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农民工和留守儿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07:11 山西新闻网

  乡村再也不是原来散淡从容田园牧歌式的乡村。农民成为农民工,儿童沦为留守儿童

  我的乡村:运城盐湖区弘芝驿镇

  

农民工和留守儿童(图)

  留在村里的儿童,他们更重要的是未来,但却和过去在一起本报记者马立明摄

  正月初三,晴好,运城弘芝驿。

  老公的表姐今天请客。上午11点钟,一大家人浩浩荡荡地出发,老人妇女孩子们坐蹦蹦车,男人们骑摩托车,乡间的公路窄而颠簸,阳光温热地照射在早春的泥土上,一片片的麦田绿意里泛着干涸。

  “表姐这次请客主要是因为儿子小峰今年上了大学,你记着给小峰100块钱压岁钱。”老公出门时叮嘱我。这边亲戚之间给孩子们压岁钱都是5块、10块的,给100块钱一定是有特殊的原由。

  十分钟后,蹦蹦车就开到了表姐家的院门前,孩子们欢呼打闹着下车。

  这是一座带二层楼的四合院,虽然有些斑驳,但依旧能看出曾经富庶过的痕迹,院子里已经摆好三张桌子,表姐夫围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着,表姐招呼着端茶水、瓜子、糖果。我注意到表姐穿了一件淡紫色的羊绒衫,虽然不是上好的,估计也在三四百块钱左右,脚上穿了一双百丽的皮鞋,头发是今年很流行的卷发。

  听老公说起过,表姐和表姐夫前些年在北京开饭店,最旺的时候大约有五六十万的资产,后来饭店生意逐渐败了。垂头丧气的表姐夫还来太原开了几个月出租车,这几年,两口子又转战到西安,靠蒸馒头花卷、做面条、打饼子重起炉灶。

  我随老公回老家过年已是第十个年头,见表姐表姐夫不超过五回。生意忙的时候,他们过年也顾不上回家。倒是年年见他们的两个孩子小峰和小燕,兄妹俩不是在爷爷奶奶家,就是在姥姥姥爷家,他们俩似乎穿得要比别的孩子好一点,但看上去似乎少一些娇宠和笑容。

  “小亚,去给弟弟画张画去。”表姐招呼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小姑娘蹦蹦跳跳过来,长得酷像表姐。咦?我不太清楚表姐表姐夫什么时候生的第三个孩子。一家人坐定,简单的寒暄后,表姐和我叨叨起来。

  “小亚上三年级了,我一直带在身边,现在在西安市区的一家小学上学,我给她报了画画班、奥数班、外语班。小峰和小燕就让我们给耽误了,我和你姐夫长年在外头做生意,一心想着挣钱,两个孩子就放在屋里跟着爷爷奶奶。俩孩子学习都不占先,去年,小峰高考,托人找关系,花了六万多才上了一个三类大专。前年,小燕上高中,花了近两万块钱才进了重点高中。小亚我不能再不管了,走哪儿带哪儿,城里孩子学的我尽量让她学。等她长大了,我也就六十多岁了,没有能力给她挣钱了,只能靠她自己。”

  一桌子饭很快摆了上来,表姐夫搓着手说,“吃,吃,吃,都是从西安带回来的。腊月二十九才租了辆车回来,吃的喝的都从西安买了”。

  小峰长成了大小伙子,一一给大家敬酒;小燕也长成了个大姑娘,不言不语只忙着端菜;小峰红着脸接过了一张一张的压岁钱,小燕躲在厨房里没上桌子吃饭。表姐脸上没什么表情,说初六就要回西安,一来铺面要开张,二来小亚还要上外语辅导班。

  我突然想起一位农村妇女田金珍拍摄的《千里寻母记》中的一个镜头,每天天快黑的时候,不论刮风下雨,姐姐都要带着弟弟到村口,等着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回家,这样一等就是3年。

  我不知道小峰和小燕有没有这样等过他们的父母,但我想,哪有孩子不期待父母早些回家的,尤其是天快黑的时候。幸运的是他们的父母还不至于3年不回家,他们的父母生意做得还不错,给他们创造了种种上学的机会。

  男人们还在喝酒,我转悠到厨房,见小燕和奶奶边看电视边吃饭。我想和小燕聊聊,看到的却是她闪避的眼神,我突然掏出50块钱塞到小燕手里,然后快步走到了院子里。

  院子里,筵席结束了,啤酒瓶、饮料瓶、烟头、瓜子壳散了一地,小燕从厨房出来,不声不响地拾掇着。大人小孩闹哄哄地出了院子,蹦蹦车、摩托车轰轰轰地发动着。临走,表姐又塞给孩子们一人一包从西安带回来的火腿。

  午后的阳光更热了,有一种干燥的味道。

  晚上,有太原朋友发短信问,“乡下过年是不是还唱戏闹红火?”我说,没有。“那晚上也是看电视?”我说,是。

  虽是乡村,家家都有在城里上班的、上学的、打工的、做生意的,年尾年初都急急慌慌的。乡村再也不是原来散淡从容田园牧歌式的乡村。农民成为农民工,儿童沦为留守儿童。

  本报记者陈力方

  (编辑:赵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