基层工作同志的基本功,也是我们一切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委书记刘学强、区长鲁毅生动地把抓基层基础工作比喻为“一种基本功,就像练武扎马步,下盘越稳,功夫才能越强。”

  事实上,近年来,罗湖在夯实基层基础中已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据统计,三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基层基础、民计民生上,实行人力、财力、物力、精力全面倾斜,大大增强了政府的二次社会分配能力,市、区财政投向基层基础、民计民生的资金增加到21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由57%提高到75%。近年来,罗湖在全市率先接收治理“插花地”,在“空楼行动”、整治危险边坡和拆除违法建筑中取得了空前成功,为全市创造了新鲜经验;率先在全市实施农贸市场改为超级市场和建设外来工大食堂;在全市率先开展老旧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率先对“城中村”的电线等“三线”贴墙下地,率先对城区旧楼宇外墙装修,充分整合以物业管理公司为主力的市场和社会资源等,为百姓带去实惠与和谐。

  事实胜于雄辩,数字胜于雄辩,回顾过往,我们清楚地看到,罗湖对基层基础和民生民计的倾斜已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实际的投入。

  “市委把2006年确定为全市的基层基础年,要求全力抓好落实,夯实执政之基,从基础性、源头性问题入手破解‘四个难以为继’,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部署,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及远见卓识,对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将产生深远影响。”罗湖区委书记刘学强告诉记者,“基层基础年”犹如东风,为罗湖继续夯实基层基础提供不竭动力。

  已有百舸争流,又有东风劲吹。2006年,成了罗湖全力向基层基础和民生民计倾斜的一年:区财政安排2.3亿元,用于老旧住宅、城中村市政改造等基层基础工程,专门设立“城市管理及基层基础年”专项经费4400万元;大幅增加基层党建经费,固本强基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区发展和改革局共申报社区项目55个,总投资6554万元,其中申请市建设资金3265万元,社区建设项目居全市六区之首。

  环境整治,让老社区旧貌换新颜

  在抓基层基础工作中,罗湖一要认真地干、二要聪明地干,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向制度向机制要资源,使“制度成本”变成“制度资本”,在四两拨千斤中取得良好成效。

  几天前,记者在翠竹街道木头龙社区工作站站长廖冠祥的陪同下,走进木头龙。

  社区里安静干净,一住户在院子里栽种的木瓜树上有十几个木瓜垂挂着,一幅硕果累累的景象。走在阳光下,树木扶疏,光影斑斓,小区主干道改为柏油路后走起来平稳轻盈。在星光老人之家,有老人在阅读打牌;在休闲广场,几位居民正轻松聊天。“这广场投入使用后,各单位一有什么活动就在这举行,前几天刚举行了消防知识讲座和劳动就业讲座呢。”廖站长介绍说。

  眼前的一派祥和,让人很难想起木头龙社区的以往是何种景象。可曾知道,这个特区成立初期就开发的住宅区前几年因为设施老化、早期规划不完善,不仅陈旧,治安也不好,许多老居民纷纷搬离。

  挂点木头龙的区委书记刘学强在了解到社区存在的问题后,多次来到社区和百姓拉家常、听心里话,还仔细巡视社区各个角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那就是对其进行整体环境整治。整治工作如期进行,路修好了,路灯亮了,垃圾池建起来了,空地绿化了,居民活动广场、社区服务中心也建好了……政府投入了300多万元,让木头龙真的变样了。

  75岁的潘志辉老人因为大儿子患了白血病,家庭一度陷入困境,刘学强书记不仅上门亲切慰问,还要求相关部门跟踪解决他们家的难题,让他感动不已,参加社区活动也更热情,“我这个小车不倒,你们就尽管推,关心社区是分内事。”

  木头龙社区的整治,让我们看到了罗湖关注老社区、以环境整治让老社区旧貌换新颜的喜人转变,而罗湖在172个老社区率先引进物业公司的做法,更让老社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2006年4月,我市老旧社区综合整治暨引进物业管理现场会在罗湖举行,当市区领导走进桂园街道木材公司大院宿舍时,老百姓握着领导的手,一个劲地说:“共产党好啊,政府好啊。”他们的感激发自肺腑。家住该大院的陈汉邦老人告诉记者:“引进物业,感觉就像搬进新房。路平了,灯亮了,地下管网通了,娱乐的地方也有了,老房子粉刷一新,那感觉,就和搬新家一样啦。”

  事实上,如此肺腑之言在记者走进多个老社区后都能听到—“过去楼梯一碰满手灰,现在怎么碰,手都干干净净的。”“现在出门放心了,回家安心了。”……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罗湖区在老旧小区推广物业进社区,赢得他们的真心赞许和热烈支持。

  物业进社区,不仅让老百姓尝到甜头,还实现了政府、物业公司和老百姓的三赢——刘学强书记感慨:“引入物管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承担了许多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功能,让老百姓享受到专业管理,治安变好环境变好,还实现了社区管理的减人减编减经费。”而物业公司的经理也告诉记者,“有政府的资金扶持、政策支持和老百姓的鼓舞,我们一样可以在低成本运作下把老社区管好。”

  在老社区引进物业的做法无疑是一项聪明举措,事实上,在抓基层基础工作中,罗湖不仅先干,也巧干、聪明地干,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四两拨千斤。全区600多个边坡,每一个都有明白卡,责任落实到社区,全区2003年至今保持着自然灾害人员伤亡事故零报告记录;社区警民联调由罗湖发明后在全省推广,2006年全区信访总量比2005年下降了8.2%;罗湖口岸的整治实施常态管理,建立综治长效机制,使口岸有序运转,曾连续30天零发案……“社区管理改革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形成长效机制,有序工作、有序生活。有了长效机制,就能实现有序,解放生产力,也解放了自己。”对此,刘学强有着清晰而独到的见解。

