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CCTV-7《致富经》:花生壳成灾以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11:17 CCTV-7《致富经》

  CCTV-7《致富经》2月28日播出节目《花生壳成灾以后》,以下为节目内容。

  2002年,江苏省通州市二甲镇坨墩村的村民们开始烧起了气儿,干净舒适不说,并且每月交上10块钱就随便烧。

  陈国礼:“我们如果农户他烧液化气的话,每年最起码4到5筒气,但是我们这个农户一年均烧的这是120元。”

  您可能认为他们烧的是常见的沼气,其实和沼气并没有关系,坨墩村是一个花生剥壳的专业村,这每月10块钱随便烧的液化气,就是和花生有着扯不清的瓜葛,而且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逼出来的。

  坨墩村是一个剥花生的专业村,但人工剥皮效率低,收益也有限,1994年,村里的曹殿芳在发现了花生剥壳机,买回一台,回家开始了机械化生产。几个眼尖的村民看到了他挣到了不少钱,也到山东卖了机器。

  曹殿芳:“那时候我60包花生,就赚了6300元钱,他们看到我赚钱了,就整个都要买了。”

  产量高了,钱自然也就赚得多,几个有机器的村民怕别人抢了自己的市场,一商量,决定对进机器的地方集体保密,并且把机器上的

商标摘了藏起来。

  曹殿芳:“就是把机器那个牌子拆掉,你要找,你自己找去。”

  曹岐:“他们回来的时候,把那个商标也敲掉,不让给我们看。”

  看着几个人红红火火地做着独一份的生意,曹岐和村里其他的人按耐不住了,于是他们开始反侦察,企图找到被曹殿芳他们藏起来的商标。

  曹岐:“所以说,我们又通过其他关系,在他们家里搜索到那个敲下来的商标。”

  找到商标后,曹岐马上跟厂家联系,全村一下子订购了54台,几乎在一夜间家家户户都有了剥壳机,全村90%的村民都在剥花生壳,到2002年,全村有500多台花生剥壳机,坨墩村成了附近有名的花生剥壳专业村。

  记者:“这花生卖哪儿去?”

  李勇:“卖到上海,常州。”

  记者:“每天拉多少?”

  王小勇:“3000多吧。”

  坨墩村每年要加工2万吨左右的花生仁供应上海,南京等地的加工厂制成食品。全村一年收入在800万元,但在产业红火的背后,产生的大量的花生壳却让村民们不知所措。

  曹岐:每一天呢,每一户人家,要剥到2500斤左右的花生壳。”

  一天一户要剥到2500斤的花生壳,那么一户人家一年的时间就能剥到几十万斤的花生壳,每年光轻飘飘的花生壳就有6000多吨,村民把花生壳集中起来堆在田里烧掉,坨墩村到处浓烟滚滚,一两年的时间,花生壳变成村里的一个大灾害。

  曹歧:“它因为风太大,它烧的这个星子,有好多的星子吹到人家的草里,房子上也有火灾。”

  蒋祝平:“就把壳子运到那边去了,把整条河好像就打了一个坝一样,在上面能走人在上面。”

  烧花生壳,火灾频频,倒进河里,又造成河道堵塞,堆在田里又影响收成,在加工户焦头烂额走投无路之际,事情意外地出现了转机。

  一次,通州市农业局的专家偶然来到坨墩村,不经意说的一句话,让村民们一下子开了窍。

  曹歧:“他说你们这里,也这么多的花生壳,为什么不搞一个秸秆器什么东西的,把这个废物利用。”

  花生个在利用没有什么现成的项目,但加工户们听说临镇就有一个烧秸秆的秸秆器,虽然不知道花生壳能不能代替秸秆,但是一班人还是浩浩荡荡的去了。

  蒋祝平:“就是我们村支书到我们到兴东镇,它那边有一个秸秆气化,带我们去看了。”

  曹歧:“那个秸秆器也的确是挺好的,但是他们那边的秸秆器像这个稻草,它是一公分长的,烧秸秆器的。”

  看了一圈下来发现因为花生壳不要粉碎,就能够烧秸秆器,比传统的烧秸秆更加节省成本,而化生壳完全可以作为秸秆气原料, 2002年坨墩村和农业局一起筹建这个秸秆器。

  陈国礼:“办了秸秆汽化,秸秆器化站,解决花生壳到处焚烧的问题。”

  坨墩村建成的秸秆气化站,通过燃烧花生壳转化成可燃气体,当燃料投入炉膛内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等可燃性气体的分子,燃气自动分离净化,从而产生优质燃气,燃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村民的燃气灶。这样每天都要大量的花生壳作为原料。

  村委会随行就市向村民收购花生壳,花生壳有了去处,还能买钱,大家都把打下的花生壳收集起来,卖给村里。现在,蒋祝平打下的花生壳以每袋1。8元钱的价格卖到气化站,每天蒋祝平要打出至少25袋的花生壳。

  蒋祝平:“价钱呢大概1毛多钱一斤。”

  记者:“那一袋子有多少?”

  蒋祝平:“一袋子大概,现在基本上20多斤。”

  曹桂江:“村里也需要的,村里我们煤气使用,烧煤气的。”

  尽管秸秆气站收购花生壳,但是每年也只能消耗200吨,还有几千吨的花生壳没有地方处理,这时坨墩村有一个叫曹进成的人开始收购花生壳。

  曹进成跟村里的人一样,是做花生剥壳生意,一次,一个外地的客商找到他,要他帮忙办一件事,于是他找来妻子王素芝一起帮着干。

  王素芝:“有人家来要花生壳,我就说人家来联系我的,我就收这个花生壳。

  虽然曹进成夫妻俩并不知道这个人要花生壳干什么,但每替他收购一斤有多少钱的辛苦费,搂草打兔子对它来说也是件美事。

  记者:“这个花生壳有没有人来收呀?”

  王素芒:“有人来收的。”

  记者:“有人来收?”

  王素芒:“专门来收的。”

  记者:“收去干吗?”

  王素芒:“烧炉子烧锅炉。”

  陆续有客商来这里收购花生壳,他们收购花生壳不仅仅是作为燃料,还有的收购回去用机器打成粉卖给饲料加工厂作为饲料的原料。

  记者:“你从哪儿来?”

  彭德建:“我从如皋过来的。”

  记者:“如皋过来的,怎么知道这边有花生壳的?”

  彭德建:“我前几年在这边,在这边经过的时候看见的。”

  记者:“这个花生壳拿回去干吗?”

  彭德建:“烧锅,烧火,打饲料。”

  曹进成和王素芝夫妻两人作花生壳的生意一年有四到五万元的收入。现在坨墩村的花生壳,外地客商以每斤1.8元的价格大量的收购,村里一年卖掉大约5千吨花生壳,收入在100万元左右。花生壳成为了坨墩村人致富的新项目。

  本文由

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