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来到你的身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4日01:30 现代快报

  

“雷锋”来到你的身边
昨天上午,长乐路好又多超市门前广场,快报和秦淮区夫子庙街道合办的“学雷锋,共和谐”活动在此举行。

  法律咨询、健康咨询、就业咨询齐上阵,修车、修鞋、修电器、理发齐服务,一时间整个广场上热闹非凡,三支“学雷锋”小分队也分头行动,把关怀和服务送到了居民家中。一句句感谢的话语,一张张盈盈的笑脸,让人在这春意融融的早春三月,感觉到“雷锋”来了。

  镜头一

  7岁“雷锋”扫地擦桌

  “在哪里啊?”昨天上午,当夫子庙街道的青年志愿者扛起队旗,准备动身前往小西湖社区敬老院时,一名7岁的小男孩大声叫道。男孩名叫周思祺,在长乐路小学读一年级。前晚,周思祺就听妈妈说,明天要去给老人打扫卫生,非常兴奋。第二天,大人们拿起红色的志愿者服装,往身上套,小思祺也抢着要了一件套在身上。因为志愿者衣服是大人的,小思祺穿着像披了件挂袍,引起大家一阵大笑。

  一到敬老院,小思祺就向里面的爷爷奶奶问好,还跟叔叔阿姨们争着拿扫帚扫地。别看他小,扫地的架势还挺像回事,才挥了几下,就将脏东西都堆到了一起。“哟!不错嘛,扫得蛮好!”听到大家的夸奖,小思祺还有些不好意思。他扫完地,又“争取”到一块抹布,上桌擦来擦去。敬老院的老人们见小思祺在劳动,都从各自的房间出来,到客厅观看,80多岁的张爷爷表扬他,“嗯,真乖!”

  镜头二

  这一剪了却她一桩心事

  志愿者们你一下我一下,很快就将敬老院的公用空间扫了个一干二净。大家又拿起抹布,在老人们吃饭的桌上抹了起来。这时,两名年轻的女志愿者不知何时从身边掏出了剪刀和梳子,跟王院长说要替老人免费理发。

  正坐在床上休息的84岁的丁瑞华奶奶赶忙起身,“我头发长了,我要理。”丁奶奶身患骨刺,腿脚不太利索,走路要撑拐杖,老人说,她有一个月左右没理发了,腿脚不灵便,出去理发不方便,幸好“街道来做好事”,这一剪,了却了她一桩心事。丁奶奶安安静静地坐着,眼睛微眯,表情很享受。

  敬老院王院长告诉记者,街道和社区经常来敬老院服务,不光是3月学雷锋,就是平时逢年过节,也常来,“有什么事情都首先想到我们,老人蛮感激的。”

  镜头三

  要把被子叠成“豆腐块”

  这几名退伍战士是街道人武部组织的服务小分队,曾在福建泉州服役两年,昨天来到夫子庙敬老院为老人服务。

  去年冬季刚刚退伍的高然招呼着同伴王力飞为87岁的王奶奶铺床单,两个小伙子利索地将床单铺平,还细心地将床单的四个角塞进了下面的被褥里。王奶奶乐呵呵地看着两个小伙子忙前忙后,“你们和我孙子差不多大吧,真是懂事的孩子!”

  另一边,小分队的成员成昊利索地抖了抖王奶奶的被子,和高然一人一边,用力将被子压压平,“我们部队里的被子每天是要叠成‘豆腐块’的,但王奶奶的被子太软了,可能叠不到那么整齐。”王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只要天气好,我们每天都要把被子抱到外面去晒一晒,年纪大了,就喜欢盖晒得软软的被子!”

  两个小时过去了,夫子庙街道学雷锋小分队的退伍战士们起身向老人们告别,老人们恋恋不舍地将小分队送出大门。

  镜头四

  上门给老红军量血压

  昨天,夫子庙街道红十字委的李医生还特意来到老红军家,上门为他们量血压。93岁的胡明良老先生,正在自家院子里推着小车慢慢活动,见大家来,立刻高兴地迎上来。

  胡明良是当年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长征结束后回到了延安,因为腿伤就转到了后方。“我这腿是过草地后,在甘肃省境内和敌军作战时被子弹打的。”胡老先生说,老伴9年前去世后,他便和子女住在一起。因为年事已高,身体上的大小毛病有不少,所以街道对自己也特别照顾。

  夫子庙街道红十字委的李医生60岁,退休好几年了,但还坚持为大家服务,他给胡老量了个血压。“130/70,挺正常的。”得知血压比较正常,胡老挺高兴。

  ■健康咨询

  近百位居民

  一半以上血压都高

  昨天活动现场,最热闹的要数健康咨询了。不一会,桌子前就排满了前来量血压的居民,这可把68岁的孙卫云医生忙坏了,她不停地帮居民们测量并做着记录。70岁的赵老先生有几十年的高血压病史,他捋起袖子,一测量,果真血压还是有些偏高。“可能是最近过年,酒喝多了,血压一直没降下去。”像赵老先生一样患高血压的居民还真不少,一上午,近百位居民量了血压,一半以上血压都高。

  孙医生提醒大家,高血压病现在成了常见病,有些人的高血压主要是吃出来的。“他们吃得油腻,还喝酒,好打牌,不爱运动,所以才得了这病。”孙医生说,平时要注意适量的运动,吃少盐清淡的食物,身心舒畅,不能劳累,尤其是已患高血压的居民,不要喝酒,不要熬夜,按时睡觉,坚持吃降压药。

  ■便民服务

  江宁市民

  赶来修豆浆机

  不到9点,快报便民网服务台前就排起了长队。手里拎着半导体的,塑料袋里装着DVD的,抱着老式收音机的,纸箱里装着豆浆机的……男女老少有十多名。负责维修的马峻师傅一刻也没闲着,低着头紧张地维修着,“大家别急啊,排好队一个个来。”马师傅恨不得伸出三头六臂来。

  等了一会儿,还没轮到自己,家住江宁天地新城的王小姐就迫不及待地拿出豆浆机,放在桌上。王小姐说,这豆浆机买了才半年,前段时间出问题后,找到一个维修师傅,师傅说里面受潮了,让她回去用电吹风吹,吹了几下,倒是好了,可用了几天,又坏了。为这台豆浆机,王小姐跟母亲特地从家里赶来,她说,家人喜欢喝豆浆,希望这次能修好。

  便民网的师傅将豆浆机拆开,观察一番,拧了几颗螺丝,又用电笔测了测,交给王小姐后说:“回去试一下,应该没什么问题了。”王小姐母女俩高高兴兴地抱着豆浆机回家了。

  快报记者 许小红 黄卓琳 赵丹丹 见习记者 张颖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