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我憋了二十多年 出来活动活动(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3日10:56 国际在线

  有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是垃圾

  去年岁末,德国汉学家顾彬曾炮轰中国文学,引起舆论波澜。对此,郑渊洁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这种言论本身就很垃圾。无论哪个作家,写得再怎么糟糕,也不能这样指责。毕竟,人家既没有抢银行,也没有抄袭,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应该受到尊重。更何况,我们不看好的某些作品,若干年后可能就是金子。”

  他觉得,只要王朔、苏童、韩寒、姜戎和二月河这五位健在,中国文学就有戏。

  说到这里,郑渊洁突然剑指诺贝尔奖,颇为不屑地说:“在我看来,很多获奖的文学作品,套用某些汉学家的话,同样是垃圾。比如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和赛珍珠的一些作品。”

  “老实说,我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的作品好,写作对我而言,只是一种谋生手段。”郑渊洁希望自己的作品在死后50年内有读者。从第51年起,最好就没有读者买了。他说自己作品的质量都是按这个年限设计的,“多卖一年都吃亏”,因为“50年过后,作品就进入公有领域,谁想印制发行都可以,无需支付稿费”。

  郑渊洁对那些动辄就向读者推荐“必读书”的作家表示鄙视,“怎么会有必读书呀?我才不信呢!”说起自己的阅读,郑渊洁对《古文观止》推崇备至。

  “这本书里面的碑文写得不是一般的好,寥寥数百字就把一个人的生平概括无遗,既没有明目张胆的溜须拍马,又能让家属高兴,其功力可见一斑。”然而,郑渊洁阅读最多的却是《现代汉语词典》和各种小广告。“《现代汉语词典》都翻破好几本了。小广告我也很喜欢,有些比名著都强。”他用手比画道,一张小纸片,几十个字,想表达的东西全出来了,而且有人看了还真的就去打电话,“这太厉害啦!”

  访谈

  我是自己觅食的野兽

  第一次约访郑渊洁时,他说他在长沙,回京后与我联系。前几天的一个下午,在王府井新东安市场,地下一层星巴克咖啡厅,我们终于见面了。尽管周遭比较吵杂,光线略显暗淡,但这并没有影响两人的谈兴。咖啡香气弥漫,在音乐和笑声中,采访圆满完成。分别之际,记者忍不住问他,为何剃个光头。郑渊洁笑答,为了吓唬人。他说,这和某些作家在自己的书皮上写作协主席什么的,同理。

  《财经时报》:作为一个著作等身的文盲,你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

  郑渊洁:上学的人获取知识的方式属于家畜,别人给你什么知识你就只能被动地吃什么,不管身体是否需要这些营养。而我这类靠自学获取知识的人,则是自然界里的野兽,根据自己身体的需要觅食,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一般来说,想吃的正是身体需要的。野兽和家畜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吃,后者是为了别人的生存而吃。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吃,越吃生存能力越强。为了别人的生存而吃,吃得越多,越早为他人果腹。

  《财经时报》:有人指责你经常不自觉地“炫耀”自己的低学历,真是这样吗?

  郑渊洁: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他们认为我是在提倡不上大学。我的真实意思是,以我的经历,给那些没有机会上大学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以信心,让他们不气馁。条条道路通罗马,没有机会上大学,一样可以获得人生的成功。毕竟中国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占绝大多数。如果绝大多数人心灰意冷,对民族不是好事。生活中政府对贫困家庭有最低生活保障。我就是想通过“炫耀”低学历给那些没有机会读大学的人最低信心保障和最低尊严保障。

  《财经时报》:市场证明,你的作品是受欢迎的,原因何在?

  郑渊洁:一篇作品,如果说是托尔斯泰写的,大家可能会说怎么写得这么烂。而同一篇作品,如果说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大家会惊叹怎么写得这么好。我的作品之所以受到较多的读者欢迎,这是最本质的原因。

  《财经时报》:是什么促使你二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

  郑渊洁:我能源源不断写作,受益于我当过5年工人。在这5年中,我的唯一工作是看水泵。工厂打了一口井,为全厂提供生活用水,我的职责是开启水泵,将井里的水抽上来输入工厂的每个卫生间、食堂、澡堂。看管水泵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保证源源不断,不能时断时续。在这5年的看水泵历程中,我养成了源源不断的习惯。我将这个习惯带到了后来的写作中。

  《财经时报》:简单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郑渊洁吧。

  郑渊洁:心胸不开阔。易怒。爱听鼓励话。闻过不喜。宠辱都惊。牢记恩仇。喜走独木桥。如果当婊子,决不立牌坊。能熟练使用500个汉字,在计算器的支持下会四则运算。

  来源:《财经时报》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