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社区里有个“打工妹之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4日00:50 大连晚报

  在一个拥有216家企业的社区里,法律维权、心理咨询、社区鹊桥会样样不缺

  特殊社区里有个“打工妹之家”

  ■本报记者 唐枫

  在开发区有一个特别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居民住户只有100多户,而企业却有216家,企业员工达3万多人,这些企业员工中75%以上是外地来连务工的打工妹,而60%~70%是18岁至25岁的青年女工。

  几天前,记者来到工业团地社区,迎面走来几个20岁上下穿工作服的小姑娘,“你们这儿的打工妹之家在哪?”“哦,你说‘快乐老家’呀,就在社区活动室。”几个姑娘指着不远处不约而同地给记者指路。

  这个被当地打工妹称做“快乐老家”的“打工妹之家”,在开发区马桥子街道工业团地社区可谓家喻户晓,因为它几乎包揽了工业团地社区主要居民——企业打工妹们的全部生活:法律维权、心理咨询、流动书屋、社区鹊桥会……

  ◎“打工妹之家”等你回家

  2005年,工业团地社区根据社区打工妹占多数的特点成立了“打工妹之家”,而其宗旨是简单而温暖的四个字:等你回家。

  2月27日,在工业团地社区活动室里又是欢声笑语,来自各个企业的打工妹40多人因为元宵节不能回家,打工妹之家就把大家组织起来一起唱歌、跳舞、猜灯谜、吃糖果,来自三洋制冷的小琴说,自己家在山东,本来过元宵节挺想家的,又不能回去,这下好了,又是打工妹之家了解自己的心思,大家一起过节。

  在这个不是很大又并不豪华的小空间里,社区工作人员准备了新鲜的水果,温馨的横幅,旋转的彩灯,流淌的音乐让一张张原本布满离愁的脸绽放了笑容。

  ◎替打工妹维权不含糊

  打工妹之家成立后,社区工作人员制作了姐妹“联系卡”,社区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各个企业向打工妹们免费发放。“打工妹之家”成立不久,一位外企员工姜桦(化名)通过联系卡找到社区工作人员反映问题,原来,姜桦所在的企业没有按照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向企业员工支付独生子女奖励费。而对企业没有任何约束力的社区,怎么才能够让企业改变政策呢?社区工作人员有些犯难。但还是由社区干部带头走进这家企业,找到该企业中方管理人员,后又与外方投资者沟通。终于,在吃了几次闭门羹后,外方终于理解并使这项政策获得落实。

  ◎鹊桥会上,他们牵手

  每年春秋两季的鹊桥会是“打工妹之家”备受关注的一项活动。“这些打工妹为开发区的建设发展奉献青春,但不能让她们把个人的人生大事耽误了。”2002年,社区提出举办鹊桥会,组织社区内外各企业适龄男女青年一起活动,为他们搭鹊桥。

  来自一家日资企业的小伙文强(化名)在2004年社区组织的春季鹊桥会上认识了大自己一岁的社区物流企业员工曲红(化名),如今,二人已经举行了婚礼,爱情的结晶也将在今年降生。

  2002年,参加鹊桥会的人数只有五六十人,还是社区工作人员生拉硬拽来的,而去年,社区鹊桥会报名人数竟然达到七八百人,每年的属地工作会上,今年的鹊桥会什么时候举办是必问的一个问题。

  此外,为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打工妹之家流动书屋”向社区打工妹免费开放,书籍已达到几千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知识及妇女素质教育等各门类。针对部分女职工学历不高,维权意识淡薄等情况,打工妹之家还请来法律工作者,经常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帮助女工提高法律意识,使她们和企业都从中受益。打工妹们给这个”打工妹之家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叫“快乐老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