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女孩丹丹:在医院里过年真好!(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06:16 山西新闻网

  在临汾三院和众多好心人的无私救助下,昔日的重病女孩逐渐痊愈。虽然春节没能回家团圆,但她并不遗憾

  

女孩丹丹:在医院里过年真好!(图)

  看着自己亲手剪的“喜”字,已能独立走路的丹丹笑了

  按中国民俗,过年最好回家,全家不能团圆的话总是有一种遗憾。2月25日,住在临汾第三医院330室的洪洞女孩晋丹丹却说:“在医院病房里过年真好。”在这里,丹丹正在等待即将进行的最后一次手术,手术后,她将告别“七年噩梦”,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从去年3月16日算起,近一年的免费治疗,这个20岁女孩的体重从入院前的30斤增加到60多斤。而来自全国好心人的爱心,更让这个几乎绝望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

  便宜手术害惨丹丹

  丹丹家住洪洞县广胜寺镇南秦村。2000年,13岁的晋丹丹突发腹痛,家人立即向本村在洪洞县曲亭乡卫生院工作的职工朱川平求助。朱川平认为丹丹是阑尾炎发作。当晚,朱在自家为丹丹做了“手术”。之后,丹丹又在朱家“住院”5天,最后抽线回家。这次“手术”花了600元。回家后,丹丹的刀口外部愈合,但腹腔内部却痛楚难当。家人又把孩子送到洪洞县医院,经过10天的治疗,花费了两千多元,孩子的疼痛虽有所减轻,却反复发作。不久,丹丹的刀口开始开裂,且不停地流黄水,大便也渐渐终止,家人抬着丹丹奔波于临汾和太原的几所大医院之间。最后,经多家医院检查确定,丹丹的“回肠上有个洞”。

  为了看病,丹丹家里值钱的东西几乎被变卖一空。

  2001年国庆节,家人准备带丹丹第三次上太原看病。父亲和一个买主说好要把黑白电视机变卖120元。当对方到家搬电视机时,丹丹哭了。看到晋家的状况,买主掏了钱后转身离去,留下一句话:“120元留给孩子看病吧,电视机我不要了,谁没有个沟沟坎坎,过去就好了。”

  在省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期间,一名医生为丹丹捐了500元钱。

  丹丹在太原治疗时,为了省钱,一家人在太原租住民房。房东很同情丹丹的遭遇,不仅两个月不收房租,还免费让他们使用家里的灶具和生活用品;房东的邻居老张是个下岗职工,竟将准备给儿子买电脑的4000元送给丹丹做手术。两年来,丹丹所需的医疗和生活费用,大多是由一个个好心人无偿资助的。

  尽管有好心人的支持,但两年来为丹丹看病还是花费了12万余元。2002年4月,在山穷水尽后,家人彻底放弃了治疗,把丹丹带回洪洞老家休养。

  回家后,丹丹在土炕上一躺就是5年,父母日夜守护着女儿。而维护脆弱生命的消炎药和全家的生活费,则全部压在了在焦化厂打工的哥哥晋牛牛肩上。

  “最担心哪一天睡觉时孩子突然没呼吸了”。晋家院中有一孔窑洞始终锁着门,记者去年采访时曾向里望了一眼,看见里面放着一口崭新的棺材。那一刻,记者震惊了。

  众乡亲并未忘记这个可怜的花季少女。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晋家的债主。尽管日子都不宽裕,但没有一个人上门讨债。相反,你家一把红枣,我家几个苹果,东家几元零钱,西家一件衣服……大家都在默默地接济晋家。正是这个山村的“百家饭”,让这个绝望的家庭坚持下来。

  只有那个“始作俑者”朱川平,似乎对这个不幸家庭的遭遇毫不在意。几年来,他仍在南秦村为乡亲们看病,其非法“家庭医院”还收到不少病人送来的锦旗。

  有人关注有人援手

  去年三八妇女节时,晋家人从电视上看到,由于记者的报道,一些生活困难的人得到了社会救助。晋家人看到一丝希望。不久,本报记者获悉此事。在“3?15”消费维权日后,稿件见报。本报是第一家报道晋丹丹的省级媒体,“手术噩梦缠绕少女5年”的消息被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网站转载后,丹丹受到全国百姓的关注。晋丹丹成了临汾的“名人”,仅央视记者就采访了她三次。