  舍得投入,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我们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提高幸福指数。所以,一个是要从让更多老百姓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着眼,一个是要从发展循环经济入手。抓社区,要精干、科学地干、以循环经济的思路来干,舍得投入人力、财力和精力,才能固本强基。

  几天前,东晓街道马山社区的周桂娣阿姨和记者一提起罗湖接管插花地之后的变化,掰着手指数起来——

  原来,马山几乎没有娱乐场所,现在篮球场、健身路径、乒乓球场、图书馆等一应俱全;原来,社区里垃圾随处可见,现在不仅干净了,还建起“绿色回收站”,实行垃圾分类管理;原来,社区很难看到绿色,现在却建起绿色种植园,由“绿色志愿者”义务培植,美化社区环境,还增强居民绿色环保观念……“现在,我们是项链戴起来了,白皮鞋穿起来了,皮包也挎起来了,而且大家开口闭口就是环保节能、循环经济,感觉活得特有精神。”

  接管插花地之后,罗湖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加强区域综合配套建设,实施危险边坡治理工程和消防整治工程,逐步完善市政道路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让居民欢欣鼓舞。

  不仅插花地居民有“久旱逢甘露”之感,罗湖城中村的居民们在基层基础年也享受到许多好处。2006年,罗湖率先在“城中村”启动“三线”贴墙下地工程,投入7000多万元,让城中村天空全部告别“蜘蛛网”,又在十几个城中村建立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

  日前,当记者走进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标兵村”向西村时发现,曾经密布在上空的各种管线已经不见踪影。股份公司的张杰艳向记者介绍,公司近来不断改善居住环境,拿出900万元用于环境改造,灯亮路平治安好转,居民心里乐滋滋的。

  此外,罗湖关注着莲塘工业区的劳务工,已采用市场手段兴建起十几座劳务工大食堂,并淘汰一次性餐具,配备餐具蒸汽消毒设备,又在该片区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餐具消毒中心。这,不仅解决和改善数万劳务工的就餐和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为清理无牌无证无食品安全保障的小门店、小摊档扫清障碍,也在劳务工中实践和宣传了绿色和循环经济的理念。

  在人民南改造中,罗湖区也以精益求精的改造让商家得到实惠。当我们采访区委书记刘学强和区长鲁毅时,他们没有提到连廊工程、灯光工程等得意之作,而是表达了对人民南三千多家业主的感激。原来,改造工程涉及到业主们是否同意外立面装修、门店广告标准化等,正是公务员们一家一户去耐心说服,才最终感动业主。如今,见环境好了,业主们反过来感谢政府了。

  实干精干,让党建工作成为基层基础工作核心

  党建是夯实基层基础的保证,罗湖有我市最早成立的社区党委,还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党员会客厅”,强化了社区党的建设,以实干让党建工作成为基层基础工作的核心和其他一切工作的保障。

  莲塘畔山路华景园别墅一带围墙较高,每逢下雨天经常漏水到人行道上。不久前,当群众把问题反映到仙湖社区的“党员会客厅”后,党员们通过社区工作站与管理处沟通协调后,管理处很快在高墙外砌起水沟,把流水引到排水沟……

  仙湖社区在创新党员服务载体,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党员会客厅”后,离退休党员在会客厅轮流值班,接受群众来访来电,通过“一站式受理,多元化服务”,使党员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群众需求,在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提供服务、解决问题,密切了党群关系。

  同样,我市最早成立的翠竹社区党委也在2006年成立党员会客厅和党员服务中心,为百姓和贫困党员排忧解难。当两个小区要求成立业主委员会时,党员们全力以赴,在咨询了物业办、街道办了解相关手续后,推动其业委会的成立。有位老党员的家属患了肿瘤,党员会客厅也通过社区工作站,向民政部门申请医药费、手术费等,解了燃眉之急……翠竹社区党委书记王静告诉记者,在基层基础年,刘学强书记特地在社区开了一次社区建设座谈会,针对老百姓的建议,提出了要穷尽资源穷尽办法进行基础建设,还多次走访社区贫困党员。当一位得到帮助的老党员拉着书记的手连声说“太谢谢你了,没什么好招待的”时,刘书记还幽默回答:“只要想招待就是最好的招待。”以真诚质朴温暖老党员的心。

  罗湖打破过去社区只建支部的做法,2003年8月在翠竹社区成立全市第一个社区党委。如今全区已成立社区党委15个,社区党总支29个。刘学强告诉记者,在加强社区党建的同时,罗湖不断探索两新组织党建新路:在东门实行片区党建,由民营企业党委管辖民营企业党支部,并建立多家“党员示范岗”;在水贝珠宝城、笋岗物流园区等建立集聚区的党组织,形成特色党建;2006年8月,在地王大厦成立我市第一个楼宇党组织。

  与此同时,罗湖坚持机关挂点社区制度,舍得配置资源,解决基层党建和工作难题,给社区和“两新”组织等在社会第一线的党员每年补贴100元、支部书记每月补贴200元;罗湖还新建、改造、装修了党员活动室、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党员会客厅等50个,面积约3万平方米,让社区党员活动有了“舞台”。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