  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有关丹丹病情的报道后,立即带医护人员前往南秦村。该院刚刚成立了临汾市首个“济困病房”,丹丹有幸成为该病房的首位入住者,接受免费医疗救助。

  郭小平的女儿和丹丹同岁。提起当时为什么这样做,郭小平说:“我不仅仅是个院长,我更是一个父亲,我理解一个父亲面对孩子重病时的那种无奈。”

  经过诊断,丹丹的病情是“肠瘘肠管脱出”:20厘米长的殷红肠管完全暴露在体外,触目惊心;肠管上还破了一个口子,大便不能正常排出,一些黏液和排泄物只能从破口处溢出。三院决定分步为丹丹进行治疗。

  入院时,19岁的丹丹个子只有120厘米,体重不足30斤。按医生的说法,其“体重应该在90斤、至少也要在60斤左右,手术才保险”。对一个消化系统有问题的病人,要翻倍增加其体重,谈何容易。为此,三院在职工中展开“献一份爱心,送一天餐饮”活动。这个活动的具体内容是,所有职工排班,每人每天为丹丹送去三顿饭,而且“要以肉蛋奶为主”。这项活动从去年3月18日开始,一直持续到去年10月底丹丹做了首次手术后才结束。每一天医护人员送的饭,丹丹的母亲都记在本上。

  躺了7年病床,丹丹的腰椎有些弯曲,肌肉也发生了萎缩。医生每天给其洗完伤口后,都鼓励其下床走路。去年4月8日,丹丹终于可以独立走路了。那天,还有令丹丹母亲更激动的事情:丹丹来了例假―――这是一个正常女性的基本生理标志。

  丹丹的心情变好了,一改往日的躁怒。去年儿童节过后,她让亲戚把小学课本送到医院,开始自学,碰到不懂的地方就向护士阿姨求助,护士们都成了丹丹的义务教师,开始批改作业。现在,丹丹已经基本学会了操作电脑。

  没有人把丹丹当成一名20岁的女青年:到三院后丹丹身高只长了一寸多,看起来还是小学生般的个头,尤其是那张稚嫩的娃娃脸,“咋看都是十一二岁”。

  去年10月22日,来自北京二炮医院的老专家专门为丹丹做了“回肠造瘘”手术;12月6日,三院又为丹丹肚子上的洞口做了植皮手术。这样,困扰丹丹多年的“肚洞”被堵住了,现在伤口恢复得很好,而大便则从身体左侧的“新造瘘”中排出,被引入可随时更换的粪袋。再过几天,北京专家将为丹丹进行第三次手术:把排泄物彻底导入原有的“通道”。到时,丹丹便可和正常人一样,正常饮食,正常排泄。

  一本日记记录感恩

  采访中,记者有幸阅读了丹丹和其母亲的日记,其中处处透露着两个字:感恩。

  媒体的连篇报道,尤其是央视的三次采访播放,使全国人认识了丹丹这个貌似幼童的“大女孩”。丹丹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全国热心读者的来信来电,鼓励其振作精神,早日康复出院。许多人纷纷捐款捐物,帮助晋家渡过难关。本报经常接到电话,包括香港的一位许先生,询问如何能联系到丹丹,以便捐款;山东宝香寺的好心人寄来1000元;石家庄的一位好心人赶到临汾,给丹丹留下2000元看病;央视记者戴钢给丹丹寄来MP3;东北辽阳一位好心人,听说晋家只有一台小黑白电视机,就给丹丹寄来一台大彩电……

  大家给丹丹的所有关怀,丹丹和母亲都记在日记本上,同时也记在心里。丹丹说:“人与人之间的恩情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等我病好后,我要学医,当外科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人不能只想着为自己活。”

  一年的朝夕相处,丹丹和临汾三院的医护人员们情谊日深。据介绍,临汾三院已经宣布丹丹为“三院之子”。院领导承诺等丹丹病好后,将送她去卫校学习,学成后回该院工作,实现其从医、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夙愿。

  今年春节,丹丹在病房里叠了许多纸鹤,一一寄给那些曾关心过她的人们。

  病房内,温暖如春。丹丹对记者说:“今年过年真好。”

  本报记者李廷祯

  (编辑:赵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